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黨員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28 08:52:00
導語:種子黨員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政協**縣六屆委員,系**縣種子公司農藝師,1987年從蘭州農校畢業后,一直從事農作物良種選育、推廣工作。20*年11月被縣政府聘任為“科技特派員”,他能夠認真學習“*”重要思想,工作中勤學苦鉆,開拓創新,致力于農業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勤奮工作,默默地奉獻在生產第一線,在我縣種子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中成績顯著,不但為專業技術人員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而且為“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創出了新的路子。20*—20*年被縣農牧局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平涼市優秀拔尖科技人才”,“**縣農村優秀人才”、“20*年甘肅省優秀專家”、“第五批甘肅省優秀專家候選人”等榮譽稱號。
作為科技特派員的他,常年同農民打交道,練就了他實在、純樸的性格。工作上只講效果,不看過程,在國家種子工程項目實施中,引進繁育優質農作物新品種160個,篩選出適宜我縣種植的玉米新品種沈單16號、豫玉22號、中單9409、鄭單958、安玉5號等5個優質高產品種,年推廣面積35萬畝以上,增產糧食1650萬公斤,增加效益1500多萬元。在甘肅省冬小麥條銹病防治3113工程項目實施中,參與設計試驗方案11個,推廣抗銹品種8個,推廣面積45萬畝以上,項目實施給**縣冬小麥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獲農牧漁業部豐收一等獎。
他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懇懇,毫無怨言,為了摸清每個自交系的特征特性,使種子生產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通過多年多點試驗,為我縣種子生產提供了豐富的親本資源。為了尋找代替晉雜11號高粱的新品種,他多方努力銜接,從山西高粱研究所引進新型a2細胞質新品種晉雜12號,徹底解決了高粱絲黑穗病流行,造成高粱產量低商品性差的問題,為了使這一科技成果盡快推廣普及,公司組織由他牽頭成立了《晉雜12號高粱引進推廣及利用》課題組,由于工作思路清晰,方案設計科學合理,使高粱種子產量進一步提高,推廣面積進一步擴大,經查新,科研推廣價值屬省內領先水平,經市科技局組織專家鑒定驗收,獲平涼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為了提高基地村種子質量,他利用在田間整理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找出了純度檢定模式,使種子純度鑒定省工省時,方便易用,論文在《種子》雜志刊登后,受到了種子界同仁關注,為提高農民收入和種子企業經濟效益,創造“品牌種子”與“精品種子”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長期駐點吃住在農戶,奮戰在田間地頭,搞設計,勤觀察,作記載,冬季鉆入實驗室,忙考種,忙鑒定。研究出的玉米雄性不育制種技術,填補了我省玉米雜交制種技術上的空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種子純度和質量,杜絕了基地村農戶生產中留種現象的發生,成功地解決了制種抽雄環節中的技術性難題,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推廣價值,年增收節支700多萬元,現已大面積推廣使用,論文在《玉米科學》刊登后,受到了同行的重視,為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他不斷擴大試驗、示范規模,篩選優質穩定品系,每年7、8月份,他頭戴草帽,鉆入試驗田,改造基礎材料80多份,篩選出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10多個,測配的99—37、01—4、s26、r50、r64等組合,經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產15%以上,早熟回茬品種s231比承單22號產量高9.8%以上,且品質極優,選育的特用玉米涇糯1號、涇甜1號,正在試驗階段,涇單1號、2號玉米雜交種已參加全省玉米新品種預備試驗,待審定后推廣。20*年在王村、黨原、城關等鄉鎮建立自育品種比較試驗田4處7畝,參試品種86個,建立配合力測定田3畝,測定組合1200個。
以前,**縣種子生產所需親本一直靠調購,風險大,且質量難以保證。**同志從事繁育工作以來,經過廣泛調查分析,查找出了“自育自繁自用”的路子,實現了“育、繁、推”一體化,建立了“原原種→原種→繁殖田”生產模式,生產的親本種子除滿足本縣需要外,還遠銷寧夏、陜西、河南、山東等省,受到用戶好評,提高了**縣種子公司的知名度,20*年繁殖品系17個,設置隔離區20個,落實面積110畝,產種3萬多公斤。在工作中,他深深體會到:質量就是種子公司的生命線,能否穩定的占有市場,關鍵取決于種子質量,他進行了“玉米種子優質產品生產”及“高粱、玉米質量達標示范”自選課題研究,參與制定了《**縣高粱、玉米雜交制種技術規程》及《**縣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技術方案》,引進大豆名優品種18個,示范繁殖面積250畝,使農作物糧經比例逐漸趨于合理,復種指數顯著提高,努力發展定單農業,大膽提出了快速發展**精品高粱種子基地建設的新思路,在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方面,提高了種子生產的整體效益,增強了群眾生產種子的積極性,實現了在所駐村抓好一個科技干部,每組抓好三個科技示范戶,每戶抓好一個科技明白人的
**同志熱愛農業科技,堅持用科技武裝農業,他每到一處,宣傳一處,講解一處,致富一處,對農民面對面地講,手拉手地教,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真正體現了一個奮戰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共產黨員應有的風格和一個科技特派員的良好素養。他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在《種子》、《種
子科技》、《種子世界》、《現代種業》、《甘肅農業科技》、《甘肅農業科技與信息》等專業刊物上10多篇,其中“發揮優勢抓管理、促進效益上臺階”一文,獲“新時期全國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縣高粱種子生產的現狀與對策”一文,獲全區優秀論文獎,同時利用一切時間,深入田間地頭,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培訓,截止目前累計培訓95場(次),培訓農民2400多人,編寫發放科普資料5000多份,開展科技咨詢服務活動8次,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水平。
他舍小家,顧大家,主動放棄節假日,常年工作在生產一線,與農民打成一片,多次受到上級組織和業務部門的表彰獎勵,積極投身于農村經濟建設中,努力提高種子科技含量,促進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為實現農業增收,社會增效,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和熱愛。
- 上一篇:共產黨員農藝師事跡材料
- 下一篇:獨家原創:開關磁阻電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