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黨委書記優秀事跡材料

時間:2022-12-02 04:02:00

導語:區黨委書記優秀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黨委書記優秀事跡材料

各位領導、朋友們,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愛,讓他執著奉獻》。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有的只是不知疲倦,默默奉獻。在鮮紅的黨旗下,他拖著肢殘的身體,懷著滿腔的愛,20年如一日全身心地在平凡的崗位上操勞。他,就是*鎮*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1951年出生在冶塘,1969年應征入伍,在東北空軍某部當過警衛戰士、衛生員、司藥、醫助、連政治指導員。1974年任軍政治部組織處干事后不久,24歲的他突遭厄運――在一次部隊執行任務中,頭部不幸負傷,一直昏迷了18天。醒過來后,他發現自己的左半身已完全癱瘓,而且,腦外傷還給他遺留了癲癇癥。此后,*又患上了胸椎結核,為了防止全身截癱,*在病床上躺了整整8個月,能夠下床活動后又穿上了4公斤重的鋼架背心,一穿就是3年!殘疾,就這么來了,從此不走。

1987年5月,*帶著傷殘的肢體,帶著頭腦里巴掌大的有機玻璃,像一只折斷翅膀的雄鷹,從空軍某部提前病退,與愛人和女兒一起回到了故鄉,安置在*市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享受一級傷殘軍人待遇。離開長春時,部隊特批500元錢給*買了一輛手搖輪椅。

*腳下,琴川河畔,37歲的*陷入深深的苦悶之中。“你就這樣坐在輪椅上,看一輩子風景嗎?果真這樣的話,就是長命百歲,又有什么意義呢?要知道,你才37歲啊!”一股壓抑不了的精神,使本可坐享其成的共產黨員*終日惶惶不安,使“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殘疾軍人*如坐針氈。“不!我還有一只手能寫,一條腿能走。人不能光活著,我是黨員,我要站起來!我要繼續工作!”*在心底發出了吶喊。

1987年7月20日,在他本人的一再請求下,*到*居委走馬上任。一把輪椅千家事的故事從此開始。

社區居委會工作本來就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從生老病死到就業安置,從環境衛生到民事調解,小到誰家衣服丟了、馬桶堵了,大到協助糾正違章違法、組織扶貧救災,全都離不開社區居委會這個基層組織,有人戲言居委會主任是“上管大總統,下管垃圾桶”。*因此常常端起飯碗有人叫,半夜三更有人找。

一天,市五中有位姓龔的學生因為父母私自翻看自己的東西和父母發生了沖突,父母的粗暴態度又傷害了他的自尊,要離家出走。*得知急忙搖著輪椅趕到龔家,當時那個學生已經準備好了衣物。*把他接到自己家里,耐心地開導,等他情緒穩定后,再搖著輪椅趕去做他父母的工作。后來這個學生進步很快,高中畢業后進了工廠,第二年又在冬季征兵中戴上了大紅花。幾年后,又傳來了他被選送到昆明陸軍大學指揮系深造的消息。*感到無比欣慰:在人生的一個關鍵時刻拉了他一把,他回報給*居民一個驚喜。

*身邊常帶一個小本子,上面記著所有困難戶的名字,哪家要買糧、買煤,他都按時派人前往。平時不管誰家有困難,只要他知道了,他的輪椅就會出現在那里。一次,他聽說一區有幾棟樓的水管凍裂,居民家進了水。他立即丟下飯碗趕去,一面指揮搶修,一面硬是把身子挪下輪椅,貓著腰和管道工一起動手,直到全部修好為止。饑腸轆轆的*這才想起,自己還沒有吃飯呢。一個大雪天的傍晚,正在發高燒的*心里惦記著新村里的4位孤老,執意叫妻子扶上輪椅,挨門逐戶探訪。當發現龐老太病在床上時,他忙找人送醫院,自己也搖著輪椅同行,到醫院替老人掛號、取藥,直至送進病房。而他自己,卻累得還沒來得及踏進家門,就暈倒在地……有好心人勸*:“你是個殘廢軍人,有退養費,何必為了那些婆婆媽媽的事情每天起早摸黑,自討苦吃。”老陸笑了:“我倒真的是在自討苦吃,但不這么做我心里不踏實啊。”

1991年的特大洪水使*二區地段泡在了水里,不少居民家進水。老陸一面請來市消防隊的同志,組織新村里10多個男同志一同冒雨開溝排水;一面安排其他3位同志為孤寡老人送糧買菜。自己則與大伙光著腳泡在水里整整3天,結果腳趾發炎潰爛,被迫動手術。手術臺上,醫生忍不住問*,你這樣辛苦到底為了什么?*默然。他像愛自己的家一樣愛*,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愛居民。但真摯的愛、深厚的感情有時候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

*上任之時,*居委還正在籌建,一張桌子、兩間房子、幾十張凳子就是居委會全部的家當。在一些人眼里,*“有飯作粥吃”,是個十足的傻子。而天生有股闖勁的*,正是在這種時候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為了徹底改變社區的落后面貌,*和同事們白手起家,靠給跨塘橋一家炒貨店刮茨菇,推著板車叫賣茨菇片、花生糖起家,辦起了*新村第一家副食品糧油店,接著又開辦了全市唯一的居委會福利企業――米面制品廠。那時,為了批復辦證,*經常奔波于建設、規劃、工商、稅務等部門。有一次他去自來水廠報批飲食店供水,那里是個小山坡,每上一步,他殘疾的左腿就會被車子的踏板反彈回來打一下,到辦公樓門口已被打得鮮血淋漓。老陸對此全然不顧,又一層層爬上樓去見經理。經理見狀,急忙上前攙扶,二話不說立即安排安裝。還有一次,*搖著輪椅到酒廠商談租房,結果中暑昏倒在他們辦公室,經廠醫急救剛醒過來,又因勞累過度引發癲癇癥在場醫生再一次進行診治。

經過幾年的奮力拼搏,1988年一無所有的*社區到1995年,已經擁有8個經濟實體,營業額達到310萬元,純利16萬元。

在*的觀念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都是大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當上居委會主任后,就沒睡過多少安穩覺。倒不是因為居民隨時隨地都會找他,之所以睡不安穩,更多地是因為他一直在動腦筋“找”事情做。居民最希望他辦什么事?怎樣讓他們在社區的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怎樣讓他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問號一個一個冒出來,*的點子也就跟著一個一個冒出來。

*社區離退休人員多,光離休干部就有63名,60歲以上老人有1003人。他們中不少身子骨弱,子女又不在身邊,遇到問題往往求助無門。*為此組織了一支鄰里互助服務隊,他把服務人員的姓名、住址、服務項目和電話號碼打印成表,分發到各家各戶。哪家電燈壞了,水龍頭漏了,煤氣沒了,門鎖打不開了,一個電話隨叫隨到。徐建輝、畢玉峰、吳明、沈定嘉、陳士良……因為幫助居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而被居民譽為“*新村的徐虎”。針對高齡老人中出現的問題,*又在社區發起了“家幫家”結對服務,其中10名在職黨員與10位孤老認親結對,并為8位高齡獨居老人安裝了護老急救電鈴,誰遇到問題只要輕輕一按床頭的按鈕,聽到鈴聲后的結對家庭就會第一時間上門伸出援手。小小護老鈴,還曾經救過一位老太兩次命呢。后來,*社區陸續建起了健康中心、為民服務中心、房屋維修中心和黨員服務中心。看到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從心底里感到高興。

為了把*建成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1991年,*在全省率先創辦了文明市民學校。國際國內形勢、法律道德、區域經濟、城市建設、科學生活、烹飪縫紉……只要是居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市民學校就組織培訓。考慮到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多,市民學校與老年大學聯辦書法、繪畫班,成立了書法、繪畫、文藝、花卉、烹飪、攝影等10多個興趣小組。就在十多天前,市民學校又根據居民的愿望辦起了電腦班。

2004年,*又在全省率先創出市民教育的新形式――*市民論壇。“這里的鐵門該不該開”“誰家符合低保標準”“垃圾筒放在哪里好”……市民論壇在說與聽、講與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過程中實現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還通過平等、互動交流,使一些極易激化的矛盾得到緩解。居民們說:“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己談、自己說,自己作主,這才叫主人翁!”

去年,*社區又啟動了支部沙龍工作。支部沙龍每期圍繞一個主題,如怎樣當好支部書記、怎樣做好支部工作、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等等,由班子成員、支部書記和黨員骨干暢所欲言,從而形成共識。*說,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開展支部沙龍活動是為了加強對黨員的教育,而加強黨員教育,說到底還是為了居民。

*把居民裝在心里,卻常常把自己和家人拋在腦后。由于長期過度勞累,*的全身關節長滿了骨刺,兩只耳朵也常常痛得難以忍受,腦CT結果顯示是腦萎縮,醫生嚴肅地關照他不要動腦,不料他的神情比醫生還嚴肅:“我做不到!”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愛人平秀鳳生病住院整整三個月,*像個沒事人一樣,照常起早摸黑,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社區工作上。對愛人的照顧不周,平秀鳳非但沒有絲毫的責怪,反而以她博大的胸懷,理解、支持著*。

有一天深夜一點鐘,急促的門鈴聲夾雜著咚咚咚的敲門聲。只因為*一只手穿衣服耽擱了些時間,門外的小青年不耐煩了,大聲責問:“怎么還不起來?”“你是不是主任?”原來因鄰里糾紛,一家砸了另一家的窗玻璃。當*搖著輪椅出門時,黑沉沉的天幕上劃過一道閃電,悶雷聲緊接著滾滾而來。愛人和女兒怕他出事,一路陪伴。母女倆知道,*曾不止一次地在夜里翻車,不止一次在路上癲癇發作,不止一次摔得傷痕累累爬進家門。解決糾紛回來,已是凌晨兩點半,雨還在下,*一只手握住龍頭,愛人替他推著輪椅,女兒在旁邊打著傘。鏗鏘三人行,誰也不說話,*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在奔涌。在那個風雨之夜后不久,*看到了女兒寫的一篇作文:“……小時候,學校開家長會,看到校園里停滿了摩托車和小轎車,我曾經因為那輛停在角落里的破舊手搖輪椅而深深地自卑……慢慢長大后,爸爸在我心中的形象才漸漸清晰和高大起來。我永遠難忘那個風雨之夜,大雨中的社區一片,而爸爸的輪椅就像中的一條小船。不,不是小船,在我眼里,那是爸爸用他的愛,用他的生命,打造的一艘精神航母。那天晚上,我仿佛看到了從航母上起飛的雄鷹,那就是我身殘志堅的爸爸……”

是的,愛,是對殘缺的補救。愛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呼喚和追求。多一份愛,生命就多一個支點,社會就多一份安寧、多一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