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衛生應急通知

時間:2022-10-10 03:35:00

導語:自然災害衛生應急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然災害衛生應急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局,廳直有關單位:

今年5月下旬以來,受低壓槽和南海暖濕氣流共同影響,我省大部分地區連續遭受強降雨襲擊,西江、北江發生50年一遇洪水,部分地區出現山體滑坡、城鄉積澇、房屋倒塌以及人員傷亡,災情十分嚴重。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我省局部地區還將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過程,全省防洪形勢異常嚴峽。近日,省主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省防總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以抗震救災精神,把防御暴雨洪水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全面部署,科學調度,全力以赴開展抗洪救災。為切實做好救災防病工作,現將《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洪澇等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工作的通知》(衛辦應急發〔2008〕101號)轉發給你們,并結合我省救災防病工作形勢提出以下要求,請一并貫徹落實。

一、高度重視救災防病工作。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大局意識,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當前防汛抗災工作部署,嚴格按照我廳前期下發的《關于做好汛期災害衛生應對準備的通知》(粵衛辦函〔2008〕190號)精神,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精心部署,切實落實好救災防病的各項措施。

二、切實做好災區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病工作。各受災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災情,派出醫療救治、衛生防疫、衛生監督和愛國衛生工作隊伍深入災區指導和協助開展醫療、防疫和衛生監督工作。重點做好環境清理、消毒工作,特別是井水、手搖井水的消毒等。加強災民聚集點疾病監測工作,開展腹瀉、發熱、嘔吐、皮疹等綜合征監測,及時做好疫情評估、預測工作,嚴防傳染病暴發。

三、加強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加強飲用水的衛生監督,加大對出廠水、管網末梢水質的監督監測頻次,指導災區群眾對井水進行消毒,確保水質安全;加強食品衛生監督,重點對餐飲單位、集體飯堂和個體攤檔進行監督檢查,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加強對災區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

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工作。積極開展以環境清理、消毒殺蟲和滅鼠為重點的群眾國衛生運動。充分利用電視、報紙、手機短信平臺等宣傳手段,加大災后衛生防病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衛生防病意識。

五、加強災情和救災防病工作信息報告工作。受災嚴重的市要及時報告災情和防病工作情況,各受災市衛生局于每天中午12:00前將防汛抗洪救災有關情況(包括汛情、災情、采取措施等)及“衛生系統受災和衛生應急情況統計報表”(可在省衛生廳公眾網)報我廳應急辦,災情平穩一個月后停止上報。一旦發現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確保信息報告渠道的暢通。

聯系人:;聯系電話及傳真: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洪澇等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近日,貴州、湖南、江西、廣西等省份相繼發生自然洪澇災害,并導致人員傷亡。進入6月以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主汛期來臨,東南沿海地區可能遭受季節性臺風侵襲。為切實保障災區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現就做好2008年洪澇、臺風、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衛生應急工作通知如下:

一、認真部署,抓好各項救災防病措施的落實工作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洪澇等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工作,加強救災防病工作領導,明確醫療衛生各部門的責任,并將相關職責和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確保各項救災防病措施落到實處。尤其是地震災區的各級衛生部門和支援隊伍,在開展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應密切關注洪澇、泥石流、潰壩等次生災害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部署。

各地衛生行政部門要繼續發揚衛生系統在抗震救災中的救死扶傷、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一旦發生災情要立即行動,迅速開展衛生救援工作,保證災區人民傷病能得到及時救治,保證災后無大疫目標的實現。

二、積極溝通,完善與相關部門的協作機制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與氣象、水利、民政等部門保持密切合作,加強信息溝通,認真會商、科學預測可能發生的災情,并做好自然災害的衛生應急準備。災情發生后,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部門間的相互配合和協同聯動。

三、加強監測,做好災區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工作

災區衛生部門必須加強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和報告工作。受災省份衛生行政部門要認真填寫《衛生系統受災和衛生應急情況統計報表》(見附件),每周三匯總一次,報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災情平穩一個月后停止上報)。遇重大災情要實行疫情每日報告與零病例報告制度。

四川、甘肅、陜西等地震災區的疫情報告以及衛生系統受災和醫療衛生救援情況報告,按衛生部目前工作要求繼續執行,不用填報本通知附件。

四、充分準備,快速、有效地開展災區醫療衛生救援

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要繼續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各醫療衛生救援隊伍的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認真做好自然災害衛生應急經費保障和物資儲備工作。

根據災區救災防病工作的需要,應確保衛生救援隊伍能及時派赴災區開展工作,確保衛生應急物資的迅速調撥和供給。災區衛生部門和各醫療衛生救援隊伍要按照救災防病相關預案和工作規范,全力做好災區醫療救治和各項衛生防疫工作。災區一旦發生***等重大傳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當地衛生部門或醫療衛生救援隊伍要立即上報,果斷處置,嚴防疫情擴散蔓延。

五、重視宣教,發動群眾參與做好災區公共衛生工作

災區衛生部門要高度重視自然災害衛生應急的宣傳教育工作,采用多種形式,積極向社會公眾宣傳災害期間的衛生防病知識,提高公眾的傳染病防控意識和能力。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防止病媒孳生。同時,要廣泛宣傳報導救災防病工作情況和一線衛生工作者的先進事跡。

六、統籌規劃,快速恢復災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災區衛生行政部門要迅速、準確地評估當地衛生系統因災受損情況,并及時報請當地政府將災區醫療衛生機構重建工作納入當地災后恢復重建的統一規劃,優先安排,以利盡快恢復災區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

災區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總結救災防病工作,不斷提高衛生系統自然災害防范水平和衛生應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