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8 03:23:00

導語: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精神文明作為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決定了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又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要按照學習實踐活動確定的“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要求,認真分析研究解決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與科學發展不適應、不協調的突出問題,必須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把我縣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此,按照縣委安排,我對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精神文明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踐中進行了有益探索,按照“務實、管用、對路”的總體思路,堅持以公民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主要內容,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公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誠信建設進一步加強。共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村鎮)2個,省、市、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村)177個,文明校園38個,評選出“星級文明戶”1100多戶,“五好家庭”140余戶,“好媳婦、好婆婆”300多名。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縣”。

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措施

1、以“三講三樹三促”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為平臺,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縣廣泛開展以“講文明、講誠信、講榮辱,樹正氣、樹美德、樹新風,促穩定、促和諧、促發展”為主題的“三講三樹三促”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以“三講三樹三促”為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專題報告會、演講賽、有獎征文、知識競賽、創建“文明示范窗口”活動、“美德新風進萬家”活動、迎奧運、講誠信、促和諧”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公民道德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堅持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做好十件實事,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2、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提升縣城文明程度。全面啟動了我縣的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008年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鎮)1個,省級文明單位1個,市級文明單位5個,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村、文明小區)10個。積極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經常組織省、市、縣各級文藝團體為社區群眾表演文藝節目,為全縣50%以上的社區(小區)設置了體育健身器材。警務進社區覆蓋率達到100%。

3、以實施“文化進農戶五個一”工程為重點,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以建設一組文化墻;建成一個農家書屋;組建一支文體活動隊伍;每年一次送戲下鄉;每年一次送電影下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進農戶五個一”工程,不斷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2008年全縣建設文化墻及文化健身廣場3.4萬平方米,為農家書屋贈書7000余冊,組建農村文體活動團隊12支,贈送樂器50余件,送戲下鄉87場次,送電影進村100余場次。在開展“鄉規民約道德評議”試點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全面開展鄉規民約道德評議,通過教育引導、治理整頓、管理規范等措施,促進農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目前,全縣30%的行政村建起了籃球、乒乓球等文化娛樂場所,20個村建起了高標準廣播室。

4、加強陣地建設,積極構建縣鄉村三級群眾文化網絡。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先后改造或新建了縣文化大樓、圖書館、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電影院、縣體育場等文體設施,建成水景公園、北環廣場、縣門街廣場、文化慶典廣場、東方紅路凝聚苑廣場等文化休閑場所。狠抓鄉鎮文化站建設,累計投資80多萬元,在8個鄉鎮均建成了鄉鎮文化站。重視村文化活動室建設,2008年村文化活動室建成10個。全縣基本形成了以縣文化館為龍頭,以鄉鎮文化站為骨干,以村文化活動室、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社區活動室為陣地的三級群眾文化網絡,為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堅持把大型活動和分散的小型活動相結合,專業團隊演出與群眾自娛自樂相結合,每逢重大節日,組織縣級單位和鄉鎮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每年組織開展春節系列文化活動、“紅五月”音樂會、“夏日社區文化活動”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10余場次,小型活動100余場次。同時,全縣各鄉鎮鼓勵支持群眾組建村鑼鼓隊、秧歌隊、自樂班、管樂班等群眾文化活動團隊,為農民群眾自娛自樂以及農村文化活動的經常開展奠定了基礎。群眾自發文化活動十分活躍,每年全縣群眾自發的業余文化活動達400余場次,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

三、我縣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縣委、縣政府不斷深化“三大戰略”,推進“三個做大”,實現“三增一進”,縣域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但全縣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還不協調,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一些新老問題也日益顯現,精神文明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1.傳統美德受到沖擊,消極思想有所抬頭。市場經濟的沖擊導致了群眾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文化認同趨于多樣化,部分群眾在參與市場經濟的活動中,在自身最大利益的驅動下,產生了金錢萬能、萬事講錢的消極落后思想,有些人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忽視國家和集體利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抬頭。

2.封建思想殘余影響仍然存在。幾千年來的封建習俗很難清除干凈,許多發家致富的個體戶,家里、門店里都供奉著財神,香火不斷;蓋房出殯要選擇風水寶地,娶媳嫁女要選擇黃辰吉日;宗族勢力依然存在,特別是以宗族勢力介入農村的民主選舉,問題還比較嚴重;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結婚彩禮也逐漸水漲船高,婚禮要車子、要房子、要排場成為必不可少的條件。這種盲目的攀比風,使一部分家庭背負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成為家庭矛盾激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3.農村精神文明的陣地還比較薄弱。我縣農村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5%,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我縣精神文明的主陣地。當前,我縣農村精神文明陣地建設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還沒有完全實現,以至部分村農民少知天下事。大部分行政村還沒有群眾文化活動場所,一些村圖書室沒有專人管理,經常不開放。秧歌隊、鑼鼓隊吸納的多是中老年,對青年人沒有吸引力。農閑時節,很多村民參與打麻將、挖坑,進行賭博的現象依然較為普遍。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集中處理嚴重滯后,一些村村容村貌臟、亂、差的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同時,相對于城區機關單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難度相對較大,起點低、受益慢、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針對性、實

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4、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民主法制素質亟待提高。城鄉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整體水平仍然不高是當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部分群眾不學法、不懂法、不守法,部分干部法制觀念淡薄,不依法行事。

四、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1、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xx過去是個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經過十幾年的開發發展,縣域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省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布局中注意強調加快發展,無意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形成“發展就是經濟發展”的片面思想觀念,“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仍然存在。有的基層干部錯誤地認為既然強調經濟工作是中心,精神文明建設就應該讓路,還有些干部認為抓住了經濟發展,就等于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這些錯誤認識,嚴重影響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力度。

2.投入不足。由于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不夠,認識上存在偏差,只重視經濟建設,輕視精神文明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是當前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投入主要靠鄉鎮,而鄉鎮財力無法解決農村用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項資金,使得農村沒有專門的精神文化傳播陣地。其次是人力投入不足。雖然鄉鎮有主管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和干部,但由于基層工作的復雜性,導致出現精神文明建設“閑時不愿意抓,忙時沒時間抓”的不良現象。

3.群眾不關心,參與意識不強。人民群眾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如果缺少人民群眾的廣泛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只能是一句空話。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群眾認為,現在搞的是市場經濟,就是要想方設法多掙錢,精神文明建設無足輕重;還有一部分群眾認為精神文明建設“那是領導的事”、“那是文化人干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自己的本職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種好自家的地,大多數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高。

五、加強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思路與舉措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既要立足實際,實事求是,又要緊跟形勢發展的需要,創新思路、內容和措施,在不斷創新中積極探索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針對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深化創建內容。繼續深化我縣“三講三樹三促”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的道德文明素質。組織編印《文明市民公約》宣傳手冊,免費向群眾發放。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文明單位、文明村的創建和為載體,加大創建力度,發揮文明單位、文明村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我縣文明創建工作整體水平,掀起創建高潮。要繼續開展文明市民標兵評選活動、“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等,培養和樹立先進典型,組織縣內媒體大力宣傳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使廣大干部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2、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機制,特別是文明村創建、復查、動態管理機制,統一規范工作程序,修訂完善相關工作制度,健全學習、例會、督辦等一系列長效工作機制。結合鄉規民約道德評議活動的開展,不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交流會,研究和討論創建文明村的好做法、好措施。組織道德評議會成員到先進村參觀學習,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3、豐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載體。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要堅持把文明村創建同鄉規民約道德評議、“文化進農戶五個一工程”、“三講三樹三促”道德教育實踐等活動相結合,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載體,積極開展“城鄉共建”,組織縣級部門加大資金投入,進行“一對一”幫扶,努力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及文化設施水平,使農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有場地,開展科教活動有課堂。

4、激活工作主體。我們要以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切入點,加大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經費投入,支持好、引導好文明單位、文明村的創建工作。積極創設以“共建文明和諧家園”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載體,調動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增強群眾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意識,推動群眾整體素質的提高。

5、提升建設效能。在全縣積極推廣xx鎮何村的先進經驗,根據各村的產業特點,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采用舉辦科技致富能手經驗交流會、科技專家科技培訓會、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培訓,組織科技示范戶和貧困戶結對子,實行“一幫一”脫貧致富,提高群眾科技致富水平、文化知識水平和衛生意識,增強廣大農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綜合能力。

6、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設投入的長效保障機制。建議按照全縣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標準,設立縣精神文明專項基金,作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專項資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用于支持、扶持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做到專款專用。

總之,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龐雜的工程。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新任務,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繼續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切實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為實現縣域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