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村黨支部事跡

時間:2022-07-15 11:06:00

導語:記村黨支部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記村黨支部事跡

一點一滴總關情

——記xx鎮xx村黨支部

5年前,這里還是一個“旮旮村”,人多地少,全村人均純收入只有1000多元,如今,這個村已經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明星村”,還是人多地少,人均純收入卻達到了4200多元。村支部先后被市、區評為先進黨組織,村支部書記張中平也先后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今年“五一”又榮獲全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日前,筆者來到湖北省鄂州市xx鎮xx村采訪,干部群眾都說,支部一班人用一腔熱情傾注村民的事,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真是魚水情啊。說來也巧,采訪之時正遇上一位磚廠老板告急:出廠運磚的道路被拆遷施工單位不慎堵塞,原創:磚運不出去。“走,大家跟我一齊上去。”告急者話音剛落,當過兵的村支書張中平把手一揮,帶領大家急匆匆趕到磚廠。他們兵分兩路,由一名支部副書記帶兩名同志找施工單位協商,另一路由張書記帶著村組干部抬的抬,鏟的鏟,整整一個上午搬運施工垃圾6噸多,疏通60多米“垃圾路”。象這樣的小事,在xx村支部里還有許多。

xx鎮xx地處xx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心地帶,隨著開發區項目建設發展,全村14個村民小組,1900多人,只有397畝耕地。面臨人多地少,怎樣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呢?2002年10月,在村級崗位上干了25年的張中平被推選為支部書記,他上任的第一天,就被許多群眾問到這個自己也在日思夜想的問題。此時的張中平心里很不平靜,這位“兵漢子”整整熬了一個通宵,起草《xx村支部一點一滴辦實事實施方案》,第二天在全體黨員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他們從建章立制入手,制定了值班考勤、來客招待、財務管理、村民一事一議等6項規章制度,公示上墻,接受群眾監督。主要圍繞“嚴”、“細”、“實”抓落實。嚴即嚴以律已。每名支部成員每月必然有一份書面思想匯報材料,年終收集歸檔。值班時無故不值班者,每次扣報酬15元,每月一次公布,年終一次兌現;細即深入細致。村干部和黨員每人聯系一戶貧困戶、一名貧困生、一家企業、一條村組道路和一座泵站,建檔立卡,掛牌明確責任人,年初布置任務,年度兩次檢查,檢查結果公布在黨員干部辦實事專欄里;實即講求實效。村財務管理制度規定,凡上級來人來客,一律不進餐館,不發盒煙,由對口村干部帶回家接待,每人每餐由村補助村干部5元錢,當月結清。幾年來,全村僅招待費一項就節約兩萬多元。

走進xx村,聽到干部群眾講得更多的還是村支部開展的幫企業、幫貧困戶和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幫雙帶”活動。為解決無地農民就業難題,村支書張中平挨家企業做工作,他把貧困戶登記簿隨身攜帶,走到哪,講到哪,幫到哪。2003年,他抓住磚瓦市場變化的時機,引導7戶貧困戶找親戚、找朋友借款30多萬元,辦起兩個小煤灰磚廠,同時,幾次上門做工作引進三名技術人員,又盤活了兩個村辦企業,解決村里30多名勞力就業。村里還成立了“企業服務協調小組”,經常主動登門為境內企業排憂解難,共調解糾紛30多起,去年,村組黨員還配合企業成立護廠隊,為企業提供了優良的生產環境。在開展黨員干部幫帶活動中,村支部還注重發揮無職黨員的作用。黨員陳德安辦起村磚廠后,主動找到村支部安排30名村民就業,一些親戚找上門讓他找點事做,他都婉言拒之門外,他說,我是xx村的一名黨員,應該為大家做點實事。張正銀是村里一位老黨員,他擔任火車站貨物負責人,自己總是帶著上下貨物,每年安排80名勞力就業,人年均收入達3000—4000元。在幫帶活動中,xx村支部因地制宜采取“基地+農戶”、“公司+農戶”、“黨員+農戶”的模式幫帶農戶24家,帶領40名貧困戶的1303人走上了富裕之路。8組村民張三香有些弱智,村支書張中平就主動上門與他結成“黨員+農戶”的幫帶對子,幫助張三香在村煤灰廠找到一份雜工,同時又多方想辦法幫助其妻子開辦早點,家庭年收入達到萬余元。支書張中平常說,我們為群眾辦事,雖然都是平凡事,都是小事,但在群眾心目中我們是代表黨和政府形象。支部一班人把這段話都寫在自己筆記本上經常對照檢查。去年,村支部一班人帶領黨員和村組干部出義務工整理場地、拆除舊房,利用xx火車站的區位優勢成立xx村服務綜合公司,安排100多名無地農民務工,年創收20多萬元,年底,又接手經營和管理開發區岱廟市場,做到定位經營,持證就業,規范管理,每年創收3萬多元。村民的口袋鼓起來了,集體經濟得到發展,支部一班人又把眼光投到了公益事業上:投資5萬多元建起全鎮一流的村衛生室、10萬元建村辦公樓;投資8萬元解決張啟墩、董家咀兩個灣400多名村民飲用自來水;原創:投資4萬多元解決組組通水泥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的難題。幾年來,村支部始終把“三進農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緊緊抓在手上。富裕生活進農家。通過幾年努力,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200多元,涌現出“基地+農戶”8家,“公司+農戶”16家,每年培訓和轉移勞力200多人,先后有31戶被上級評為十星家庭、文明戶、計生模范戶;美潔新居進農家。村里實施村莊規劃、建設和管理民主化,成立“一改三建”小組,改水、改廁、改廚、改房100多戶,庭院綠化率達95%。以共青團、婦聯為主體,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小組,實行聯戶衛生檢查制度,先進文化進農家。全村有23戶文化中心戶,共藏書6000多冊,村里定期舉辦文體比賽活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還選派種養大戶和經濟能人外出學習,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xx村成為“明星村”,支部書記張中平也成了“明星人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上,他們還是一點一滴地做實事,辦好事。一是健全村組理財小組,對組級財務實行聯片管理,建立中心會計制度,做到管在嘴上,摳在手上;二是制定貧困戶脫貧規劃,在三年內使全村現有的30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三是強化計生工作責任制,實行“三定三包”制度,即定崗位、定職責、定獎懲,包工作范圍、包考核結帳、包工作任務完成;四是建立黨員教育長效機制,完善黨員評議、民主生活會和黨員設崗定責制度;下午5點多鐘,筆者走進xx村綠樹成蔭的村組公路上,看到村民們在企業里忙、在田地里忙,在庭院里忙,不遠處傳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