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就業和在崗職工工資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3 11:23:00

導語:統計局就業和在崗職工工資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局就業和在崗職工工資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解決好民生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既是經濟建設和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而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勞動工資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是衡量一個地區建設成果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重要指標。市委三屆六次全會和全市“兩會”提出了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的奮斗目標,這一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與城鎮居民就業狀況和從業人員工資收入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準確地了解掌握全市就業狀況和從業人員工資收入情況,本人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2009年第一季度全市就業和在崗職工工資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2009年一季度,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抓機遇、擴內需、打基礎、保增長作為經濟社會工作的首要任務,以改善保障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為根本目的,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呈現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鎮單位在崗職工隊伍保持穩定,在崗職工工資收入穩步增長的態勢。據調查:2009年一季度,××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79104人,其中在崗職工75759人,一季度全市累計發放在崗職工工資總額50693萬元,增長14.2%。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230元,同比增長11.87%。

二、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面對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市失業和隱性失業人數不斷增加,一季度,僅制造業在崗職工就減少984人。失業隊伍進一步擴大,失業人員不僅涉及到大中專畢業生,還涉及到社會上其他各類未就業青年、下崗失業人員及大批返鄉農民工。

(二)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地域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一季度,全市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230元,其中,市區2207元,青銅峽市2187元,××縣2690元,同心縣2093元,紅寺堡開發區2277元。最高和最低之間相差597元。

(三)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行業之間差距較大。

從國民經濟行業看,一季度,我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水平居前三位的分別是采礦業3696元、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628元、金融業3085元,居末三位的是住宿和餐飲業1072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455元、建筑業1500元,最高工資和最低工資之間相差2624元,相差2.5倍,各行業之間工資水平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一些壟斷行業單位中層以上干部的工資水平是一般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干部的若干倍,他們對社會的貢獻與其收入的關聯度到底有多強,讓人質疑。

(四)不同經濟類型之間收入分配不均衡。

一季度,國有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406元,同比增長9.3%;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076元,同比增長12.3%;其他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776元,同比下降9.74%。

(五)低收入人員占比重較大,弱勢群體應予以關注。

當前,職工隊伍中,有相當數量工資收入較低的弱勢群體。在行業中,低收入的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行業從業人員占很大比重,這一弱勢群體中,一些低工資家庭戶,隨著食品、住房、醫療、教育等消費價格的上漲,面臨著子女上學、就醫甚至基本生活的困難,影響社會的穩定,這一問題應當引起有關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重視。

(六)工資分配隱性化、分配方式多元化趨勢更加明顯。

除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職工工資分配較透明外,一些承包企業、租賃企業、股份制企業等,領導人與員工的工資分配透明度較差,特別是獎金分配,很多企業一般職工只知道自己拿多少,不知道同等勞動付出的人得了多少,更不知道領導得了多少。應該作為顯性收入計入職工工資總額的變成了隱性收入,無形中形成了收入差距,這些隱性分配的工資,既減少了國家稅收,又嚴重挫傷員工的積極性。

三、幾點建議

(一)發展經濟以擴大就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發展經濟是增加就業的根本途徑,經濟發展了,才能緩解就業壓力,保持就業穩定。要加大發展經濟的力度,抓好“兩大任務”的落實,引進好的項目落戶××,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要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就業壓力,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實際困難,讓更多的人得到實惠,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保持社會的穩定。

(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是增加職工收入的根本保證。

保持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增強經濟實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使全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做大分配蛋糕是逐步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增加職工收入的根本保證。要加大對大中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出臺政策,營造環境,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幫助企業向又好又快發展,促使職工工資增加。據調查: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一季度,青銅峽鋁業、加寧公司等大型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大幅下降,造成青銅峽市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下降11.6%,目前應重點抓好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大企業的效益提升,這些企業如果效益能大幅提高,企業職工工資就會隨之上升,既可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也會拉動全市工資水平的增長。

(三)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拓擴就業渠道。

非公有制經濟有著極其獨特的優勢,不僅在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市場競爭、穩定社會、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還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政府要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讓它們做大做強,發展壯大;要積極鼓勵和引進各類人才從事非公有制經濟活動,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和轉業退伍軍人從事非公有制經濟活動,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主渠道的作用。

(四)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解決好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

各縣市區之間、行業之間、不同經濟類型之間工資水平的差距問題是政府、社會和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要有效緩解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就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消除收入差距中的不合理因素,對高收入的行業要加強工資福利發放情況監管,落實有關政策,確保按規定支付工資及補貼,杜絕亂發獎金補貼現象的發生。對低收入的行業,根據物價的變動幅度,及時調整企業工資指導線和最低工資標準,適當提高低收入行業工資水平。同時,將一些壟斷行業向民間資本放開,打破壟斷,實現市場公平競爭,逐步減少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的高低收入差距。

(五)落實收入分配政策,實行企業工資協商制度。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進一步做好社會保障,落實收入分配政策,使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不斷增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勞動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規,保障職工權益,抓好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的落實和監管,把監管機制納入法律渠道,加強企業工資協商制度的落實,積極探索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拓寬職工收入渠道,保證職工工資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并使職工該得到的收入按時足額領到。

(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引導,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

政府應加強對就業工作的指導,鼓勵失業人員更新就業觀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鼓勵失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工作技能;同時,相關部門要定期、及時地公布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企業也要多渠道公布就業信息,使用工單位能招得到員工,就業人員找得到工作。

(七)加大勞動執法力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要進一步規范各類企業尤其是非公企業的用工行為,監督企業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支付制度,強化服務,維護職工特別是外來工的合法權益,保障低收入群體尤其是農民工的利益,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因此,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更加務實的態度,高度關注提高職工勞動工資水平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市經濟社會的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