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廳整治講話
時間:2022-01-15 04:51:00
導語:建設廳整治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省政府同意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去年濰坊會議以來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參觀濟南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現場,交流各地經驗,安排部署明年任務。剛才,才利民副省長做了重要講話,分析了建設工作和城鄉環境整治活動面臨的形勢,指明了整治工作方向,明確了明年的工作重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全省建設系統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就今年全省城鄉環境整治活動情況和明年工作安排講幾點意見。
一、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的主要情況
自去年8月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會議以來,各地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三年攻堅戰決策部署,按照“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要求,不斷強化措施,加大力度,深入扎實地開展城鄉環境整治活動,十項整治內容取得新進展,城鄉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從這次抽查的9個設區城市和部分縣(市、區)、村鎮情況看,全省城鄉環境整治活動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領導重視,保障措施有力。各市、縣(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把整治工作納入決策目標、執行責任、監督考核三個體系。17個設區城市和140個縣(市、區)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室,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整治重點,召開動員大會,落實責任制,把整治任務量化分解到部門、個人,并將整治重心逐步向城市舊城區、城中村和村鎮轉移,使整治活動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淄博、濰坊、泰安、日照、萊蕪5市和章丘、嶗山、桓臺等40個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全省1785個鄉鎮(街辦),有1747個成立了領導小組,印發實施方案,落實整治任務。各城市牽頭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主動搞好協調配合。多數城市還建立健全了聯席會議、聯合檢查、督查通報、檢查考核和信息宣傳等制度。魯蘇邊界地區環境整治座談會后,日照、臨沂、棗莊、濟寧、菏澤等市和有關縣(市、區)及時調整整治方案,明確整治任務,強化保障措施,迅速展開整治行動。
(二)城鄉規劃編制和執法工作取得新進展。各地把城鄉規劃作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的先導,注重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與整治規劃的銜接,狠抓規劃編制和規劃執法工作。一是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基本完成。普遍開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到8月底,全省48個設市城市、60個縣城中,有55個城市總體規劃已按法定程序審批,有26個城市正在履行審批手續。同時,重視專項規劃的編制與調整。煙臺、棗莊、東營、濟寧、威海、日照、萊蕪等城市深化完善了綠地系統、綜合交通、環境衛生、燃氣供熱、城市防災、給排水、電力、水環境整治等專項規劃,為整治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二是詳細規劃編制步伐加快。設市城市和縣城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75%以上。三是村鎮規劃修編全面展開。各地加快村鎮規劃修編進度,青島開展了100個村莊規劃試點,年內完成60%的中心村規劃編制;東營市300人以上村莊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煙臺市調整完善了99個鄉鎮總體規劃,縣(市、區)已完成了5~10個示范村莊規劃;菏澤完成了24個中心鎮、45個建制鎮的修編工作。四是規劃管理和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強。普遍落實了規劃“六公示、一監督”制度,加強了批前批后公示和竣工驗收管理。同時,廣泛開展規劃執法大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建設。今年1-8月,全省累計查處違法建設16321件、建筑面積519.9萬平方米,其中,已拆除10167件、建筑面積213.43萬平方米,有力維護了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三)突出整治重點,人居環境有了新的改善。一是城市舊城區、城中村整治改造逐步深化。今年1—8月,全省實施城中村改造156個、1138萬平方米,舊住宅小區整治159個、建筑面積614萬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2042條、651.7萬平方米。濟南市對市區55個小區進行整治,完成300條小街小巷改造;棗莊投資700萬元,對市區160條小街小巷進行整治;威海市政府出臺了《城中村改造暫行辦法》,重點對49個城中村、20多個舊住宅小區進行整治改造,硬化背街小巷58萬平方米,改造公廁22座。二是加快實施了一批市政公用骨干工程。濟南市集中整治改造了大緯二路、旅游路、英雄山路等22條道路;青島完成了大村河整治,精心建成了啤酒、文化、美食等特色街;煙臺實施了明珠廣場和體育公園等重點工程;濰坊完成了虞河、風箏都紀念廣場、火車站等整治改造;濟寧的城區古運河改造,泰安市的靈山大街、泮河大街和南湖公園的整治改造,威海新外灘、悅海公園,日照“世帆賽”基地,臨沂沂河整治,聊城古運河三期改造,濱州的“四環五海、72湖”,菏澤市趙王河公園、九州商業步行街等重大整治改造項目,已成為城市建設的新亮點。三是城鄉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觀。各地注重加強環境衛生設施建設,落實市、區、街三級檢查考核制度。青島建立了環境衛生服務質量測評體系,購置了高壓沖洗車和大型道路機械化清掃車;淄博市采用BOT方式,與浙江錦江集團合作建設日處理能力1000噸垃圾焚燒發電廠,已于7月初開工建設;煙臺市政府投資5000萬元,擴建生活垃圾堆肥工程;臨沂市垃圾焚燒熱電工程和濟寧、泰安、萊蕪、德州、聊城等垃圾處理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威海、菏澤市將城郊村莊環衛納入城區統一管理。四是市容市貌專項整治不斷深入。今年1-8月,全省累計清理廣告牌匾17.2萬多塊,亂貼亂畫4*萬多處,規范街道6951余條,粉刷沿街建筑9050多棟、736.3萬平方米。濟南市實施了占道經營、亂倒垃圾渣土等十七項專項整治;青島開展修車、洗車、廢品收購“三點整治”;日照市采取“抓、清、涂、疏、呼、罰、獎”等綜合措施,集中清理整治城區戶外廣告,基本消除了亂貼亂畫、亂涂亂掛現象。五是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各地突出抓好綠地廣場、園林公園、道路綠化和庭院綠化。今年1—8月,全省累計完成城市綠化投入24.5億元,新增綠地2794.3公頃,治理河湖海線397.9公里,建設排水管網802.4公里,恢復山體487處,關閉非法采石、采礦557起,取締小鍋爐和露天燒烤16045處。六是城市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各市大力實施暢通工程和平安工程,加強停車場站和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廣泛開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動,嚴厲打擊“黑車、黑戶”非法運營和無證駕駛、超員超載等違法違章行為。
(四)村鎮環境整治在重點鎮、村初見成效。各地把村鎮環境整治與村村通柏油路、自來水、公交車、有線電視、寬帶網“五通”工程和創建生態文明鄉鎮、村結合起來,廣泛開展“百鎮千村”建設示范活動,大力實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整治改造。濟南市建委領導班子成員各包1個試點村莊,對完成當年任務的村莊,給予不少于10萬元的幫扶;青島啟動“新農村綠化示范村”創建活動,已有1058個村實現高標準綠化,同時,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今年投資1.7億元,重點解決967個村莊(含2個海島)、19萬戶、63萬人的飲用自來水問題;東營市在10個鄉鎮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投資5000萬元建設農村沼氣池15640個,2400戶農民用上沼氣;濰坊市選擇20個鎮、50個村進行試點,從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兗州市大力實施“小村變大村、四百變一百”工程,節約土地近萬畝;齊河縣整治改造空心村65個,節約土地40多萬平方米。章丘、膠州、沂源、滕州、汶上、肥城、文登、曹縣等11個縣(市、區)和18個鎮、村,都立足當地實際,有計劃有步驟,穩步扎實地推動城鄉環境整治活動向前發展。
(五)城市管理機制在改革創新中不斷深化和完善。各地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逐步建立和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市、區、街、居四級職責,不斷強化區、街兩級管理事權,城市管理逐步向高效能邁進。一是城市管理制度和機制進一步完善。濟南市制定了《城市管理長效工作機制試點意見》,強化了區、街的管理職責,在歷下等三個區開展試點;青島市修訂了《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條例》,完善屬地化管理政策;青島市南區在2004年創建的“一二
一、三六三”城管模式基礎上,今年全面推行城市管理進社區工作,做到“三個下放”和“六進社區”,實現了城市管理全方位覆蓋、無縫隙銜接、屬地化監管、網絡化管理、精細化標準、長效化機制新突破。二是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全面鋪開。截至8月底,全省17個設區城市、91個縣(市、區)成立了城管執法局,將規劃、市容、環衛、綠化、市政、交通、環保、工商管理等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納入統一綜合執法。濟南、淄博、濰坊、濟寧、萊蕪等城市還開展了城管執法進設區、進村鎮試點工作。三是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去年建設部推廣北京東城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后,煙臺、即墨被建設部確定為全國第一、二批試點城市。同時,省建設廳確定東營、濟南市政設施監管系統、濟南歷下區、青島市北區和即墨為全省首批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區(系統)。濟南市政設施監管調度中心已開通了城市防汛和路燈監管2個子系統。濟南歷下區、青島市北區在借鑒北京東城區數字化城管經驗的基礎上,整合資源,探索創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數字化城管新模式。各城市注重加強城管服務熱線建設,全省已有10個設區城市開通了12319(或96111)服務熱線。目前,全省城鄉環境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主要是:舊城區、城中村的整治改造仍有較大差距;村鎮環境整治活動進展不平衡;城鄉結合部臟亂差現象比較突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特別是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任務還很重;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差距較大。
二、堅定信心,強化措施,確保圓滿完成城鄉環境整治三年攻堅戰任務
2007年是新一輪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三年攻堅戰的最后一年,也是出成果、見成效的關鍵一年。各地要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認真總結前幾年工作經驗,查找問題和不足,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圓滿完成三年攻堅戰的目標和任務。
(一)統一思想,進一步堅定搞好城鄉環境整治活動的信心。全省建設系統各級、各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生態省建設的高度,順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順應人民群眾迫切改善居住生活環境的強烈愿望,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全省建設系統的中心工作來抓,堅持“全面推進、標本兼治、城鄉互動、整體提升”原則,認真落實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三年攻堅戰的各項任務。要按照當地黨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城鄉環境整治方案,把明年的任務落實到位。要發揚艱苦奮斗、連續作戰的精神,克服麻痹思想和厭戰情緒,以滿腔熱情和高昂斗志,全力以赴抓好明年的整治工作。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鼓足干勁,增強信心,切實把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二)強化措施,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制。各地要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同配合,市、區、街、居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思路,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環境整治工作組織機構,充實力量,完善市、區、街聯動工作機制,落實領導責任制和分級負責制,將整治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明確責任,統一標準,嚴格考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級城鄉建設管理主管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牽頭部門的責任,積極協調發改、民政、財政、公安、人事、國土資源、交通、衛生、環保、工商、林業、旅游、政府法制等部門,對明年的目標任務和責任細化分解,完善保障措施,確保任務落實。規劃、建設、城管執法、市政管理、公用事業、房管、環衛、園林等部門,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繼續爭取新聞媒體的支持和關注,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網絡和報刊的作用,進一步加大信息宣傳和督查力度,為環境整治營造濃厚氛圍和良好導向。設區城市要進一步加強對縣(市、區)和村鎮環境整治活動的檢查指導,明確整治責任和目標,落實整治任務,定期檢查考核,確保城鄉環境整治活動協調發展。
(三)突出重點,在抓落實、求實效上狠下功夫。各地要按照省政府辦公廳[2005]32號文件要求,在全面落實十項整治任務的基礎上,針對今年檢查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突出抓好村鎮環境,舊城區、舊住宅區、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省際邊界和高速公路、鐵路沿線環境整治等重點。在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活動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既要解放思想、與進俱進,扭住加快發展不動搖,用發展解決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問題,又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禁止建設寬馬路、大廣場,禁止違規占地搞建設,從嚴控制樓堂館所項目,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設施建設項目上,促進城市科學發展和持續發展。工作中,著力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搞好城市總體規劃與環境整治規劃的配套銜接。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進一步完善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做到整體策劃,分步實施,同時加快專業規劃、詳細規劃修編,提高詳規覆蓋率,提高規劃設計水平,為城鄉環境整治和城市建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二是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城市道路改造、河道整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綠化美化、燈光夜景、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城鄉結合部治理等,要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實施,提高城市環境檔次,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堅決避免低水平、重復改造和建設。三是集中精力抓好城市小街小巷、舊城區、城中村和村鎮環境整治。要繼續下移整治重心,使整治活動更加貼近市民生活,靠近群眾身邊,沉到城市最底層,體現為民、愛民的宗旨,讓最基層的廣大群眾直接享受到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的成果和實惠。要把村鎮環境整治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抓好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廣大村鎮展開。要從農村、農民生產和生活實際出發,集中整治臟亂差,大搞植樹綠化,切實抓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積極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示范活動,大力改善村鎮生態環境,促進城鄉環境協調發展。
(四)精心策劃,扎實做好城鄉環境整治總評工作。按照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明年將進行全省城鄉環境整治活動三年攻堅戰的總結考評。會后,省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立即著手研究制定《考評方案》和《考評細則》,在對十項整治全面考核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城市舊城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水系整治,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村鎮環境整治,省際邊界地區整治,鐵路、公路沿線和機場廣告整治等重點,《考評方案》和《實施細則》將在明年全省建設工作會議上印發。同時,改進和完善檢查考評方式方法,在檢查考評人員組成上,除了14個省直部門選派人員參加外,將吸收省人大、省政協常委和全省建設系統行風監督員參加。在現場考評和評議中,進一步加大民主、公開、透明力度,切實保證考評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市里要參照省里的做法,認真組織好對縣(市、區)和村鎮的檢查考評。
(五)積極探索,加快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城鄉環境整治的最終目的,是建立科學規范的城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問題,實現“高效能管理”目標。各地要進一步深化城市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理順體制,創新機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責任和監督體系,堅持條塊結合、統籌協調、合理分工,縱向上落實和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監督”,橫向上充分發揮專業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明確市、區、街、居四級職責,強化區、街兩級事權,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要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觀念,加大城市管理投入,盡快把街道、居委經常性經費列入市、區財政預算,使其將主要職能轉移到社區管理和服務上來;要加強城市管理和綜合整治法制建設,抓好配套法規,標準、規范的制定,健全法規、標準體系,依法加強城市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要抓好城管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規范化管理考核活動,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率。要加強和完善12319服務熱線建設,尚未建立12319熱線的設區城市,要確保明年建成運行,有條件的縣(市)要加快12319建設步伐,形成城市管理快速反應機制。要積極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市要加快工作進度,按計劃完成試點任務,為全省樹立樣板,提供經驗。省建設廳將加大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城市管理的調查研究,廣泛征求各地和群眾的意見,制定出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有關政策和措施,為城市管理由集中整治轉向長效管理奠定基礎。
同志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已到了攻堅階段,讓我們攜起手來,上下共同努力,園滿完成省政府確定的三年城鄉環境整治任務,使全省城鄉環境面貌發生更大變化,為創建適宜人居和創業的城鄉環境,為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做出更大貢獻!
國慶節和仲秋佳節到了,祝大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