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工黨員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23 10:01:00
導語:務工黨員的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他憑著自己的勤勞,積累了上百萬的財富,在新農村建設的前沿陣地上,他捐資50多萬元為家鄉修路打井,幫助困難鄉鄰,他就是龍安區馬投澗鄉楊白塔村外出務工黨員*。
創業
楊白塔村地處淺山丘陵地區,土層薄、降雨少,這里的鄉親靠土里刨食為生,生活十分窘迫。整日在地里刨食卻并沒能改變自己貧窮面貌的*決心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他跟隨本村的包工頭楊茂軍到北京搞建筑,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建筑工地上的工作并不輕松,已經三十多歲的*深知自己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靠力氣賺錢,他有更大的夢想。工作中,他總是認真琢磨老師傅們怎么砌磚、粉墻,工作之余,他常常拿起建筑書籍,不僅學技術,還學管理,就這樣,他在干中學,學中干,慢慢提高技術,積累經驗,逐漸掌握了自己的一套技能和方法。
1984年,*終于了有了自己的建筑隊,當了工頭的*沒有放松,他深知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建筑隊剛剛起步之時,一沒有名氣,二沒有資金來源,三沒有人才,承接工程談何容易,承接到大的工程項目更是讓人無法想象,但*沒有一絲放棄的念頭,他與工人們同吃同住,一起在腳手架上播灑汗水,一起在圖紙前攻克難題,依靠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工人們的努力,從民房到樓房,從地方上的民用建筑到部隊里的軍事設施,*的建筑隊一步步壯大起來。
成功
1996年,*的建筑隊“鳥槍換成了炮”,他注冊成立了安陽市城鄉建筑工程公司,在他的手下有4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400多名建筑工人,推土機、攪拌機、塔吊等大型設備一應俱全,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他的公司都能承接。
公司的規模大了,業績也在不斷攀升,十幾年來,公司共承接了北京256醫院工程、駐京某部營房等多項軍隊項目,受到了業主的一致好評。他建設的項目5次榮獲“全區優質工程獎”,還曾獲得“北京市建筑質量優質獎”。建筑公司成功了,*的腰包也鼓了起來,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把他當成“大能人”,可誰又知道他那一份沉甸甸的鄉情呢?
回報
*所在的村為了解決土地灌溉和人畜飲水困難,計劃在村東地打一眼深井,需要資金6萬余元,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從北京專程回家,自己首先捐出2萬元,并號召在外務工的鄉親們積極捐款,在他的帶領下,很快就籌集夠了資金,打好的機井,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村里的街道坑坑洼洼,多年來,雨水泡、行人踩、路基沉,由于沒有得到及時維護,路況越來越差,“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村民們叫苦不迭。*又拿出5萬元,并親自帶領自己的建筑隊伍和建筑設備回到了家鄉,他四處籌集建筑材料,托關系在鶴壁買到了優質的水泥,他事無巨細,嚴把每道工序,保證工程質量關,建成了一條村民盼了多年的高標準的連心路、致富路。
今年,村內計劃修建楊白塔村與崔白塔村之間的道路。這是楊白塔村通向馬投澗鄉的一條交通要道,是無數村民外出趕集、學生上學的必經之路。此時已經患病住院的*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依然惦念著家鄉的建設,又拿出2萬元支持道路建設,并許諾若工程款不夠的話,他將繼續出資出物,用行動演繹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不但捐資幫鄉親們打井、修路,還經常幫助家鄉貧困的左鄰右舍,資助決心改變家鄉面貌的有志人士,為他們脫貧致富尋找到了捷徑,許多人在他的幫助下走上了致富之路,改變了自己貧苦的生活。
現在,*又在和村“兩委”班子商量著再給村里辦幾件大事,規劃村莊建設,改善村莊面貌,近“耳順之年”的*要在楊白塔村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煥發自己的第二個青春。
- 上一篇:民營企業黨建事跡材料
- 下一篇:組織主任的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