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耕地意識做好履行責任

時間:2022-10-11 10:34:00

導語:深化耕地意識做好履行責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化耕地意識做好履行責任

全省各級政府要切實負起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因此。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采取各項有力措施,加大土地執法力度,著力解決當前耕地保護中存在突出問題,積極探索一條在建設中求保護、保護中求發展的耕地保護開發利用的新路子。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強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責任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貫要求,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國的基本國策。嚴格土地管理。尤其是地方政府作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提出,體現了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承續了中央嚴格土地管理的政策思路,對于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農業基礎地位決定的更是從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性而決定的長期以來,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陜西各級黨委、政府將耕地保護工作列為重要議事議程,采取得力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和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堅決制止非法占用土地行為。把嚴格保護、科學開發、合理利用進行統籌兼顧,既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存的耕地安全,又滿足了發展建設的用地需求,實現了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2010年末,全省耕地面積5987.3萬畝,超額完成了規劃期內2010年度耕地保有量5986萬畝的保護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了年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占補平衡和補充耕地的任務。

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一是耕地質量不高。陜西人均耕地雖略高于全國平均數,但同時應當清醒看到陜西耕地保護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耕地質量明顯偏低。全省旱地面積約占耕地面積的74%15度左右的坡耕地約占耕地面積的35%大部分沒有水利灌溉設施,耕地質量水平較低,農業成了典型的靠天吃飯的雨養產業。通過農村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等項目實施而新增加的耕地,需有一個土壤熟化、培肥地力的過程,耕地質量有待逐步提高。二是耕地總量呈減少趨勢。糧農種糧的比較效益隨著中央政策雖有大幅提升,但與果農相比,仍然差距較大,所以每年都會使相當一部分耕地變為園地,耕地總量呈現出減少趨勢。三是耕地保護形勢嚴峻。近年來,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個別地方為了追求高速度、快節奏,出現了一些未批先建、以租代征等違法用地現象,有的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粗放利用、閑置土地和資源浪費等問題。四是耕地占補平衡壓力大。隨著生態建設和土地開發利用步伐加快,一些市可供開發為耕地的后備資源越來越少,完成耕地占補平衡長期目標難度越來越大。

(一)切實履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層層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按照省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執行情況負總責的要求,明確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責,明確目標責任考核的原則、內容、辦法,并要求縣級以上政府結合實際,制訂相應的目標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將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履行情況納入對各市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責任考核。省政府與各市政府每年度簽訂耕地保護目標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責任書,將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等主要指標進行分解,層層落實目標責任。

(二)嚴格土地管理和調控,注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嚴格執行供地政策,嚴禁向“兩高一低”、產能過剩和重復性建設項目供地。認真落實節約優先戰略,進一步完善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辦法,落實考核制度,確保實現單位GDP新增建設用地消耗明顯下降。全面開展各類開發區、園區等用地情況的調查清理,研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方案和實施辦法。繼續加強對房地產用地調控,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繼續加大對閑置土地查處力度,對超過2年未開發利用的閑置土地必須依法收回,為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土地調控創造條件。

(三)積極實施農村土地整治,加強新增耕地質量建設。一方面要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基礎上,健全農村土地整治管理辦法,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分類管理、市場運作的項目管理機制,確保年度補充耕地質量建設。高度重視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嚴格新增耕地質量驗收、加強地力建設、落實承包責任、強化新增耕地基礎設施管護等方面工作。各市、縣要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實施好補充耕地項目,同級國土資源和農業部門共同參與把好驗收關口,加大資金投入,嚴把耕地質量關。

(四)嚴把土地“閘門”,確保土地利用計劃有效執行。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依據“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優化結構,保障民生,調整結構,節約集約,統籌城鄉,適度控制”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堅持“保護資源,保障發展,保護在先”的方針和計劃用地,依法用地,合理用地,節約用地,監督用地。對各市的建設用地申報,嚴格在省政府下達的年度計劃范圍內執行。

(五)加大土地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認真開展土地違法違規專項查處行動,通過公開曝光案件,對責任人進行查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土地違法違規問題,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有效的配合國家土地督察駐陜單位進行嚴肅查處,督促有關市、縣抓緊糾正存在的問題,規范土地管理秩序。

(六)加強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宣傳和教育。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是當地政府,但必須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取得更大成效。通過舉辦土地調控和管理政策新聞會、土地違法案件通報會、新聞單位座談會、土地管理法宣傳活動、“6.25”土地日活動以及專題報道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耕地保護基本國策、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及“土地新政”。

耕地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事關國家戰略安全大局。我們要以堅持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堅持耕地保護政府第一負責人原則,完成規劃期內耕地保有任務。全面推行節約集約用地新機制,保障科學發展、保護耕地紅線,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