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的情緒從體察中來
時間:2022-02-21 09:23:00
導語:老干部的情緒從體察中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老干部辦事情,做工作,應當時時處處關心他們,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然而老干部的需求多種多樣,生活的苦樂各有不同,怎樣才能真正了解老干部想什么、盼什么、喜在哪、憂在哪、如何獲得他們對我們工作的評價?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認真體察老干部情緒。
人們從事各項工作,參與社會生活,追求發展進步,總有順境、逆境,總有成功,失敗;既可以享受追求的快樂,品味收獲的甘甜,也可能面對風雨,經歷曲折。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關情處總傷心。事業順當,生活美滿,會使人心情舒暢,走路生風,言談帶笑,相反生活有難,心結難解,則會讓人憂上心頭,愁上眉梢,這就好比一座堤壩,堤壩內蓄水過多,水就會從壩上溢出,情緒便是人們內心思想與感受的一種流露和釋放,表現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同時,人是有理性的,有了情緒,并不總是像自來水那樣嘩嘩流出,令人一眼望穿。在許多場合,人們對情緒的表達往往是含蓄的,不經意的。尤其是當他們對工作、生活、環境中感到不滿意時,情緒的表達可能會更為謹慎。一個人的情緒也許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許多人的情緒就可能反映著某種傾向性問題。因此,對于我們來說,調查研究也好,開展工作也罷,重要的前提就是了解和掌握老干部的情緒。
對老干部情緒的了解和掌握,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獲得,它只能從體察中來。而體察的辦法,就是沉到家中,深入生活中,談談家里,外面的一切小事,聽雞毛蒜皮的小故事,在溝通交流中與他們建立感情,取得信任,俗話說:聽鑼聽聲,聽話聽音。老干部的情緒往往是在日常的言談,平時的舉止中流露出來的,經常深入家訪,與家里打與一片,通過走看神態、活動看表情,說話辯語氣等方式,就能夠體驗和察覺他們的情緒狀態,特別是對那些困難多、問題多、矛盾多,更需要我們沉下去,帶著感情去做工作,這就如同潛水員潛水,雖然越到深處壓力越大、難度越大,但由此看到的也就越真切、越實在,要想老同志之所想,樂老同志之所樂,老同志有困難,及時解決;有意見,虛心傾聽,老同志有疑問,耐心解答,這樣老同志都會敞開心扉,表達情緒。
體察老同志情緒,并不僅僅是一個“身入”的問題,還要善于從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情緒中找了思想癥結,把握問題實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老同志的情緒不會“千人一面”。即使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會因為生活狀態,所處位置,看問題的方法等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緒。但總的來說,關注老年生活品質,希望社會進步,是人們的共同愿望。由此,人們的情緒總是與那些最基本,最關乎生計和發展的事情緊密相連,冷暖切身,愿望迫切,感受深刻,情緒的表達就集中而強烈。所以體察老同志情緒,不僅要有扎實的作風,還應當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情緒,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大小問題要分清,必須實事求是地弄清哪些是表象,哪些是根本,哪些共同愿望,哪些只是個別要求,哪些應當迫切解決,哪些可以從長計議,這樣,做起工作來才能有重點,有條理。
對于老干部這個部門,老同志的情緒拆射出工作的狀態和水平,既是檢驗我們工作的晴雨表,也是明確努力方向的批示牌,老同志的情緒體察得準確,可以掌握思想脈搏,把老同志的愿望轉化為做好工作的要求,同時也可以鞭策自己,通過查找不足,把老同志的情緒轉化為改進工作的動力。這就意味著體察老同志情緒的過程,應當是一個調查研究,提高認識的過程,一個聯系他們,改進作風的過程。誠如古人的所言。“涉淺灘者得魚蝦,入深海者得蛟龍。”體察越深入,越扎實,獲得的老同志情緒也就越準確,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