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的內查技巧
時間:2022-11-08 02:59:00
導語:固定資產的內查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會計制度》第二章第三節第條規定: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企業對固定資產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實地盤點一次。對盤盈、盤虧、毀損的固定資產,應當查明原因,寫出書面報告,并根據企業的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后,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盤盈的固定資產,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盤虧或毀損的固定資產,在減去過失人或者保險公司等賠款和殘料價值之后,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如盤盈、盤虧或毀損的固定資產,在期末結賬前尚未經批準的,在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時應按上述規定進行處理,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出說明;如果其后批準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致,應按其差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年月日起實施)第⒎⒏⒐條規定
企業應當于期末對固定資產進行檢查,如發現存在下列情況,應當計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以確定資產是否已經發生減值:
()固定資產市價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時間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并且預計在近期內不可能恢復;
()企業所處經營環境,如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或者產品營銷市場在當期發生或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并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同期市場利率等大幅度提高,進而很可能影響企業計算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折現率,并導致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大幅度降低;
()固定資產陳舊過時或發生實體損壞等;
()固定資產預計使用方式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如企業計劃終止或重組該資產所屬的經營業務、提前處置資產等情形,從而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其他有可能表明資產已發生減值的情況。
如果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企業應當按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
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壽命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如果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價值又得以恢復,應當按照固定資產價值恢復后的賬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壽命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因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而調整固定資產折舊額時,對此前已計提的累計折舊不作調整。
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使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但轉回的金額不應超過原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內查時,應當核實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情況,結合現行稅收法規,檢查是否按規定準確計算了稅款。檢查固定資產主要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增值稅方面
本期增加的固定資產如果是自制設備,或者在建工程項目領用了本企業的自產產品,是否按規定計算了增值稅銷項稅額;本期外購的固定資產是否抵扣了進項稅額,如有,應作轉出處理;對外出售的固定資產是否屬于應征增值稅的固定資產,是否按簡易辦法計算了增值稅。
第二、營業稅方面
是否存在銷售不動產或以房產抵債等行為;是否有對外出租的固定資產;是否存在以對外投資的名義將固定資產出租而收取固定利潤的行為。對以上行為,應注意核查是否按規定計算繳納了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印花稅。
第三、企業所得稅方面
對外轉讓的固定資產是否按規定及時結轉固定資產清理賬戶,并入當期損益;對外出租的固定資產收取的租金收入是否存在掛往來賬項而未作“其他業務收入”處理;盤虧、毀損或報廢的固定資產是否有主管稅務機關同意稅前扣除的審批;本期增加的固定資產是否按規定計價,是否有將屬于固定資產成本的部分(如運雜費、安裝費等)計入當期成本費用的情況;有無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應注意檢查是否提取了折舊,如有,應調整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有無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應注意其租賃費只能以提取折舊的方式在稅前扣除,不得直接扣除;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獲取被投資企業的部分股權,是否在投資交易發生時,視同按公允價值銷售固定資產,并按規定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是否按規定提取折舊,有無未經稅務機關批準擅自采取加速折舊的情況,有無擅自擴大范圍提取折舊的情況,應注意下列固定資產不得提取折舊: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以及經批準封存的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照規定提取維簡費的固定資產、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資產(如納稅人為研究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而專門購置的,單臺價值在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檢測設備等)、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和出租給職工個人且租金收入未計入收入總額而納入住房周轉金的住房等。
第四、房產稅及車船使用稅方面
核查房屋原值,看有無漏計房產稅;本期增加的房產是否從交付使用的次月起計算房產稅;對外出租的房產,是否按租金收入計算房產稅;核查車船數量及標準,看有無漏計、錯計車船使用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