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3-19 08:19:00
導語:街道辦事處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路街道辦事處地處**市東部,總面積63平方公里。1983年4月撤建鄉,1996年5月撤鄉建鎮,2006年4月撤鎮建辦?,F轄**村、**村等19個行政村,總人口12萬,其中農業人口4.8萬。
近年來,**路街道辦事處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中央實施中部崛起,省、市、區委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團結帶領轄區廣大群眾,萬眾一心,奮力拼搏,為市、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在**新區建設中,**路街道辦事處作為東區的主戰場,承擔了起步區90%的征地拆遷任務,先后完成對東風渠以南10個行政村、20個自然村的整體拆遷,共動遷農戶7400余戶30000余人,拆除各類建筑588萬平方米,為東區建設提供土地40000余畝。為**新區“三年出,五年成規?!闭w目標的順利實現,做出了重大貢獻,多次受到省、市、區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一、抓隊伍,強管理,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街道辦事處從實際出發,認真探索新形勢下公務員隊伍管理體制,從加強公務員隊伍學習、管理、為民、廉潔等方面入手,促進了全辦公務員管理工作不斷上水平、上檔次。一是加強理論學習。堅持長期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堅持定期學習制度,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堅持每月召開一次中心組集中討論學習,全體機關干部堅持每周二開展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通過學習不斷夯實理論功底,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健全制度。建立了《學習制度》、《獎懲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度,規范工作行為,提高自身素質。三是堅持廉潔從政,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堅持嚴以律己,不搞以權謀私,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四是狠抓作風建設。不斷豐富載體,近年來,通過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講、樹教育活動、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等活動的開展,不斷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引導全體黨員干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從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一張笑臉做起,從群眾不滿意做起,直至做到群眾滿意為止。把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體現到實實在在工作中去。
二、抓穩定,顧大局,全力配合**新區建設工作
2002年,**新區建設全面啟動。在**新區建設過程中,**路街道辦事處堅持把配合東區建設作為黨工委、辦事處必須承擔的任務,提出了“以人為本、文明拆遷、人性化拆遷、穩定拆遷”的設想??朔刂乩щy,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的前提下,圓滿完成各項拆遷任務。在東區建設初期,由于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遷,轄區群眾原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被完全打破,引發了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也造成了社會大局的極不穩定。在拆遷初期,群眾不配合工作,群眾會議組織不起來;張貼的政府公告,轉眼就有人撕掉;工作組入戶征求意見,根本不讓進家門,甚至辱罵、打傷工作人員;還多次發生了圍堵省、市、區黨委、政府辦公場所和主要交通要道等群體性事件,黨群、干群關系一度非常緊張。面對這種局面,**路街道辦事處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指示精神,堅持以人為本,采取領導包村,機關干部和村干部包戶的方式逐門逐戶征求群眾的意見,深入細致的做群眾的思想解釋工作,切實幫助拆遷群眾解決搬遷、過渡中的實際困難,保障了拆遷群眾的利益,打消了群眾的顧慮,征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使諸多拆遷疑難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圓滿完成了東區起步區和龍子湖區10個行政村,20個自然村的整體拆遷,共拆除各類建筑物約588萬m2,動遷群眾7400多戶,近30000人,為東區建設提供土地40000畝。拆遷規模之大,涉及人數之多,任務之重均創造了**市城市建設的新歷史。
三、抓安置,謀出路,切實解決失地群眾后顧之憂
為了讓廣大拆遷群眾盡快得到妥善安置,在實際工作中,該辦積極兌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讓拆遷群眾住的比以前好、生活的比以前好”的“兩個好”承諾,積極解決好失地群眾的住房、就業和養老、醫療問題,確保過渡群眾順利回遷,確保群眾生活有長遠保障。一是克服建設資金短缺、開工面積大的矛盾,分兩期建成安置住房225萬m2,確保了所有在外過渡群眾順利回遷。二是認真做好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以“組1支隊伍,設2個基地,建10個授課點,辦100場招聘會”為主要內容的“大培訓,大就業”工程。組建專家培訓師資隊伍1支,建成失地農民培訓基地2處。免費舉辦“電器維修”、“花卉養殖”、“餐飲服務”、“服裝裁剪”、“物業管理”等各類就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班82期,培訓學員11000余人次;舉辦創業培訓班6期,培訓學員1200人,舉辦失地農民專場招聘會78期,促成就業19650人次。在做好失地農民的就業工作的同時,積極動員失地農民參加基本生活保障,共為14650失地群眾辦理了基本生活保障手續,達到年齡的群眾可按月領取200元、4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金。緊接著,又相繼推出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村合作醫療等,基本上實現了養老、醫療全覆蓋,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壯有所用”,徹底解決了廣大群眾的后顧之憂。
四、抓經濟、促發展,加快社會全面進步
在全力配合東區建設的同時,該辦還順應東區發展形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抓安置區備用地開發、抓現代產業園區建設、抓優化發展環境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確保全辦經濟發展不受影響。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全力作好重點項目建設,配合石武鐵路、連霍高速、東風渠河道整治等重點工程,完成征地拆遷和工程協調工作。完成白莊、**、十里鋪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為失地農民向市民轉制工作奠定基礎。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完善落實利益導向和限制政策,投入資金210萬余元,為1200名45—59周歲的獨生子女父母發放了每人每年1700元的辦事處獎勵扶助金,引導廣大計劃生育家庭自覺遵守計劃生育政策,保持了全辦人口的低生育水平,使全辦計劃生育工作連續保持一類鄉鎮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信訪穩定工作責任制,把任務貫穿到各項工作的各個環節,堅持不懈的對各類隱患進行排查整改,依法妥善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努力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
五、抓民生,求實效,讓更多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近年來,**路街道辦事處從認真做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積極做好與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飲水安全、食品安全、醫療保險、社會優撫救助和教育等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惠及于民。一是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投入資金773萬余元,完成東風渠以北8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安全飲水工程,受益群眾3500戶13189人。二是修復農田水利、村際道路等基礎設施,切實改善群眾出行和生產條件。修復八弓路1400米、鄭黃路1600米,修復賈魯支河河堤500米,砌筑土方4500立方米。三是成立農產品安全檢測站,對轄區270家從事食品生產銷售經營的商戶進行拉網式檢查,嚴格控制農產品質量,確保城鄉群眾飲食健康。四是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組織參合群眾42486人,參合率達97.5%。五是高度關注弱勢群體生活。全年共發放低保補助及低保金91戶280728元,實施大病救助及臨時救助173人39540元。免費為80余名白內障患者采取治療手術。六是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推進中小學校園升級改造。投資400多萬元完成北錄莊小學重建工作,賈崗小學新建工作正在運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6年以來,**路街道辦事處先后獲得“**市**新區建設先進單位”、“**市五一勞動獎狀”、“**市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區特殊貢獻獎、突出貢獻獎、創新獎先進單位”等40多個省、市、區級榮譽稱號。在今后的工作中,**路街道辦事處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倍加關注民生,倍加維護穩定,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為實現全辦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和諧**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