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理論地位與實踐指向
時間:2022-08-19 10:32:00
導語:科學發展觀理論地位與實踐指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地位,準確把握其實踐指向,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地位: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不僅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范疇中的科學理論,而且將其與其他經典理論并列起來,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中的邏輯序列和遞進關系。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遞進關系可以看出,科學發展觀的“承”主要體現在:一是在理論淵源上,都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二是在理論基點上,都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為立論基礎;三是在理論品質上,都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四是在理論主題上,都堅持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五是在理論目標上,都堅持以人為本,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更為重要的是,科學發展觀勾畫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發展觀的基本框架,深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第一,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與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著重強調尊重人的主體價值、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實現人的主體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和前提。第二,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規范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要求與狀態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立足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明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必須保持的狀態。第三,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方法就是統籌兼顧,開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新局面。在我國現階段,牢牢把握“五個統籌”,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也就牢牢把握住了科學發展觀的要義。公務員之家:
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指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達到個體自身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就是要達到人類代際之間的和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是要達到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科學發展觀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大大深化了對發展地位、發展內涵和發展本質的認識。科學發展觀把發展看成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過程,主張從社會生產各個部類、各個地區、各個方面的聯系中,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當代與后代的聯系中來把握和推進發展。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合乎邏輯的必然要求。
科學發展觀從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等方面促進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是從發展的角度求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從社會關系、社會狀態等方面反映和檢驗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效,是從和諧的角度促發展。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把發展與和諧更好地統一起來,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即在發展中實現和諧,在和諧中促進發展;以發展保證和諧,以和諧推進發展。
- 上一篇:線造型在裝飾藝術中的魅力論文
- 下一篇:科學發展中解決“三農”問題探討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