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掛點共建、創建特色社區工作交流會材料
時間:2022-07-16 10:41:00
導語:社區黨建掛點共建、創建特色社區工作交流會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建特色社區塑造城市文明
同志們:
文明社區創建工作是創建文明城市的基礎,也是我區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工作。社區文明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區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的不斷發展,社區也隨著城市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而越來越顯示其重要作用,居民與社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社區教育、服務的功能越來越突出。為此,適應城市發展的新形勢,深入開展創建文明社區工作,是我區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密切黨同群眾聯系、改善居民生活的需要。
我區自2002年開始,就開展了文明社區創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我區的城東文明社區榮獲××××省文明示范社區,城北四路社區榮獲××××省文明社區,此外,城東蓓蕾社區等四個社區榮獲市文明社區,城西府前東社區等三個社區獲區文明社區。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今年,我區四個辦事處的56個社區居委會,在前兩年開展文明社區創建工作試點的基礎上,以創建特色社區工作為核心,按照“一社區一品牌”的思路,全面開展特色社區的創建工作,并且以創建特色社區為突破口,參照省文明社區的標準,逐步把我區所有社區創建成文明社區。目前,全區共創建了學習型社區、美德社區、綠色社區等17種類型的特色社區,我區的特色社區創建工作在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公民素質和群眾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廣大居民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體系,重視隊伍建設
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文明社區的創建工作,去年9月份專門組織了各城區辦事處書記、黨群副書記到深圳參觀特色社區建設,使大家明確了創建特色社區工作的目的、要求和任務。年初區將文明社區的創建工作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今年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各城區辦事處按照區的要求,將文明社區的創建列入黨政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社區的整體發展規劃當中。
今年以來,各城區辦事處相繼成立了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創建文明社區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相應的專項工作組開展工作,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專項小組,明確工作要求。同時,還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特色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發動組織駐地單位、居民參加同創文明社區。形成了以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支部為基礎,社區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單位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社區共建、共創的工作體系。
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各黨工委十分注重加強隊伍建設。一方面,通過建立健全學習制度,抓好干部的政策法規的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政策水平以及為民辦實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對社區干部進行全員專題培訓,提高社區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全區60個社區居委會的干部都接受了專題培訓,使社區干部明確了特色社區創建的方式、方法和途徑,為開展特色社區創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創新服務載體,搭建活動舞臺
各社區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突出個性,創建出自己的特色,創出自己的品牌,將“服務”作為特色社區創建的主要載體,并與開展各項活動有機聯系,相互結合,從而形成主題突出、特色各異的創建活動,使我區的特色社區創建工作異彩紛呈,初具成效。工作中,做到“四個突出”。
1、突出提高人的素質,提升文明程度
堅持以人為本,大范圍大面積地提高我區社會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質,是創建特色社區的首要目標。
開展社區思想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質的首要任務。通過創建學習型社區,利用市民學校、業余黨校等陣地,加強對廣大群眾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教育,科普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提高居民群眾思想素質,形成終身學習的氛圍。
廣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人的文明素質。成立互助社區、溫暖社區、敬老社區、關愛社區,通過開展群眾性的獻愛心活動,倡導奉獻、助人、濟貧、幫困風尚,形成新型人際關系。城東光明社區以創建“關愛型社區”為契機,深入開展服務幫困活動,社區居委干部深入下崗失業人員、特困人員、殘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家中詳細了解情況,并通過各種途徑給予幫助解決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城北水師營社區創建“關愛社區”,通過廣泛開展“公民道德街談巷議活動”,大力宣傳傳統美德。城南廠排社區針對青少年缺乏管教,出現打架斗毆的現象,制定了對轄區的青少年開展關愛教育活動的計劃。提出“調動社會力量,關愛青少年成長”、“抓文化陣地建設,營造育人環境”,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學校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小組,開展各項“關工”活動。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多姿多彩的假期系列活動。同時,充分運用宣傳欄、櫥窗,墻報等宣傳陣地,普及法律、科技、衛生、文化知識,舉辦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知識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問答和競賽。
2、突出服務群眾,努力多辦好事實事
替群眾著想,為群眾服務,讓群眾滿意,是創建特色社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創建以“服務”為主題的社區,目的是為群眾提高良好優質的服務,使群眾生活得安全放心,優美舒心,方便放心。在社區服務架構上,逐步形成了中心統籌規劃,各站布點,分級指導,統一服務的服務網絡;在服務范圍上,已形成了面向特殊群體和特困群體的社會救助服務和社會福利服務、面向全體居民的便民服務和行政事務服務、面向失業職工的就業保障和其他社會保障服務等三大系列。如城西,幾年來,社區服務領域和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擴大和提高,面向弱勢群體的扶貧濟困服務、面向廣大居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的社會化服務和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等“四個面向”服務深入開展;在服務方式上,努力建立社區服務平臺。城東辦事處設立了便民熱線電話,為社區居民提供24小時服務,為社區搭建高效、快速的服務平臺,將社區服務直接延伸到居民家中,實現社區服務的網絡化、規范化、系統化。塔腳社區居委會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以教育、服務、惠及居民為目的,從家庭“細胞”入手,深入開展了“五進益民”活動,即:文化建設進家庭,服務幫困進家庭,治安聯防進家庭,醫療保健進家庭,衛生凈化進家庭。活動使居民群眾深深感受到了社區這個大家庭的溫暖,社區里人與人的感情拉近了,人情更濃了,人心凝聚了。
3、突出改善人居環境,營造良好社區環境
改善人居環境,創造優美安全的生活環境,是創建文明社區的基礎。
建設安居社區、無毒社區,通過庭院式管理、電控技術管理、群防群治等三種模式強化社區治安網絡,增強了居民群眾的安全感,社區發案率不斷下降。城西芙蓉社區與市衛生局、市中醫院等轄區共建單位結成對子,以“創建平安社區、建設美好家園、展示文明風采、實現健康人生”為主題,廣泛開展警務進社區、進家庭、進單位活動,社區治安實行專群結合、群防群治,轄區單位保安員和社區居委會警務室警力共用,與下崗失業黨員、組長樓長、小區管理員、居委會干部組成社區治保隊,對各小區進行24小時巡邏,消除治安黑點,保護社區居民群眾,構筑社區治安防線。
建設綠色社區、環保社區,通過加大投入,建造大批環境衛生基礎設施,使社區成為綠化、美化、亮化的特色社區。城東文明社區啟動了“舒心”工程:制定了《居民公約》、《環境衛生及綠化、美化管理制度》等制度,落實“門前三包”,推進垃圾袋裝;籌集資金38萬元,對幾條主要街道進行了環境改造,社區路面硬底化覆蓋率達100%;聘請專家對社區草木進行修整,不斷增加綠化面積,在小街小巷、小區“見縫插綠”,修建綠地設施。近年來,新建花壇25個,修復花壇6個,增加綠化面積21000平方米。社區還利用轄區單位資源,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創建社區綠色文明,引導居民樹立生態環保觀念,倡導綠色生態方式。
4、突出文化建設,努力提升社區品位
社區文化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設文化社區、健康社區,大力發展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樓院文化、家庭文化,充分利用社區各類文體活動中心、圖書室、文體設施,經常組織具有社區特色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形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僅有益于市民身心健康,還能提升社區的文化品位,樹立城市文化形象。
城西府前東社區以宋文化為基點,打造社區文化品牌。組織社區居民宣傳、學習宋文化,先后開展了以“宋城人家話宋城”、“情系××××,話說宋城”、“今日××××,昔日宋城”為主題的故事會、詩詞會、書法比賽等系列活動。為適應時代的發展,百花園社區提出創建“數字社區”,該區與××××區信息中心、長城寬帶等以“我愛我家百花園”為主題,結對共建數字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學生和轄區單位人員舉辦網頁設計大賽等科技信息宣教活動,鼓勵全社區的居民群眾為百花園社區服務網建設出謀劃策。城北康樂北社區通過加大投入,建設活動場所和功能都較完善的新社區居委會,使社區居民有了一個較好的文化活動陣地,他們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做到“四個一”:樹立一個“以人為本”的社區文化宗旨,建設一支“活躍活潑”的文體團隊,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人文氛圍,創建一個“資源共享”的和諧文化社區。星荷社區專門成立了社區健身指導站,配備了社區體育指導員,先后組建了老年羽毛球隊、門球隊、乒乓球隊,女子健身隊等,同時,星荷一區、二區、三區、市財政、市府小區等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建設了體育健身園、老年門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健身室、乒乓球室等體育場所。星荷社區在完善社區體育設施的基礎上,以“共創健康家園”為主題,經常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群眾性的體育活動,不斷掀起全民健身的熱潮,受到了各社區居民群眾的贊揚和擁護。
各種文體活動營造了社區繁榮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使社區內居民素質、生活質量、文明程度都有了顯著提高。
三、創新社區管理體制,完善協調機制,匯聚共建合力
在開展特色社區創建工作過程中,各社區堅持社區共建,做到資源共享,共駐共創,調動社區各方積極性,齊抓共建文明社區。首先是重視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社區黨的建設,以黨建帶動共建。通過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發動轄區內黨組織共同參與創建工作,創新社區管理體制,各社區普遍建立了以社區居委會、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組成的社區協調機構,建立了共建文明社區的相關制度,使社區內各單位的優勢得到有效發揮,各種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共管、活動共搞、管理共抓、實事共辦”的創建工作新格局。城北辦事處組織協調市級有關部門參與共建,指導幫助社區在思想教育、環境衛生、社會治安、文體活動、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等方面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城東、城西辦事處充分發揮駐社區單位的資源優勢、人文優勢,協調社區內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單位的公益性文體活動設施面向社區開放,為居民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使社區資源得以共享。目前,我區的社區已形成了“同駐社區、共建社區、同創美好家園”的嶄新局面。
城西黨工委在上級黨委的領導支持下,完善文明社區創建的協調機制,加強對社區黨建工作的組織協調。黨工委作為社區建設、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領導核心,與社區成員單位的黨建工作相互滲透,打破過去黨建工作單純是黨組織按隸屬關系開展工作的封閉式管理模式,建立了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支部為基礎,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所有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黨建工作的新格局。在此基礎上,今年城西又成立了以社區黨建聯席會議為基本形式的社區黨建工作組織載體,通過定期召開例會的形式,社區內黨組織相互通報情況,交流信息,加強黨員管理,攜手開展各項活動。聯席會議把社區內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緊緊地連結在一起,形成了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黨建工作新格局,社區上下涌現出了黨建聯社建、黨建促社建,精神文明共創、社區事務共管、社區治安共保的濃厚共建氛圍。
我區特色社區的創建工作,由于有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有明確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措施,有各黨工委的精心組織,加強領導,有全體社區居委會干部高度的責任心、事業心和奮發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狀態,以及不斷學習,探索實踐,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有廣大社區居民群眾的積極投身和自覺參與,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色社區的創建不僅使街道居民群眾的文明素質明顯提高,社區內鄰里和睦,而且優化了社區環境,維護了社區的穩定。社區建設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基層組織的建設,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在特色社區創建工作中還存在不足的地方:一是部分社區居委會的同志思想上還不夠重視,認識上還不夠明確,過多強調困難和客觀因素,致使工作一般化,發展不平衡。二是有的同志工作主動性不強,未能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工作停留于應付上。三是創建隊伍的建設、志愿者隊伍的打造還滯后于創建活動的開展,致使不少同志有工作多,人手不夠,應付不過來的感覺。以上的不足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改進,努力提高全區文明社區的創建水平。為此,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特色社區創建工作要堅持以下“五個必須”,提高“五種能力”。
“五個必須”是:必須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把特色社區創建作為文明社區重要的基礎工程來抓;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群眾作為特色社區創建的重要任務;必須堅持求真務實,把服務群眾的工作做深做細;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創新特色社區創建的有效途徑;必須加強創建工作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的自身建設,切實提高特色社區創建工作和城市文明的水平。
提高的“五種能力”是:一定要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進一步提高政治理論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能力;一定要把特色社區、文明社區創建作為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作為黨聯系群眾的重要工作,打好主動仗,進一步提高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的能力;一定要抓住特色社區和文明社區創建的機遇,進一步提高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創建,推動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群眾科學文化道德素質提高的能力;一定要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方針,進一步提高推動特色社區、文明社區建設事業發展的能力;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按照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三貼近”要求,進一步提高創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能力。自覺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以飽滿的熱情、創新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把特色社區、文明社區建設提高到新水平,用真情服務讓社區居民感受到“家”的溫暖;開展多彩的文化生活使社區成為精神家園;實施社區自治讓居民成為當家人;以良好的社區環境營造社區“家”的舒適與安寧。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