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4-03 03:02:00

導語:政協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協先進事跡材料

*自打當了村支書以后,帶領東尉村走共同富裕的信心愈發堅定。作為村支書來說,責無旁貸的首要任務就是領導村民實現發展經濟的目標。可是現在的東尉村卻沒有像樣的主打工業,沒有經濟實力的集體,又如何能夠帶動村民發展經濟呢?想到這兒,他決定把自己的工廠無償捐給集體。一方面,集體經濟可以帶動村里的個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使集體有一份經濟來源,使村民可以有來自田園之外的收益。他的這一想法,受到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反對。大家一致認為書記為東尉村付出的夠多了,自上任村支書以來,已經為村里無償捐資了三十幾萬元了,書記還大包大攬了這么多債務,怎能忍心讓書記把自己的廠再捐出來呢?

看大家都反對,*耐心地勸說大家:“現在咱東尉村連一家集體企業也沒有了,這就等于集體沒有經濟來源。你們說咱村連個集體工業都沒有,又怎能帶領群眾發展工業?咱又怎能做到工業立村?”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找不到恰當的理由說服書記,可大家就是不同意書記把廠捐出來。村里的群眾聽說這事了,有些老人找到*說:“洪林,我認為你這樣做法不妥,這廠不是你一個人干起來的,也有你媳婦的功勞哩,咋能一個人說捐就把廠捐出去呢?家里的財產往外拿,總要聽聽家里人的說法,你說是不?”

*去縣里開會碰到了幾位老朋友,他們也聽說了他要把企業無償捐獻給集體的事,“村里需要資金你捐助就是了,這樣全村人都知道是你捐的,沒必要非得把企業送給村里。”

“我給村里做貢獻,并不是想留名,我就是想讓我的一莊老鄉親過上好日子。”

“你捐的多,他們不就過得好了。”

“那樣不是讓我的一莊鄉親們老是吃我的施舍么?不是老讓鄉親們從心里欠我的么?我不想那樣。”

*的哥哥也聽說這事了,他從為弟妹著想的角度考慮,決心找弟弟談一談。晚上,哥來到了*的家里。

“哥,你說錢多少算多啊;錢再多,一個人一天不也是只能吃三頓飯么?幾萬塊錢一桌的酒席吃下去,不也是只管那一頓么?兩塊錢一頓飯不也是吃得挺好么?再說住吧,再好的房子一個人不就住一間屋么?哥呀,叫我說這錢夠吃夠花就行了,我能讓咱村這七百口子人都過好,比我自個兒有金山銀山還讓我高興。現在社會上常說一些有錢人‘除了有錢以外啥也沒有’的話,我可不想當那樣的人,我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能為人民造福的人。哥,您說我說得對不?”

“啥?你真要把咱的廠交出去?那可是咱多少年的心血啊!”妻子說這話的時候,心痛得有些顫抖。

“我人是集體的,企業也該跟著我姓‘公’。”

這是啥道理呢?他的話把全家人都說糊涂了。

“對呀,你是集體人,可咱的企業并不是集體企業啊;再說你干企業,我也跟著忙活了,憑啥跟著你姓‘公’。”妻子也跟著說。

*認真起來,嚴肅地說:“打從辦企業的那天起,我就沒把廠當成咱的私有財產。我始終認為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是富。”

家人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決定。*為東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安上了第一只輪子。

沒有文化,東尉村不會走得很遠。*以自己

優秀共產黨人的品格為東尉村的發展安裝上了又一只前進的輪子

文化的發展是經濟騰飛的基礎。在東尉村,經濟的騰飛,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過程,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經常這樣說:“一個企業,半年、一年上一條生產線并不罕見,幾年功夫完成脫胎換骨的改造并非奇跡,可是一個村莊要構筑起獨特的、先進的文化態勢,凝聚一村人的斗志,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遠比上面的進程要艱辛漫長得多。”是的,失去了文化這只輪子,東尉村又能走多遠呢?

當我們看到這幾年東尉村的變化時,人們不會忘記,這正是文化的鼓舞和激勵,是文化與新農村發展成功結合的結果,而歸根結底,還是*作為一個優秀共產黨人的品格的帶動、凝聚與驅使。回首東尉村所走過的路,每一步都與*的品格緊密相連。人們不會忘記,為了走出困境,趙書記帶著他們抓企業、抓農業、抓銷售、抓科技開發;為了凝結一村人的斗志,他找群眾談心、開座談會,使每個村民從內心深處自覺地產生了為東尉獻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信念及行為準則,形成強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驅動力,共同構筑“東尉村命運共同體”。東尉村的鄉村文化中有這樣一個概念:發展的核心是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為此,*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主動與群眾溝通。關注他們,了解他們,及時排除各種不利因素,把群眾的各種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村莊是農民的根,農民是干部的根,根扎實了,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是*一貫堅持的理念,他認為鄉村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事業息息相關。

東尉村的鄉村文化是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并得到全體村民信奉和遵守的行為規范,是傳統風俗和禮儀等內容組成的有機整體,是一個繼承、發展、豐富的過程,它是由村黨支部倡導,為全體村民所認同的群體意識和行為準則,甚至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生產力。東尉村在以*為代表的集體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在他無私奉獻行為的感召下,靠同舟共濟的群體力量,使東尉村大打翻身仗,其中全體村民在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條件下形成的觀念及行為規范起著關鍵作用,這是東尉村鄉村文化賴以生存的基礎。

多年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僅追求經濟效益,追求社會效益,而且注重文化建設,他把建設鄉村文化作為東尉建設發展的重要任務。因為他知道,鄉村文化建設可成為社會財富,為社會所承認。從某種意義上說,鄉村文化建設的意義甚至遠遠大于企業向社會所奉獻的產品。

如何保證令旗一舉,全村齊動!對此,*常常扳著手指頭,如數家珍地給大家說:首先要正確處理班子成員之間的關系,增強共事意識,這里面體現的就是我們東尉村的團隊精神;其次要正確處理領導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增強民主意識,也就是我們東尉村常說的團結協作精神;三是廣開言論,善于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四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全力營造人盡其才的環境;五是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讓群眾共產黨員看齊。這些也都是我們東尉文化的內容。

東尉文化構筑起東尉村命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建立,使東尉村民愛村如愛家,對東尉的發展有一種高度的責任心,并形成了“一切為了東尉村未來”的強烈氛圍。

有人曾說過,村莊是村支書的作品,有什么樣的村支書就有什么樣的村莊。*在鄉村文化的建設中,始終按照最大限度地相信和依靠群眾的原則,創造一個領導與村民團結和諧、同舟共濟的環境。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上,領導與村民是公仆與主人的關系。他要求干部要無私奉獻,要真心實意為村民排憂解難,始終把對村民的關懷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去抓。逢年過節,領導都要到群眾家去走走,把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在構建東尉文化的過程中,*常把“團隊精神”掛在嘴邊,意在推行“以團隊精神為主旨的民主管理體系”。在建設東尉文化的工作中,*始終以文化的力量吸引村民,利用各種時機,適時地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老人、青年、村民代表、先模人物的座談會,進行雙向對話,充分聽取村民意見,為東尉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他們還定期舉辦文化活動。“九九”重陽節組織老年聯誼會;國慶節、元旦、春節舉辦村民聯歡會,這些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力地培養了干群之間的情感與村民之間的親和力。

文化的發展,不僅凝聚了一村人的斗志,更使村民產生了無窮的創造力。在東尉人營造的鄉村文化的氛圍下,村民自覺“自我創造”,并能最大限度地釋放自身的潛能。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也改變了群眾的思想和行為。正因為廣泛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談心活動,使原來不安分的人變得熱愛家鄉,奉獻青春;使不愛學習的人主動繼續深造,更新知識;使人與人之間的親情關系與日俱增。

當我們回眸東尉人營造的鄉村文化,人們就會發現,文

明、道德、效益形成了東尉文化的三個樂章,東尉人胼手胝足、奮勇向前,共同用心血和汗水構筑市場經濟中的一座豐碑,創造一個奇跡。如果我們把東尉文化放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背景中就會發現,這種文化其實就是一種人格化了的精神,是傳統與現實美德的物化形式,是鄉村文化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實現農村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的最佳形式。

東尉村在*的領導下,書寫著一頁又一頁的輝煌。從1994年開始,東尉村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變成了全省聞名的“經濟強村”、“經濟文明先進村”、“全國養老敬老模范村”和“全國生態富民家園工程”典型村,*也先后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和山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并且是山東省第九、十屆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