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資源的利用論文
時間:2022-04-24 01:54:00
導語:科學發展觀資源的利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涵義,以及科學發展觀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我國國土資源的現狀,最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出了促進我國國土資源合理利用的幾項措施。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國土資源;國土資源管理
科學發展觀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科學發展觀的概念,是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先提出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發展要全面、協調、可持續,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首先,發展必須要全面。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著眼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不可偏廢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其次,發展必須要協調。所謂協調,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再次,發展必須要可持續。所謂可持續,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妥善處理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保護和節約資源,提高國土資源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能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生產生活的關系,用盡可能少的代價獲得經濟發展,在不犧牲未來需要的前提下,滿足當代人的需求。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能源、土地、礦產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障中華民族的生存與長遠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積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努力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堅決遏制浪費資源、破壞資源的現象,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五個統籌”的要求,妥善處理市場配置資源和政府調控資源的關系,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堅持“五個統籌”,有利于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依法按規劃支持城鎮建設,同時依法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區別不同情況,分類指導,推進東、中、西部地區持續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合理開發利用國土資源,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在這樣的基本國情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資源利用的關系,成為國土資源管理亟待破解的一道難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土資源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一批重要礦床和地下水源地的相繼發現、探明和開發,形成了能源與原材料礦產品較強的供應系統,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海洋經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迅速發展,海洋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重要空間和資源寶庫。總的來說,我國國土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但也應看到,目前的資源形勢相當嚴峻,國土資源的消耗、浪費與流失已超過了我國社會和資源承受力的臨界點。從現在起到2020年,資源約束將超越勞動力和資金因素,成為對經濟發展的第一制約因素。近幾年來,亂占濫用土地的現象嚴重,我國耕地大量減少的問題突出,給糧食安全帶來隱患,同時對經濟平穩運行也產生了不良影響。一是違法占地的趨勢尚未根本遏制,一些地方仍大量圈占土地,各種名目的開發區、行政中心、房地產項目還在不規范地建設;二是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閑置問題較為嚴重;三是土地規劃的調控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導致土地供應總量失控和結構失衡;四是違規競爭,競相壓低地價。這些問題,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破壞和浪費,而且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影響整個經濟的健康平穩運行。促進我國國土資源合理利用的措施如下:
1.執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禁止亂占耕地。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到2005年10月底,我國由于建設占用、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和自然災害損毀,耕地面積已減少為18.31億畝,人均耕地下降為1.40畝。“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資源供需矛盾的凸顯期,資源利益沖突和訴求的高發期。緩解經濟社會發展與土地資源的矛盾將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實行產業集聚,實施地塊招商。可從整合土地資源入手,打破行政區域范圍,合理配置產業布局,實施園區整合,實現產業集聚。
3.嚴格審查農用地轉用和征地,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要認真執行《關于進一步采取措施落實嚴格保護耕地制度的通知》,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的建設用地堅決不予報批。加強建設用地批后核查,探索建立建設用地信用檔案和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建設用地遠程報批試點工作。
4.嚴肅治理整頓市場秩序。要抓緊清理各類開發區的違規用地。對撤銷停辦的,要堅決依法收回其占用的土地;對應該核減面積的,要堅決核減面積;對整改后確實需要保留的,要從嚴控制用地規模。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圈占、圈而未用的土地,要限期復耕或恢復原用途;對已經開發建設而不能復耕或恢復原用途的,要從所在區域剩余建設用地指標中核減建設用地面積。嚴格執行各項規定,認真搞好治理整頓的階段性驗收檢查。
5.完善管理體制,嚴格依法行政。要堅持依法辦事,把國土資源工作納入法制軌道,抓緊推進《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修改論證工作,組織起草《土地征用和征收條例》、《農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條例》和《不動產登記法》,嚴格執行已經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積極配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深入推進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加強自上而下的執法監督。
6.用科學發展觀管理國土資源,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干部政績考核和懲戒體系。?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樹立與之相適應的正確政績觀。衡量政績,既要看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發展,又要看社會穩定;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把人口資源環境指標納入干部考核體系,嚴格執行黨紀國法,對亂批亂征耕地、濫開濫采、縱容破壞資源環境行為的干部,不僅不能提拔,還要依照紀律和法律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
[1]丁晉清.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J].南方論叢,2006,3:67-68.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9-141.
- 上一篇:淺論科學發展觀經濟建設論文
- 下一篇:科學發展觀與建設規律探索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