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村黨支部先進事跡
時間:2022-10-23 10:41:00
導語:記村黨支部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繁榮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記××鎮繁榮村黨支部
時光荏苒,歲月更疊,歷史的車輪已走進2006年的春天。繁榮村又在經濟發展上跨越了一大步,實現了一個開門紅。2005年末全村完成社會總產值4,26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同比2004年末完成社會總產值4,060萬元,人均純收入4,500元分別增長了4.93%和11.1%。繁榮村通過短短的十年,已發展成為今天嫩江大地上一個經濟富庶、風尚文明的強村,目前全村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95%,住房磚瓦化率達到6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繁榮村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村標兵、市級文明村標兵、市“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尊師重教”先進單位。連續六年被縣委授予“奔小康紅旗村黨支部標兵”和“五個好”村黨支部。
思民之心夯實發展之基
繁榮村是達斡爾少數民族村,位于嫩江縣城西10公里處,與內蒙古自治區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隔江相望,是嫩江縣四個少數民族村之一,居住著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蒙古族、滿族、回族和漢族7個民族,全村有村民361戶、1,400多口人,8,000多畝耕地。改革之初,繁榮村集體負債32萬元,村民主要以種地為生,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吃的是清湯不見油星,穿的是渾身補丁,住的是破舊草房,行的是塵土飛揚的土道。“繁榮村不繁榮,老百姓都受窮,外欠債務累累,打架賭博盛行”成了繁榮村當時真實的寫照。面對村里貧窮落后的狀況,群眾心里沒底,干部心里沒譜。1996年,村黨支部換屆改選,頭腦活、有膽識、有魄力的致富能人孫守臣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以孫守臣為首的新一屆黨支部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進取,迎難而上,開創了繁榮村新的發展之路。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支部結合工作實際,強化村務管理,先后制定完善了《村黨支部工作職責》、《村干部目標管理責任制》、《重大村務民主決策制度》、《村務公開制度》、《黨支部班子廉潔自律制度》等20余項制度,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等民主監督制度,使黨員干部有章可循,群眾能夠有效實施監督。黨支部還重點制定實施了《村干部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每位支委和村干部按黨性觀念、政治素質、群眾基礎、工作業績等情況實行目標管理,明確任務,以效定酬,獎勤罰懶,充分調動了支委和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也給每個人都壓上了擔子。按照目標管理實行獎罰,這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拉下臉來辦事誰都怕傷了和氣。孫守臣首先就拍下了胸脯:我是支部書記,我不怕得罪人,誰有怨氣沖我來!當年,村二居民組組長因率先完成“三收”任務,所修村屯路被評為甲級受到500元獎勵,而一居民組組長因多項工作不達標被罰350元。從那以后,不論涉及到誰,支部都從工作出發一視同仁,說了算,定了辦,每年都對干部嚴格實施獎罰。幾年間,先后有35人次受到獎勵、4人次受到處罰。這一獎一罰,獎出了積極性,罰沒了惰性,增強了班子工作的實效性。
打鐵先需自身硬。黨支部狠抓了“兩委”班子自身建設,培養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黨支部經常帶領全體黨員到本省及兄弟市、縣經濟發展強村參觀學習,實地上黨課。加強對黨員的學習培訓,強化宗旨意識。特別是大張旗鼓地開展了“三個代表”責任區活動和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達到了“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目的。黨支部按照黨員的居住地點、親緣關系、專業特長劃分了責任區,要求每名黨員包扶責任區內的村民,做到生產示范帶動、實用技術傳授、市場信息提供、方針政策宣傳、資金問題解決、環境衛生管理、精神文明倡導、控輟工作家訪、計劃生育服務、社會治安保障、調訪矛盾解決、先進性教育宣傳、安全防火責任十三項工作到戶。黨員是他所負責的責任區的“區長”,有事沒事都要到村民家里、田間地頭談心、走訪、串門、嘮嗑,談的都是致富的道道兒。群眾參加村“一事一議”,都想先聽聽“區長”的意見,想致富,有黨員能人出招,有困難,先向黨員傾訴。沒官銜的黨員有“權”了,腰桿硬了、威信提高了、說話好使了,同時更有責任感了。黨員找到了發揮作用的角色,重塑了先鋒意識,時時刻刻保持先進性,與民同心,做到了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多年來,繁榮村的黨員干部們都能把村里的事、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認真去對待,認真去處理。兩委成員們按章辦事,認真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互相補臺不拆臺,形成了一個團結有力的戰斗集體。村黨支部一班人為許多村民多次擔保、墊錢,沒收過村民的一次禮、一分錢。提起村上的黨員干部,村民們個個滿意,贊不絕口,都說,如果沒有這些黨員干部,就沒有今天的繁榮村。繁榮村有一個70多歲的孤寡老太太張楊氏,日子過得很清苦,也沒什么收入。村里的黨員干部們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經常去看望照顧老人。支部書記孫守臣再忙也不忘看望老人,隔幾天就到老人家去看看,給她點零花錢,自家做好吃的也不忘給老人送去,一直照顧到老人去世。孫守臣到鎮里開會無數次,雖然都是為村里辦事,可開的都是自己的車、燒的是自己的油,吃飯、住宿、車錢、油錢一分錢也沒用村里報銷,一年為集體節約費用達4,000余元。黨員隋明旭養牛富起來后,帶領責任區中10個農戶組建立了奶牛養殖聯合體,近三年來,平均每戶年純收入達5,000元;黨員孫會率領責任區農戶外出搞基建,使農戶人均多收入500元。
發展是硬道理。村黨支部針對村域經濟發展的實際,經過多方論證、考察、學習、實踐,確定了“在發展農業經濟上以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走特色路,打綠色牌,積極鼓勵引導農民應用新技術,采用新品種,不斷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的發展路子。同時每年以村的名義廉價承包江北內蒙的近20,000畝耕地,低價包給各戶種植。特色種植和再包地一下子使村人均收入突破了2,000元。繁榮村由此邁出了穩健發展的第一步。
帶民共富建設小康家園
在解決了溫飽擺脫貧困以后,為使全村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更快發展,村黨支部及時調整創業思路,大膽實踐,探索出了種植業、養殖業、副業三業并舉,走以企興村之路,加快了建設小康家園的步伐。
2001年,村黨支部積極引導農民搞多種經營,調整種植業結構,鼓勵農民應用新技術,采用新品種,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在全鎮率先投入試驗大豆覆膜技術,獲得成功,當年畝增收達150元?,F在繁榮村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已達到80%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應用面已經達到95%以上。黨支部書記孫守臣等村干部還利用距離縣城近的地理優勢,鼓勵扶持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全村已有15戶村民建起了塑料大棚,120多戶村民在房前屋后覆膜種植了土豆、青玉米、茄子、西紅柿等蔬菜供應縣城居民,收益頗豐。2004年村黨支部一班人又通過跑省進市,多方協調,在全省30多個村參加投標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爭取到了省投資金100余萬元,20多戶村民以一畝地股價5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農機股份作業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全村的農機作業水平,大馬力機械為全村80%以上的土地實行了深松淺翻,每年可增產糧食80萬斤,可創收10多萬元。
村黨支部的黨員干部們還鼓勵村民發展畜牧業,他們積極幫助村民購買優良種畜,聯系貸款,有時就自己掏腰包先墊付資金。為了方便養殖戶,村黨支部與縣畜牧局聯系,在村里建立了凍配點,使全村的畜牧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目前全村現有10戶養殖大戶,共養羊、牛、豬1,300余頭(只),養魚水面100畝,2005年全村養殖業人均增收近200元。
在村黨支部的領導和帶動下,部分村民依托嫩臨公路在村中穿過的優勢,積極發展運輸業。如今,村里有2臺汽車、10臺膠輪車、12臺小四輪拖拉機,往返嫩江運送砂石,年累計收入10萬元以上。
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副業,村民的腰包鼓了,臉上有了笑容??纱妩h支部還是不滿足,嫌這樣的致富方式太慢,他們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決定走以企興村之路。村黨支部成員們通過多方研究把目光瞄準了正在興起的建筑市場。支部書記孫守臣、支委鄧國欣等班子成員東奔西跑,求親靠友,克服各種困難,籌措了啟動資金,招聘了懂技術的能工巧匠,組建起了股份制建筑工程隊。經過幾年不懈的努力,工程隊以優質的工程質量和較高的信譽在嫩江站穩了腳跟,由原來小工程隊發展成為一個資金設備雄厚、技術實力較強,能承攬橋梁、樓房、水泥堤防等大型工程的聯營建筑公司?,F在擁有4臺小四輪拖拉機、12臺推土機、5臺攪拌機、2輛141汽車、1組12千瓦發電機組等配套齊全的建筑設備,固定資產達200多萬元,年創效益30萬元,使100多戶村民直接受益,戶年均收入都在萬元以上,為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光是2003年聯營建筑公司承攬的移民工程項目資金就3,000萬元。村黨支部還借助臨近江邊的優勢,于1999年建起了繁榮村采砂場,年創收近5萬元;2001年又投資50萬元,啟動了中原磚廠,年創產值30萬元。
這一連續富民動作的實施,使村民人均收入實現年年攀升。村民富裕了,生活條件好了,黨的感召力、向心力也就明顯增強了,村黨支部和廣大黨員也在廣大村民心中樹起了光輝形象。村民們都說,有困難找黨員,想致富找黨員。跟著共產黨走,準沒錯。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村黨支部又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設和改善生活環境上,投資8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投資11萬元徹底改善了辦學條件;投資3萬元修建了村衛生所,改善了村民就醫條件;投資18萬元將村屯路逐漸拓寬成砂石路;投資30萬元修建了通村白色路面;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爭取資金200萬元,入股資金300萬元,興建了休閑避暑度假村“九龍山莊”,安裝了30盞路燈,進一步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勞動之余,村民們在“青年之家”里讀書看報、學習科技知識、下棋、玩乒乓球。每逢“五·四”、“七·一”、“十·一”、元旦、春節等節日,村里的歌詠比賽、大秧歌、卡拉ok等活動更是紅紅火火、豐富多彩。繁榮村秧歌隊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全縣秧歌比賽中,歡快的舞姿和青春的氣息贏得城里人拍手叫絕。
籌劃美景踏步康莊生活
富裕了的繁榮村還不滿足,他們的步子還想邁得更大些,黨支部一班人又利用國家興建尼爾基水電站的契機,積極謀劃繁榮村的建設和發展。他們針對繁榮村接近浸沒區的實際情況,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兩三個月不休息,跑省進京十余趟,為全村村民爭取到移民補償金2,750萬元,為繁榮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當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消息通過電波和激動人心的電視畫面傳到黑龍江省西北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嫩江縣××鎮繁榮村時,在村民中迅速引起了一片歡騰,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新聞報道的全體村干部、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的臉上都綻放出更加幸福的笑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加快建設小康社會步伐”,這多符合咱廣大農民的心思呀!
村黨支部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和本村發展的實際,謀劃出了今后五年繁榮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要實施“十大工程”,干好“十件大事”?!笆蠊こ獭笔侵妇G化工程,在九龍山莊附近建設26公頃的防風林帶,既能起到防風固沙,又能綠化山莊、發展旅游業;硬化工程,新村建成后兩條街一條水泥路;亮化工程,兩條街一趟路燈,全村實行全部亮化;改水工程,全村全部吃上自來水;水土保持工程,開挖排水防澇溝渠,把現有的低產田改造成高產田;保持植被工程,對現有的草原植被進行治理,需修兩條排水溝,保護好50公頃的草原,促進畜牧業發展;發展教育工程,利用三年時間準備建設一棟三層教學樓,把原有的平房改造成宿舍和食堂,將輻射四嘉子、聯合、青石等村屯為集中辦學提供保障;安居工程建設,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施工,建設一個新村;跨區發展特色農牧業,利用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的便利條件,在內蒙古承包耕地2萬畝,草原5,000畝,發展農業經濟,實現人均耕地翻兩番,人均一頭牛的目標;發展民族旅游業。利用3年時間準備建設與九龍山莊配套的旅游景點,建白臉山盤山道、露天游泳池、江心亭。
“十件大事”則具體指成立業余農民樂隊,建立大秧歌隊伍;創辦農民閱覽室、活動室,舉辦科普電教班,解決群眾想科技、用科技;發展旅游業,建盤山道,露天游泳池、江山亭,發展旅游環境;建立合作醫療,有病不出村,保證村民的身體健康;發展畜牧業,利用尼爾基水庫的優勢,開展立體養殖;發展種植業,跨區承包江北廉價土地,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庭院經濟,利用近郊優勢,鼓勵村民種蔬菜、黃煙;集約化經營,實施五個統一,使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發展二、三產業;擴大發展股份制企業,安排剩余勞動力,增加收入等。
一個新型、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在繁榮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