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生產事項通知

時間:2022-02-08 08:23:00

導語:茶產業生產事項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產業生產事項通知

市級有關部門:各區、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茶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提升茶葉產業化經營水平。根據《中共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打造"茶"品牌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通知》樂委辦發〔2010〕13號精神,現就做好我市2012年度茶葉產業發展工作有關事項通知下。

一、建設任務

一實施"茶"產業基地提升工程。

茶園面積達到100萬畝。其中新建面積7.7萬畝,全市新改建茶園面積15萬畝。改造面積7.3萬畝。

二實施千億示范工程。

1.創建茶葉標準園。區、區、市、縣、井研縣、縣、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和縣等9個縣(市、區啟動10個茶(花千畝標準園創建工作。

2.建設現代農業產業萬畝示范區。區、區、市、縣、縣、縣和縣等7個縣(市、區啟動建設8個現代農業茶(花產業萬畝示范區。

三打造"五犍沐"茶葉產業帶。

建設產業帶。"五犍沐"茶葉產業帶上新建茶園2.1萬畝、茉莉花0.5萬畝。產業帶上茶園面積達15.4萬畝、茉莉花面積達3.5萬畝。啟動斷頭路建設,改造茶園0.95萬畝。貫通主體路。

創建千畝標準園。分別在區、縣、縣啟動創建5個千畝標準園。

現代農業茶(花產業萬畝示范區建設。分別在區、縣、縣啟動建設5個現代農業茶(花產業萬畝示范區。

新建茶樹良種繁育基地400畝、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區500畝。省茶樹良種繁育中心。以一枝春茶業有限公司為依托。

西南茉莉花產業中心。建設茉莉花種質資源圃50畝。建設70畝蜀南茉莉香都。加快啟動100畝茉莉花茶加工區。

四打造茶區域品牌。

深入打造"茶"區域品牌。規范"茶"地理標志使用,全面提升"中國綠茶之都"品牌效應。積極開展品牌宣傳。加強網站建設和管理維護。

二、建設要求

一新改建茶園。

新建高標準示范茶園須進行無公害環境評估。廂內種植兩行,符合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環境要求。新建茶園選擇名山131福選9號、福頂大白、中茶302川沐28號、馬邊綠1號等省級以上無性系良種。采用"雙行單株"種植方式。6尺開廂。行距1.3尺-1.5尺,窩距5寸-6寸,畝植4000-5000株。深挖種植溝、重施基肥,完成三次定型修剪。改造茶園要平整梯地,深翻土壤,整治排灌系統,換種新植。對重金屬超標的老茶園,要棄園還林。改種換植要與改土、改園同時進行。

二千畝標準園和萬畝示范區。

萬畝示范區建設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意見》川府發〔2009〕21號有關要求執行。標準園建設嚴格按照《農業部茶葉標準園創建規范(試行執行。

完善基礎設施。標準園和示范區做到田網、水網、路網、電網"四網"配套。大力實施產業基地的田間排灌、田型調整、田間提蓄、田間道路等工程。茉莉花園做到田成方、土成型。因地制宜配套蓄水池、囤水田。茶園做到梯面平整、梯壁牢固。

開展綠色防控。堅持農業防治為基礎。發揮茶園自然調控能力,改善茶園環境。加強生態調控的力度。開展生物防治,茶園釋放捕食螨防治等,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采用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趨黃性和趨藍性,采取色板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采用頻振式滅蟲燈對鱗翅目類等害蟲進行誘殺。標準園、示范區配備相應的殺蟲燈和黃(藍板。

建立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示范區成立統防統治專業隊和無公害農藥肥料配送中心。實行茶園"統一管理標準、統一用肥、統一用藥、統一施藥"示范區茶農使用"茶園質量追溯管理卡"實行茶園農藥肥料"建卡"制度。對示范區農戶茶園進行編號,設專人負責茶園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發放地塊標識牌,將茶農茶園基本情況和施肥施藥情況在管理卡上詳細記錄。增強茶農的安全管理意識,確保茶葉質量安全。

建設生態茶園。維持和恢復茶園的生物多樣性。營造防護林。茶園內提倡種植落葉闊葉林,茶園四周及道路兩旁種植高大落葉類喬木樹種。實現茶-林(果、藥生態種植模式,每畝茶園內植樹8-12株,探索畜(禽-沼-茶生態經濟循環模式。

實施測土配方、地力培肥。配套茶園設施農業。大力推廣機剪、機采、滴灌等設施農業。

三、保障措施

制訂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政策,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茶葉產業發展水平。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對茶葉產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一加強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認識發展茶產業的重要性。形成合力,積極主動支持茶產業發展。

支持茶葉產業發展。認真落實茶葉機具補貼政策,支農資金中安排資金專項用于標準化茶園建設、品牌打造、龍頭企業建立山區茶葉基地和技術改造等項目補貼;整合退耕還林、扶貧開發、以工代賑等項目資金,加大向茶葉產業傾斜的力度。積極引導金融部門加強信貸支持。建立多渠道投入茶葉產業的長效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二增加投入。要堅持"茶農業主自籌、吸引民間投資為主、政府支持為輔"原則。吸收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入茶產業。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茶葉產業發展的投入。

三強化督查。各地要把加快茶產業發展作為考核年度"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督促檢查,制定考核辦法。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