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優秀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2-03-07 04:10:00

導語:民政優秀個人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優秀個人事跡材料

*1986年從部分轉業到當時的收容遣送站工作,1998年擔任民政局局長。他懷著“俯首為民做牛,挺立為民撐傘”的情懷,心系大眾,勤懇為民,工作一年一個臺階,先后獲得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榮譽獎27項:社會福利彩票有獎募捐創下三個全國第一,收容遣送站榮獲全省民政系統先進單位,信陽市師河構民政局連續5年被表彰為全市民政系統優秀單位,先后三次獲得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先進單位。20*年,該局受到省政府的表彰,信陽撤地設市前的縣級信陽市被國家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全國雙擁模范城”光榮稱號。

民政最直接的服務對象是困難群體,為困難群眾解愁。話好說,事難辦,尤其是作為城鄉結合部的*區,*體驗到了難處。2002年春節前夕同,該區的城市低保對象由1300多人擴大到23230人。誰都知道,牽一發而動全身,做好了,大局穩;做不好,大局亂。將至年關,困難群眾狀況千差萬別,民政工作人手緊缺,摸清情況談何容易。時間緊,任務重。*深思熟慮,連續三個不眠之夜,他和他的班子們拿出了工作方案,報請區委、區政府開展“千名干部入萬戶,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每個對象從申請、調查、審查、審批、取證、張榜公布一個人不漏,一個程序不漏。那段時間,*成天“泡”在基層,每天下午5點都準時召開匯報會,收集情況,掌握進度,村料達2米多高。沒日沒夜的工作,*的腰傷復發,痛得直不起來,連咳嗽都不能大聲。直到臘月二十八才將最后一筆低保款送到困難群眾手中。困難群眾滿意,區委、區政府滿意,市委、市政府滿意。20*年初,全市召開現場會推廣他們的經驗。

1995年剛上任縣級市民政局副局長時,社會福利彩票有獎募捐實行大獎組織銷售尚屬新鮮事。為了萬無一失的搞好大獎組銷售,*領頭籌備了1個月零8天。首次大獎組銷售大功告成:5天銷售福利彩票800多萬元,創下了日銷售量、轄區人均購買量、一次性發行總量三個全國第一,成功經驗在當年安徽黃山召開的全國民政局長會上廣泛推廣。

*年7月市區強降雨,遠離市區30多里的董家河鄉李畈村4戶五保戶危房牽掛他的心。當時降雨300多毫米,*執意要到李畈村去看看。山路被黃泥堵塞,車輛是不能通行了。*時而趟著齊腰深的河水,時而踏進碎石密布的黃泥山路,近四個多小時的跋山涉水,*腳上硌起了幾個大水泡。4戶五保戶年齡最大的78歲,房屋被暴雨沖得幾乎倒塌,*挨家挨戶、一個一個地動員,攙扶著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三天后,雨停了,可這幾位五保老人房屋全部倒塌了。當年,民政部門又全部為他們建起了新房。那年冬天,他們中一位叫董清如的五保老人,拄著拐棍整整走了半天的山路,用竹籃裝著幾位五保老人共同籌集的50枚雞蛋趕到民政局大門前等*,表示謝意。見狀,*心里滾燙滾燙的。情要收,可東西不能收,*謝絕了。可董清如老人不愿意,收下東西才能收咱們的情啦!兩人推讓著,圍觀的群眾議論著,多好的干部,多好的老人。*推脫不掉,收下了。在老人千恩萬謝中,*又掏出200元錢塞給老人。老人也推脫不掉,也收不了。臨別時,兩人眼中都噙著淚花。

*年信陽出現歷史上50年罕見大旱,長達72天沒下雨,*與同事們一起深入到8個鄉鎮的300多戶人家中掌握第一手資料。他翻山越嶺察看旱情,了解災民缺糧情況,炎熱的酷暑,連續的奔波,使他患有糖尿病的身體幾乎虛脫,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為民情懷,他摸清了災情,及時對全區2.1萬災民實施了有效救助,逐家逐戶地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給災民。

20*年*區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一時間造成房屋倒塌254間。在第一時間內,*率領機關干部深入一線,白天深入鄉村逐村逐戶調查核實災情,晚上開會匯總,研究部署倒房重建方案。為了使災民早日住上新房,他向區政府立下軍令狀,實行分片包干目標責任制,帶頭做到下得去,蹲得住,幫得實,使全區倒房重建任務按期完成,合格率、入住率均達到100%。

*區有老復員軍人2300多名,其中僅老紅軍、老八路就多達280余人。1997年,*多方籌資130多萬元,4月動工拆遷,10月奠基,用一年多時間建成“益壽園”,解決了老紅軍、老八路和部分老復員軍人的住房;在“愛心獻功臣行動”中,*竭盡全力為在鄉老復員軍人解“三難”,卓的成績受到了民政部門的表彰;到*年底,全區達到了鄉鎮、辦事處都有本級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率先達到10%以上。民政部原部長多吉才讓部長在視察五星敬老院時,曾高度評價*區“敬老院建設堪稱豫南一流”。散居五保供養工作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

*區是一個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涌現出千千萬萬的共和國功巨;*區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駐軍團以上單位有16個,優撫對象2300多人,雙擁工作一直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軍人出身的*對擁軍優屬工作情有獨鐘,飽含著一腔熱情。部隊子女擇校入學,他踏破了有關單位的門檻,部隊隨軍家屬就業安置,他為此磨破了嘴皮;部隊征地建設同,他不辭勞苦地四處奔波,部分官兵都稱贊他是“部隊的娘家人,部隊的后勤部長”。僅*個以來,他就協調部隊子女入學680名,家屬就業安置28名,辦實事63。他本人被市委、政府、軍分區授予“雙擁先進工作者”,撤地設市前的縣級信陽市連續三屆被評定為全省雙擁模范城,1997年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光榮稱號。

*接任民政局長時,*區民政局固定資產28萬元,現在該局建造了辦公樓,新蓋了78套住房,固定資產達到3000萬元以上。但*說,這些都是昨天,關鍵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