公司總經理事跡:儒商智企

時間:2022-07-15 10:46:00

導語:公司總經理事跡:儒商智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司總經理事跡:儒商智企

儒商智企

————記山東省中南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不知道是上帝趕走了人,還是人趕走了上帝。有一天我們忽然發現我們并不孤獨,在自然界、在歷史的長河里、在噪雜的塵世中,我們終于明白:不必為了生存而忙碌,也不必因為忙碌而苦惱。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充滿誘惑、充滿希望的五彩繽紛的世界……

——————題記

在我所采訪的對象里,恐怕沒有任何一位能比他更引人注目。之所以如此,應歸功于他充滿神奇的經歷和與他年齡極不相稱的輝煌業績。

是他,把一個幾年前還是一個小作坊式的小型民營企業,依靠高科技、高品質、高信譽經過短短五年時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以生產玻璃鋼制品為主并擁有五個下屬企業的省級企業集團,同時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科技創新示范企業。而注冊資金也由創業之初的100萬元而膨脹為現在的6208萬元。1999年12月,公司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中南集團生產的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深受用戶好評。北京石油部辦公大樓、中央軍委辦公大樓、齊魯石化三十萬噸乙稀工程、吉林石化三十萬噸乙稀工程、北京新東安市場、沈陽夏宮戲水樂園、青島頤中體育場、長春五環體育館、西安中體健身廣場、山東政協大廈等全國重點工程上都寫下中南集團建設者的名字,為武城玻璃鋼行業贏得了極高的榮譽。

他叫高艷華。

今年只有三十歲。

三十歲,一個令人羨慕的年齡,

三十歲意味著你既擁有青春又擁有成熟。

歲月悠悠,往事如一張張老照片,雖然時過境遷,但那難忘的一幕卻令人回味……

鏡頭一:1989年,車水馬龍的北京城,一位衣著樸素的年青人操著一口并不熟練的普通話,走進北京燕山石化動力廠供應科的大門。這是高艷華第一次出遠門,一個月以后,他出人意料地拿到了6萬元的frp/pvc生產訂單。

鏡頭二:1994年11月,遼魯經貿洽談會在沈陽召開。山東省副省長陳愛國、德州市副市長王根源參觀沈陽夏宮。這是一座造型極為獨特的建筑,是集戲水、娛樂、餐飲購物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原創:全封閉的大型宮殿式建筑,既具有悉尼歌劇院的建筑風格,又具有迪斯尼的豪華與浪漫,整個設計、造型為亞洲第一、中國之最。

人們把目光集中到大大小小的7座漂亮的全國最長、最高的smc組合式玻璃鋼水箱時,代表團里不時發出嘖嘖地贊嘆聲。而當武城縣經委主任任天覺把水箱的設計制造者高艷華引見到省長面前,陳副省長拍著他的肩膀說:“年青人,好樣的,你為山東、武城人爭了光。”

1994年11月10日《德州日報》頭版發表記者專稿:《玻璃鋼老板在沈陽》。

鏡頭三:1997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視察中南集團的前身漳南玻璃鋼開發有限公司。在模壓車間,吳書記饒有興趣地視察了公司smc組合式水箱生產線,之后吳書記還詳細詢問了高艷華的個人情況及公司發展規劃。吳書記拍著他的肩膀,關切問:“你多大了”,高艷華稍顯靦腆的回答:“二十七歲。”當吳書記聽說公司將要擴大規模,組建中南集團公司時,他非常高興,當即表示:等集團成立的時候,我一定再回來看看!

……

很小的時候,你就巴望著有一天能握握父親的那只大手

每一次看到父親,你總覺得父親象一座山,想到總有一天你也會長大,也會爬過父親這座大山闖世界,你就特別興奮……

一道清冷冷的水,從南蜿蜒而來,又向北蜿蜒而去。長堤綠柳,悠悠白帆,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如果說魯西北平原是一塊綠色大地毯的話,那么大運河就是系在上邊的一條銀白色的飄帶。大運河是一條母親河。她以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運河兒女。她源源流長,給這一方人以富庶,以豐碩,以春華秋實……

1970年,伴隨著幾聲啼哭,山東運河岸邊一家普通的人家又增添了兩個男丁,兩個新生兒來到世界上就極不安份,宏亮的聲音驚動了左鄰右舍,同時也向這個世界宣布著他們的來臨。這其中稍大的便是本文的主人公高艷華。

然而,他們的童年并不怎么幸福。因為在此之前這個家庭里已有了三個孩子,在那個眾所周知的年代里,要想拉扯大五個孩子并是不件容易的事。日子一天天過去,艷華兄弟靠著粗茶淡飯一天天長大,小小年紀,他們已能幫父母干活了。而父親卻不甘心讓孩子們走他的老路。父母為了孩子們日后出人頭地,省吃儉用,東借西湊,把四個孩子都送進了學校。五個孩子出奇地爭氣,每學期結束,都能拿回一張張獎狀回家,父母付出的艱辛終于得到了補償。

然而1986年,高艷華卻向父母表示他要輟學。盡管他渴望和同齡人一樣讀高中、考大學,但每當他看到自己父母為生活含辛茹苦辛勞耕作時,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時,家中在運河岸邊的一個小鎮上辦了一家照像館,于是,他告別校園。開始了他邁入社會的第一步。

高艷華邊學攝影邊接觸社會廣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他常這么說。十六歲的他,性格活潑,言語不拘,再加上攝影技術的不斷提高,竟把個照像館搞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眨眼間三年過去了,已是成年人的高艷華對這個賺不了大錢也餓不死人的穩當生意不滿足起來。那時,武城縣的玻璃鋼行業已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并且獲得了“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的殊榮,在他的家鄉魯權屯,萬元戶,十萬元一下子冒出了許多。在“玻璃鋼”這三個字上,他看到了脫貧的一線希望,也看到了致富的一線良機。

1989年,高艷華成為武城縣漳南玻璃鋼開發有限公司的一名業務員,同年6月29日,高艷華自告奮勇到北京聯系業務。

這是19歲的高艷華第一次出遠門。也是他人生之路的第一次轉折。

十一年后,當記者采訪高艷華時,談及當時情景,他深情地說:我感謝父母,他們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也給了我享受生活、創造幸福的能力;我感謝大哥高艷軍(現任中南集團董事長)是他帶領我一步步走上事業的峰巔;我還要感謝各級領導,沒有他們的支持和關懷,我高艷華就沒有今天……

中南,這是一塊希望的熱土。高艷華和中南人

站在新千年入口上,在他們心中一個世紀之夢正在孕育……

1999年12月8日對高艷華來說,又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面對造型奇特的辦公大樓、綜合服務樓、一幢幢漂亮整齊的廠房,看著紅花綠草,他象一位癡情的父親,端詳著自己心愛的嬰兒。

時光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他接到董事會的緊急通知,中止了正在進行的東北業務回到公司主持中南集團籌建任務。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啊!銀行貸款遲遲不能到位,工程進度一團糟,甚至施工隊也想撤走。高艷華一邊跑資金,一邊一個施工隊一個施工隊的做工作,保證施工進度順利進行。那些日子,他事無俱細,奔走于武城與沈陽之間,一面指揮工程進度,一面到沈陽聯系北京華陽設計有限公司在東北公司的朋友林松(國家一級建筑設計師)磋商集團辦公大樓及綜合樓的設計方案。而此時,他還必須指揮正處于緊張施工安裝階段的沈陽工程。

心誠則靈,金石為開。工程終于走上正軌,而且相當順利……可高艷華的身體卻消瘦了許多!對這,高艷華風趣地說:這叫“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搭好戲臺好唱戲。從1999年10月份開始,雖然工程尚未完工,高艷華便開始籌備招聘職工的事宜。針對城鎮下崗職工比較多的現實,高艷華首先把目光投向下崗職工,并為他們提供了許多優惠條件并在電視臺播出廣告。十天后,通過面試、筆試,招聘了行管人員及職工240人。

為了增強職工凝聚力,高艷華獨樹一幟,在全區民營企業中第一個進行職工軍訓。他從縣武裝部邀請了二名教官和一名參謀對全廠所有職工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軍訓。高艷華在開訓典禮上對全廠職工進行了熱情洋溢的動員講話。他向全廠職工傳達一個重要信息:中南不僅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堅強團結的集體,只有將個人的智慧注入集體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顯示個人自身的價值。因此,做為一個中南人,你們是光榮而神圣的!

做生意先學會做人,這是高艷華的一句口頭禪。軍訓期滿,他又專門邀請德州市十佳律師、縣司法局局長龐小華同志給全廠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課。之后,高艷華又先后邀請縣公安局、縣檢察院的領導來廠講課。這些在很多生意人眼中不屑一顧的“小事”,高艷華卻樂此不疲,并把他當做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光之遠大可見一斑。

軍訓結業結束時,高艷華又組織了全廠職工進行了“我走上中南崗位以后”的演講。參加軍訓的職工,用親身經歷,講述了軍訓的收獲,思想的升華。一聲聲熱情的傾訴,一句句深情的祝福,表達了全廠職工對中南集團美好明天的向往。

軍訓結業典禮聯歡會上,從不唱歌的高艷華也放開歌喉。一曲《用心良苦》令所有職工眼淚盈眶;一曲《一個籬笆三個樁》更引來全廠職工雷鳴般的掌聲……

當然,高艷華不會忘記:在集團籌建最困難的時候,縣委書記趙忠新病休后第一天上班,下班后便來到廠里詢問施工進度、資金狀況。公司籌建期間,縣主要領導劉治溫、李玉文、王振芳等也多次到公司現場辦公,為中南集團的建設出謀劃策雪中送炭……

高艷華自然更不會忘記:全省民營企業經濟大會在德州召開,中南作為全市玻璃鋼企業中唯一的觀摩點,接待了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觀者。山東省政府副省長林書香在武城賓館聽取了高艷華的工作匯報后,林副省長對中南集團新產品開發、營銷方式及高科技投入、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等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并對公司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幾年來,中央政治局常委、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省委副書記陳建國,山東省政協主席韓喜凱,副省長林書香、林廷生,山東省人大副主任張瑞鳳,德州市委書記趙克志、市長黃勝等領導先后來中南集團視察指導工作。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更是揮毫潑墨“發揮中南集團優勢,爭創一流企業名牌”。這些既給了高艷華莫大的鼓勵,也給中南集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艷華和中南人站在新千年入口上,在他們心中一個世紀之夢正在孕育……

你是一片綠葉,始終沒有忘記腳下的這片熱土。你更象

一位追求遠方的尋夢者,帶我們進入一個又一個多彩的世界

采訪高艷華的時候是一個下午,可采訪的開始似乎并不順利。高艷華說:他不喜歡被采訪。我說:那我們可以做朋友。他說:那我給你講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子曾經想當科學家,象牛頓、象居里夫人,因為上小學時,老師、家長都說他是個聰明的孩子。

后來,他又想做一位教師。他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之所以喜歡這個職業,不僅是因為教師職業的神圣,更重要的是他們面對的是祖國的未來……

然而后來他卻什么也沒做成。

我們的采訪實際上就是這樣開始的,我知道他講得其實就是他自己。我知道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夢。也正是因為這個夢,這些年來,他無論身居何地都始終保持著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必須堅持收看中央臺《新聞聯播》、《東方時空》、《經濟半小時》等節目。工作再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看書,在他辦公室的書櫥里,放滿了《企業與公關學》、《mba管理學》、《總經理學》、《a管理模式》等書籍。他還在97年參加了高等專科中文函授學習,并于1999年7月拿到了大專畢業文憑,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日前他又在自學電腦。

他對家鄉建設更是情有獨鐘。

1995年,鎮上蓋教學大樓,高艷華帶頭一次捐款兩萬元;

1996年,家鄉修路,他又慷慨解襄,捐資一萬元;

1997年,他又給縣第二實驗小學,捐助了希望書庫一套;

…………

一九九九年,高艷華通過已是省作家協會會員的弟弟認識了德州三中副校長、高級教師任先青。這位以一首《詩人》而斐聲文壇的詩人和高艷華一見如故,很快便成為“忘年交”。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見面,也正是因為這一次會面,給魯北大地留下一段令人稱頌的神奇佳話。

從詩人的交談中,高艷華得知:這位全國聞名的詩人,已身患重病多年,但他頑強地同命運抗爭,仍筆耕不輟,作品遍布海內外,聲名鵲起。但由于經濟原因,詩人一直沒有能夠出版一本自己的詩集。這也成為詩人晚年最大的心事。高艷華當即決定資助任先青老人出版個人詩集。

說到這里,記者問起他做此事的初衷。高艷華淡淡一笑:“在許多人眼里,我算得上是一個富翁。但我始終不這么認為。我常想:人不能窮得只剩下錢。金錢是每一位企業家追求的目標,但它決不人生的唯一目標,人的一生應當更有意義。”

在高艷華的熱情資助下,詩人的個人詩集《心形的葉子》已正式出版。

感謝高艷華,他不僅了卻了一位老人、一位詩人的心愿,更給了我們無盡的啟迪。它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年青企業家坦蕩的胸懷。

這是一次很難結束但又不得不結束的采訪。

主人公的每一句話都在我耳邊震撼。我想:也許成功和成熟是一個藍色的瞬間,它有時很長,有時又是那么短……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高艷華和中南集團在拼搏中發展,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贏得了八方贊譽:

中南集團近年來先后被省科委認定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被省鄉鎮企業局認定為“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原創:被山東省鄉鎮企業局、省統計局認定為“省鄉鎮企業綜合經濟實力500強”企業;被省工商局連續五年評定為“重合同守信譽”企業;“漳南”牌smc組合式水箱被山東省建材局評定為“山東建材名牌”產品;“smc組合式水箱規模生產技術研究”成果獲山東省鄉鎮企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而他身后也留下一串閃光的足跡:

1996年,他當選為政協山東省武城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97年9月,高艷華被德州市團委、市工商聯合會、市青年聯合會、《德州日報》等多家單位媒體評為德州市非公有制經營界優秀青年標兵;

1999年4月,他當選為德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

2000年“五四青年節”,他又光榮當選“德州市十佳廠長(經理)”

…………

但高艷華并不滿足,他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未來。為了中南集團的發展,集團進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現已引進三套意大利微控夾砂機械纏繞管道設備,并已投入使用。另一條流水線正在引進過程中。高艷華興奮地告訴記者:“以國家建材局、國家玻璃鋼研究院為依托,以長春一汽汽車研究所為技術依托,集團從96年開始研制的‘smc’特種模壓汽車發動機汽缸罩蓋,已經裝入4臺紅旗轎車并成功通過5萬公里試運行,填補國內一項空白。”他說:今后中南集團還將與國外企業合作開發綠色環保產品。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宏偉計劃,這是一位商品大潮中涌現出的企業精英。難怪著名書法家張文香為高艷華欣然題詞:“儒商智企”。

采訪歸來已是深夜,夜色看上去很美。沒有月亮,但卻有許多小百合似的星星嵌在遠空,明天,準會是一碧如洗的晴空。我想高艷華和中南集團也一定會有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這令我又想起高艷華寫在書桌上的兩行短詩:

為了尋找太陽的視野

我要飛得更高

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