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四民”工程創建“四型”社區
時間:2022-12-07 03:50:00
導語:實施“四民”工程創建“四型”社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宣威市宛水街道西河社區黨支部在實施“云嶺先鋒”工程中,認真實施“四民”工程,創建“四型”社區,實現了社區工作“四個”延伸,即工作對象由直管所屬向協管所在延伸、工作職能由教育管理向協調服務延伸、工作方法由封閉管理向區域共建延伸、工作內容由單一型向復合型延伸。
——實施“愛民”工程,創建互助型社區。西河社區著眼于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努力推進三類服務。一是搞好福利性服務。社區黨支部成立了保障服務委員會,指定專人負責低保、救濟、為老服務等工作,開展為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再就業優惠證》、建立“五保戶”、特困戶、孤寡老人檔案等工作。二是開展互助性服務。在社區“兩委”班子中開展“一助一”、“一幫一”活動,讓社區老、弱、病、殘、失足青少年、貧困戶和優撫對象及時得到貼心的服務。三是探索志愿者服務。通過對無職務黨員設崗定責,組建一支以黨團員為骨干、青少年為主體、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在社區內開展科普、法律服務和擁軍優屬、助老幫殘活動。自社區成立以來,共發放城市低保金1368人次77940元;走訪慰問“五保戶”、“特困戶”50人次4000元,物資折幣2000余元;損資助困15人3000元。
——實施“育民”工程,創建康樂型社區。一是從提高“兩委”和黨員自身素質入手,為實現社區干部從過去傳統的行政領導型向現代的服務引導型轉變,系統學習了《社區黨建》、《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20多個篇目,并進行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討論。二是克服資金短缺的困難,在建設街建成“計劃生育”、“社區治安”、“科普文化”、“黨政宣傳”、“居務公開”五個宣傳欄,對社區居民開展市情、社情教育。宣傳欄成了社區居民文化宣傳的主陣地。三是組織“兩委”成員、小組干部、農村黨員深入居民中開展法律法規和城市管理知識教育,大大增強了社區居民的法制意識和社區文化意識。四是把農村合作醫療與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有效嫁接起來,建成了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經濟的衛生服務體系。
——實施“安民”工程,創建安居型社區。針對商業網點多、背街小巷多、人員流動量大、臟亂差現象突出和治安形勢嚴峻的實際,黨支部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一是成立了社區警務室,配備了15名治安員,建立了社區、小組、居民三級群防群治聯防網絡和“警民”聯防隊,實行晝夜值勤防范。二是多方籌措資金3萬多元,對多年未整治的西城下街、人民街市場出口的下水道進行清淤,并硬化了部分街面。三是建立黨員示范街,發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在西河東路建立黨員示范街,示范帶動,有效解決了社區內市場多、車站多、人員往來頻繁,特別是西河東路以街為市、占道經營現象突出的問題;同時在人民街街口和機械廠內修建了兩個停車場,組織綜治辦人員對西河東路沿街叫賣、亂停亂放的三輪車實行規范管理。四是在西河東路綠化帶設置警示牌,加強巡邏監督,對亂丟亂倒垃圾和隨意踐踏綠化帶的人員進行城市管理知識和社會公德教育,使西河東路的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得以改善,優化了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五是為使大沙壩農貿市場走上規范和良性管理軌道,西河社區積極與市經貿局市場服務中心磋商,達成協議,由西河居委會負責對市場進行衛生保潔,市經貿局每年支付衛生保潔費10萬元,使市場的衛生管理走上了經?;壍馈?/p>
——實施“便民”工程,創建服務型社區。西河社區駐社區單位22個2457人,屬農業人口相對較少的社區。為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的需求,黨支部認真開展了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活動,及時了解社區居民的所想、所需、所盼,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并于2003年6月率先成立了旨在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勞務信息、舊車交易、房產信息、婚介等服務的社區信息服務中心,現已成功介紹158人就業,交易舊車13輛,交易房產19家,受到廣大居民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