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時間:2022-04-21 04:59:00

導語: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我們黨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保證。

一、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

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思想問題,如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一樣,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歷史過程。馬克思恩格斯最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應該脫胎于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應該是經濟社會充分發展的嶄新的社會形態。他們曾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勝利首先在幾個主要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至于非資本主義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可能性和途徑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僅僅作了一般性的理論提示。比如,他們提出,非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不經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而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列寧揭示了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征和歷史地位,根據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提出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思想,成功地領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率先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列寧指出,社會主義一定要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勝利后的無產階級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他在總結俄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經濟政策”,初步形成了經濟文化落后的俄國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構想。斯大林時期,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也形成了以“高度集中”為基本特征的“蘇聯模式”。隨著實踐的發展,“蘇聯模式”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最終演變成嚴重阻礙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后來,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從總體上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沒有解決好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這個重大問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全國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同志熱切希望中國盡快擺脫長期以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狀況造成的積貧積弱的局面,盡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他強調社會主義必須發展生產力,提出了實施工業化的趕超戰略,希望以超常規的發展,趕上西方發達國家。同志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道路問題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初步形成了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思想。但是,由于受“左”的指導思想的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遭受了重大挫折。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同志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正確思想,深刻總結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經驗教訓,撥亂反正,實現了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提出和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新局面。面對新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浪潮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鄧小平同志以高度的緊迫感和敏銳的戰略眼光,一再強調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他多次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要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課題,解決了關于發展目的、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發展動力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形成了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

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關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思想,把發展提到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高度,強調發展要有新思路,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實現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有了新的升華。

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在科學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鮮經驗的基礎上,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征,充分認識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科學把握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共同性問題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并創新了我們黨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最新成果,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科學發展觀同我們黨三代領導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有新的創造,賦予了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容和要求。科學發展觀不僅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要發展的問題,而且富有創造性地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發展什么等重大問題。科學發展觀既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問題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更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關于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是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根本指導思想。

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執政黨,黨的執政能力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全局。科學發展觀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如何為人民執好政的根本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證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任務的重要法寶。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任務。

黨的執政能力如何,是通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具體成效體現出來的。執政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執政黨運用各種執政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國家建設好、發展好的能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能否把社會主義建設好、發展好,首先取決于能否解決好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思想問題,解決好發展觀問題。黨的執政能力如何,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如何,主要要看黨是否能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規律,形成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正確的指導思想,并且能夠隨著時代條件的變化不斷加以創新,用以指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踐,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效。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既是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能力提高的具體體現,又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成果。能否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衡量各級領導干部執政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成效如何的重要標準。黨的執政能力首先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能力。黨領導發展的能力,要具體體現在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問題上,即體現在解決“為什么要建設和發展?怎樣建設和發展?建設和發展什么?”等一系列發展的重大問題上。解決這些重大問題,首先就要確立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正確的指導思想,需要解決科學的發展觀問題。發展觀對于國家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起著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經濟社會就能保持健康、持續、協調、快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就能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同時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過程。從目標上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一致的,都是要做到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從要求上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一致的,都是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現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從任務上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也是一致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更好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不單純是經濟的增長,而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的全面共同發展,是實現“五個統籌”的發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也是要通過提高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能力,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素質與能力,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有助于推動和促進黨的領導干部全面提高領導素質和執政能力,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黨執政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樣有助于不斷推進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要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并通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推進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

三、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要在堅持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上下功夫

進行現代化建設與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兩項互相聯系的重要任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是推進這兩大建設的互相聯系的兩項基本保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在堅持和實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對科學發展觀認識越深刻,把握越準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就越強。要全面、準確、系統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主要內涵、基本要求、實踐基礎和重大意義,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其次,要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高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能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處理好發展中的各種矛盾,解決好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協調好各方面利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三,要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具體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科學發展觀對全國和全局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落實科學發展觀,一定要結合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不同的特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具體做法上,不能強求一律,搞齊步走、一刀切。落實科學發展觀,既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又要看到解決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問題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在具體目標上不能預期過高,操之過急。能否根據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具體落實科學發展觀,也是對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重要檢驗。

第四,要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只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能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要加強調查研究,深入探索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規律與特點,探索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思路和新途徑,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扎扎實實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