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模范學校事跡材料

時間:2022-11-07 07:07:00

導語:省模范學校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省模范學校事跡材料

××市實驗中學,1957年建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當時稱××市第五中學,1983年改名為××市師專附中,2002年經市政府批準正式命名為××市實驗中學。學校坐落在××市西市區渤海大街西段,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500平方米,教職員工140人,現有40個教學班,2380名學生。46年的建校歷史為她積累了豐富的底蘊,從一所普通的初級中學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教學環境優美、高標準規范化的重點中學,成為××地區一面旗幟。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三個面向”,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和“務實、創新、超越”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素質教育辦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的辦學方向,實施“德育為首位、教學為中心、管理為手段、素質為根本”的辦學方略,構建教科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向標準化的現代化的一流學校邁進。

校長龐慶振從事教育工作34年,中學高級教師,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水平,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主導思想是以改革促進學校的發展,有魄力、有膽量、有能力、敢想敢干。敢于創新且堅韌不拔,89年帥先在學校進行了全員聘任制改革,96年探索基礎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辦了營口地區第一所公辦民助學校,第一家聘請外籍教師,99年引進外資一億兩千萬元開發了南湖花園小區,為振興營口經濟,添補教育經費做出了突出貢獻。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盤活學校教育資源,尋求自我發展的道路,沒用國家投資,現在學校環境成為全市最好的學校。從事教育工作以來,他先后被評為市優秀園丁、省優秀園丁、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省勤工儉學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優秀工作者、市招商引資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94年當選為市勞動模范,2002年被中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聘為專家委員。

學校有一支勤業、樂業、敬業、專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他們在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中,做到了“三結合”:一是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與師德教育相結合。制定了職業道德建設五年規劃,堅持開展“師德杯”、“耕耘杯”,師德達標等競賽活動,使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師德水準不斷提高。二是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三是師資隊伍建設與學校管理相結合。率先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校內結構工資制,學校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新內容新途徑,不斷提高育人質量,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為側重,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特點,課上課下結合,校內校外互補,家庭社會合一,形成立體化、全方位教育的總體思路。在工作中他們抓關鍵,建設好德育隊伍;創造條件,優化德育環境;注重課堂,堅持主渠道學科滲透;設計載體,豐富教育活動內容;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營造氛圍,開創校外德育基地,每年從一月份舉行元旦慶祝活動,辭舊迎新歌頌祖國偉大建設成就,到十月份國慶文藝匯演,歌頌祖國改革開發以來的巨大深刻的變化,幾乎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教育主題,蓋州小石棚中學是學校扶貧救助的學校,學校師生每年都要在那里搞“手拉手,心連心”扶貧助學活動近幾年扶助40名貪困學生完成學業,給學校送去電腦、彩電、錄音機、廣播器材、體育用品等價值十五萬元。學校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每年新生的軍訓比賽、匯操表演生氣勃勃,節日、紀念日學生文藝匯演形式多樣新穎,西炮臺、大石橋萬人坑是學校德育教育基地,遼河北岸的農場是學校新生每年課外野營的廣闊天地,他們把社區各種積極力量團結在學校周圍,聘請思想道德教育輔導員、聘請法制校長、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會、組織報告、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良好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辦學條件優良,步入校園可以非常醒目地看到東側實驗樓外面鑲嵌著由外墻瓷磚燒制而成的世界地圖、中國地圖、萬里長城、黃果樹瀑布等大型壁畫。學校有綜合實驗樓,內有高標準的生物實驗室、2個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2個多媒體教室、2個微機室、2個語音室、演播室、會議室等,電子圖書閱覽室存書25000冊。學校有音、美藝術樓,設施齊全。投入了八十萬元,建立了校園網,每個教室和辦公室裝配了三十四寸彩電和電腦,學校信息教育水平較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能夠覆蓋50%以上的課堂教學。投入了五十萬元鋪設了黑色面操場,200米環形跑道,購置了各種室外健身器材。

學校注重環境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突出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堅持環境育人,教學樓走廊的櫥窗內有國旗、國徽、國歌,墻壁上懸掛著幾十幅古今中外杰出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的畫像。2002年學校被評為遼寧省中小學校園環境藝術化工程先進學校。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1996年,實驗中學提出并設計了素質教育“一四六”課堂教學模式,并于當年立項成為省“九五”教育科研課題。他們全方位貫徹一種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程序。通過自學性、互學性、探索性、訓練性四種教學模式,達到快想、快讀、快寫、快議、快說、快做,全想、全讀、全議、全說、全做的要求,來重新構筑了一個施教體系,這對傳統教育模式而言,可以說是一場教育創新的革命。

在創新教育領域形成特色并轉化為優勢的基礎上,首開先河,在營口地區的教育系統第一個導入了英語教學的外向型師資結構,從94年開始先后聘任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9名外籍教師參與到實驗中學英語教學當中去,為初中教育層次培養多元化、復合型、外向型人才提供了強大的師資力量支持,實驗中學在近幾年的各種英語競賽中均取得突出成績,2002年又獲得營口地區中小學“聯想杯”英語學科競賽一等獎,現在他們是省級雙語教學實驗校,這直接檢驗了實驗中學在初中層次英語教學實踐中所體現出的實際效果,學校是中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單位。

學校現在承擔四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課題,有國家級《探究式課堂教學實驗研究》、《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省級《適應素質教育的中學物理教學模式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科研課題的確立與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相融合,具有很強的實效性和應用性。

學校堅持全面發展,培育個性,全方位育人,重視體育教育、藝術教育,是多年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藝術節,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審美能力,豐富校園人文精神,全面扎實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各種準備工作,花大力氣進行教師的新課改通識培訓,在提高認識基礎上,現以將初中一年各科教材各章節的教案、課堂評價準備完畢。

營口市實驗中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學術研究成果方面,論文《“一四六”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和應用》獲得1998年全國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并獲省、市“九五”科研課題中期優秀成果獎,2000年8月,《自學指導“一四六”體育教學模式實驗報告》獲中央科教所全國體衛科研二等獎;在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成果方面獲國家級優秀論文15篇,省、市級優秀論文50余篇,在教學成果方面,實驗中學整體畢業率達90%以上,為市直中學第一位,96年以來,連續五年中考實驗中學共有17人次進入全市前十名,孟繁宇、李甫林、付振中、王淼等四人為1997、1999、2000、2003年全市中考第一名。96年以來,全國、省、市級中學生競賽獲獎學生達105人次,涌現出王淼等四名省級三好學生。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中小學大課間操觀摩表演獎、省精神文明單位、遼寧省青少年思想教育先進集體、遼寧省學雷鋒先進集體、省教學改革先進單位、省教科研先進學校、省中小學課間操先進學校、省社會主義理論學習先進學校、省勤工儉學先進學校、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中小學校園環境藝術化工程先進學校、省檔案工作先進單位、市模范職工之家、市先進黨總支、市“五一”勞動獎狀先進學校。

面對21世紀高新科技和信息化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營口市實驗中學已不能滿足所取得的成績,要努力發揚自身辦學特色,培養塑造即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素養、人格品質、又具有適應參與國際競爭的現代化科學知識的一代新人,努力辦成具有先進性、科學性、示范性的現代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