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科學發展觀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31 10:32:00
導語:黨史科學發展觀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安排和要求,近期,我們就黨史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于科學發展大局的問題,深入11個縣區黨史研究室開展了問卷調查和重點調研。總的印象是:可喜中有遺憾,發展中有差距。
發展現狀
目前,全市黨史系統共有干部職工81人,平均年齡42歲,在黨史系統工作五年以下的20人,全日制國民教育本科畢業13人;今年財政預算經費最高的3萬元,最少的為零預算。近年來,全市黨史工作在市、縣(區)委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不斷開拓奮進,爭取發展。市縣黨史部門帶領全體黨史工作者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準繩,堅持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念和方法,努力推進存史、資政、育人工作。悉心征集黨史資料、潛心研究黨史專題、精心實施黨史宣傳、用心加強隊伍建設的態度和作風,確保了工作成果的層出不窮。完成了近30萬字的《中共*歷史》一卷本第一稿的編寫;征集新民主主義時期、社會主義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以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黨史專題資料71件;有重點地對8個專題進行了研究,一些研究的重要成果已被黨委、政府在決策中吸收應用;編寫出版了充分反映市、縣(區)委帶領人民群眾開展革命斗爭、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施改革開放、開辟具有地方特色發展道路的光輝歷程和輝煌成就的圖書18本,《*輝煌十年》、《*改革開放三十年》、《*黨委工作紀事》、《*黨委工作大事記》、《漢源崛起》、《漢源新村》、《留壩擷英》、《漢臺區改革開放三十年》、《紅色追憶》、《略陽人物志》以及編寫出版的其他叢書,思想性、系統性、藝術性和宣傳教育作用都有很大提高;幫助兩個縣爭取進入了國家革命老區建設項目序列,受到中、省有關政策的扶持;舉辦重大紀念活動5次,展出黨史圖片三個專題、1000余幅、20多場次,利用報紙、刊物、電視、廣播、網絡等宣傳媒體發表作品52件,創辦“黨史小資料”48期。這些工作成績和重要成果凝結了廣大黨史干部職工的心血和汗水,正在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存在問題
成績來之不易,應當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黨史系統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一些縣級黨史部門對存史、資政、育人三項根本任務的歷史地位、相互關系、價值作用等理性認識不夠,在工作任務的規劃布局和實施推進中缺乏協調性;重正史、抓征集、打基礎的工作力度和成效不大,為黨治史的基本任務和本質要求在貫徹落實上被打折扣;對黨史專題研究不重視,缺少有質量的資政報告,為科學發展大局服務的有效措施和顯著效果缺乏;以史育人的手段和途徑單一,黨史中的閃光點與現時中需要被提升的層面結合得不夠緊密,生動、形象、富有強烈感染力的宣傳教育讀物與活動不多;少數黨史工作者對本職工作的歷史地位和現時作用認識不夠,大局意識淡薄,事不關己,封閉自守,墨守陳軌。對開拓創新工作局面、尋求黨史工作服務于發展大局的最佳結合點、實現黨史工作自身科學發展的實踐,缺乏自覺性和激情,消極飄浮,碌碌無為;多數黨史部門工作經費緊張,開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受過全日制國民教育的本科生不多,專業型、研究型人才奇缺;系統相對封閉,工作人員長期得不到交流,出不去、進不來的矛盾直接挑戰黨史干部隊伍的穩定與發展。這些不利因素,集中反映了黨史工作布局、隊伍素質和黨委重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它嚴重影響到黨史部門充分發揮職能、有效開展工作、更好服務于發展大局。對此,必須下功夫盡快解決。
基本對策
如何化解不利因素為前進動力,變被動為主動。實踐證明一靠各級黨史部門和全體黨史工作者不懈追求和努力,二靠各級黨委對黨史工作的重視與支持。但最終仍然要靠黨史部門自身的努力,才能開創出發展的新局面。就是要通過編寫好黨的歷史,緊貼經濟社會發展和政黨建設的需要,深入挖掘黨史的閃光點和現時價值,給黨委決策提供參考,從而實現為大局服務的目標。這樣不但能夠拓展黨史工作領域,而且彰顯了黨史工作的時代重要性和黨史部門以及黨史工作者的職責和水平,以使黨史工作的生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因此,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破解障礙難題、搞好黨史工作、發展黨史事業的關鍵措施,也是黨史工作鮮活的生命力所在。怎樣才能使黨史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發展大局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黨的中心任務和科學發展的重大部署,做到胸懷大局。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工作重點和階段性目標,是隨著社會歷史前進的步伐而發展變化的。進入21世紀,我國發展進步的大局更加生動和卓越。我們黨更加堅定地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卓有成效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新的發展階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在國家發展大局背景下,市委全面把握我市發展趨勢,結合*實際,制定了率先突破發展的藍圖,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搶抓發展機遇,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興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游活市”和“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戰略,強化發展基礎,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繁榮文化提升形象,確保穩定建設平安*,改進作風,增強各級黨組織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眾志成城,以干克難,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而努力奮斗。這樣的大局,人人都在其中。全市各行業、廣大干部群眾都應該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這一大局,并以實際行動努力實踐她。全市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首要的任務就是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了解國家的發展大局,全面學習深刻理解市、縣(區)的規劃藍圖、奮斗目標、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基本措施和戰略選擇;明確認識本地區既好又快發展的優勢機遇和面臨的主要矛盾與突出問題,進一步在尋求突破口上形成共識,從而凝聚起促增長、保穩定、惠民生的強大動力。自學做到胸中裝有大局情,努力實現主動服務方向明。
二、客觀記載和理論化體現黨領導科學發展的光輝歷程及輝煌成就,歷史的傳承大局。為發展大局服務的有效途徑,莫過于立足本職崗位,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部門的職能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前提下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對黨史部門而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根本要求,就是把黨的歷史客觀、準確的記載好、研究好、開發好、利用好。通過廣大黨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為黨撰存一部真實而有價值的光輝歷史。以此反映*黨組織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展示*黨組織把中省精神同當地實際相結合而不斷開拓創新的光輝歷程;彪炳*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黨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給英烈們以慰藉,給活著的人們以激勵,給后人以啟迪。如何才能寫好黨史,記載和傳承好大局呢?關鍵在于夯實基礎,把握原則,千方百計提高黨史編寫的質量。就是要扎扎實實地從黨史專題資料征集抓起,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特點確定征集主題,圍繞黨史正本的編纂,科學編制專題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系統開展專題征集工作,把每個歷史橫斷面全面而準確、客觀而公正的記錄下來,呈現給世人。只有從基礎資料抓起,經過系統的積累,才能建造有高度、有深度、有質量而又靠得住的史學大廈。因此,史料征集是基礎,基礎不牢、虛無飄緲。史料征集中,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歷史事件、歷史活動、歷史人物要客觀真實地敘述和記載,不能杜撰、臆造和想當然。否則就是謬誤,就是對黨史的褻瀆。所以,實事求是是原則,原則放棄,歷史歪曲。
三、深入發掘黨史資源的現時價值,以優秀的研究成果資政大局。*是黨史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市之一。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有一批有志青年不甘做當時*黑暗統治的奴隸,為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廣大勞苦大眾的悲慘命運憂心忡忡,殫精竭慮。他們毅然離家外出求學,尋求報國救民的真理,追求光明,為家鄉人民傳播馬克思主義?;丶亦l發展共產黨員,建立黨在*的組織,為黨后來在*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劉秉鈞、黎光霽、何挺穎、王述績、陳俞廷、陳錦章、陳文華、何蔚然等*地區早期黨員,表現出一種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精神,在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上烙印的熠熠生輝的足跡,給今天的“*城市精神”增添了無限光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組織領導*人民反剝削反壓迫,與封建地主、軍閥勢力進行了如火如荼的斗爭。積極配合紅軍開辟川陜革命根據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黨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以紅軍精神為主體的紅色文化光芒照耀著今天先進性文化建設的航程??谷諔馉帟r期,*黨組織發動和領導*廣大人民積極參加抗戰斗爭,大力開展抗戰宣傳,募集物資支援抗戰前線,同國民黨頑固派作斗爭,為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抗戰期間*作為大后方,接納了大批華北、華中、華南遷入的一些大學和國民黨當局的軍事和文化教育單位以及成千上萬涌入的外地青年學生,一時成為國民黨在陜西的軍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之一。*這種特殊的歷史地位,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體現出包容、奉獻的精神特征。這種貢獻與我們今天在市委領導下,發揚舍己為人精神,向祖國心臟北京奉獻一江清水具有本質上的一脈相通。解放戰爭時期,*黨組織及其黨員,組織和領導*人民同國民黨反動統治進行殘酷的斗爭。革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然而中共*黨組織的生命力在經受了一次次嚴峻考驗后更加頑強和旺盛。全國解放后,*各級黨組織帶領*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不斷探索前進。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市委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實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大基礎建設,發展社會事業,改善人民生活,加強政治文明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不僅推動了*歷史社會的向前發展,也深刻改變著*人民的命運。如今,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正以飽滿的熱情,沖天的干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既定發展戰略。不遠的將來,一個綠色蔥籠、平安穩定、繁榮和諧、魅力十足的新*,一定會勇立于競相發展的歷史潮頭??傊泄?黨的歷史,是一部光芒四射的斗爭史、建設史、改革史和發展史。她充滿著帶領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精神力量。這種精神財富難能可貴,也正是我們今天建設和發展事業所需要的動力。歷史責任和現時的需要,都要求我們黨史工作者對這種偉大精神去開掘、去研究。實現今天的宏偉藍圖,更需要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從史學的角度去關注現實的發展問題,特別是根據市情、縣情特征,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準黨委在執政中面臨的一些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加強對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領導革命斗爭、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實施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中的成功做法進行深入研究,總結把握規律,揭示歷史必然,尋求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為解決現時問題提供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尤其要加強對黨史重要人物精神境界的研究,挖掘思想根源,揭示精神實質和內涵,豐富時代主旋律,為“*城市精神”的理論化提供歷史依據。以史鑒今、資政大局,是黨史部門的根本任務之一,也是黨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黨史工作者絕對不能輕言放棄,或無所作為。
四、廣泛開展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為科學發展事業凝聚人心,烘托大局。教育人、培養人,是確保我們黨的事業長盛不衰的寶貴經驗之一。當前,我們黨正在推進科學發展的偉大事業。其中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史部門應該把黨史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深入研究其現時價值,使其具體化、系統化、理論化。突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主題,把握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脈動,建設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強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對社會風尚的引領,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縣區可以根據地方黨史的特色,組織編寫一些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黨史讀物和宣講資料,打造一批高質量的精神文化載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黨史宣傳活動,把黨的光輝歷史、豐功偉績、執政綱領、執政理念和黨的先進典型、英雄模范事跡以及市委縣委重大決策部署、科學發展藍圖等宣傳到學校、廠礦、機關、軍營、社區、鄉村,使廣大人民群眾受到黨史和發展大局的深刻教育。緊密結合學校素質教育、企業文化建設、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以及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有聲有色地把黨史宣傳教育“六進”活動開展起來。要善于把握時機,利用黨史重要活動、重要人物的紀念日,舉辦座談會、大型展覽、刊發紀念文章等,抒發對祖國、對黨的熱愛之情。要充分發揮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好普查、考甄、論證工作,及時提出開辟紅色旅游線路的意見和建議。組織青少年和廣大群眾參觀革命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傳統教育。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黨史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鞏固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振奮拼搏創新、開拓奮進、扎實苦干的精神,凝聚起建設綠色*、平安*、文明*、魅力*的強大動力。
五、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史干部隊伍,以優異的工作成績保障科學發展的大局。一是各級黨委要重視黨史干部的配備和培養。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質好、擅長寫作、熱愛黨史研究工作的干部選拔到黨史部門的領導崗位上來。在配備一般黨史工作人員時,要特別注重寫作能力的考察,嚴格把住政治關和能力關;對黨史隊伍中表現好的干部,要早發現、早培養、早任用,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與其他部門保持相對平衡態勢;暢通干部隊伍流動渠道,讓有能力、忠于黨史事業的干部進得來,讓那些愿意交流的干部出得去,保持黨史工作隊伍的生機與活力。有意識地抽調黨史干部參加中心工作,促使解放思想,開闊眼界,增長才干。二是搞好培訓提高。組織黨史干部積極參加上級業務部門和相關單位舉辦的培訓活動。市委黨史研究室應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全市黨史干部業務培訓班,砥礪思想,增強能力,提高水平。三是黨史系統內部加強業務交流和友好往來。搭建交流平臺,設計交流形式和交流主題,以點帶面,以老帶新,共謀發展之計,共同促進提高。四是開門辦史。加強與機關部門、單位業務聯系,聯合舉辦活動,聯合研究課題;建立健全黨史社會研究組織,如“黨史學會”等,整合研究資源,會聚黨史研究力量。五是改善黨史工作者的待遇。市縣財政要保證黨史部門正常運轉的工作經費,改變為黨寫史的部門伸手向黨討要工作經費的尷尬局面。配齊公務用車,配備自動化辦公設施,改善辦公條件。六是建立鼓勵人才成長的機制。增強干事創業正確導向的作用,引導干部職工多干事、干成事、出精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的辦法激勵人才的成長。七是培養黨史干部樹立雄心壯志和遠大理想。敢于吃苦,甘于奉獻,耐守清貧,默默耕耘,在清靜雅致中成就一番大事業。
- 上一篇:建設局建筑節能工作意見
- 下一篇:住宅物業管理制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