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規律”是共產黨執政的科學依據

時間:2022-04-23 04:51:00

導語:“三大規律”是共產黨執政的科學依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大規律”是共產黨執政的科學依據

黨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對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指出,要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三大規律”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科學依.一

恩格斯曾指出,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問題只是在于發現這些規律;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但是,歷史的結局能否和人們的預期高度吻合,主要取決于歷史的創造者能否正確認識和尊重客觀規律,并且以此指導實踐活動。有史以來,人類的實踐活動總是在先進分子的領導下進行的。當歷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尤其是現代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歷史舞臺后,便產生了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共產黨,以及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從此,共產黨便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領導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從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從而極大地推進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而不過是歷史運動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這種“歷史運動真實關系”,對共產黨人來說就是“三大規律”。遵循這些規律,首先必須探索這些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就是對“三大規律”的理論概括,是共產黨人繼續探索“三大規律”的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解決矛盾的根本途徑是革命或改革的實踐,這一實踐活動是在先進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下展開。這是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照此看來,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就不可能是人類歷史的最后一站,它被一個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所取代,乃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個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就是社會主義。這樣,“歷史循環論”、“歷史終結論”和“英雄史觀”等觀點就不攻自破,在先進的唯物史觀面前相形見絀。因此,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人類社會的理想,也就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社會主義社會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社會生產的社會,同時又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本身也要經歷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產物——無產階級專政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前提。工人階級取得政權以后,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總量,在此基礎上,不僅要使社會成員有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也要使他們的個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基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矛盾剖析的基礎上所勾畫出的社會主義發展軌跡。

——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由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參與組建共產黨時,就對其提出了基本要求:在實踐方面,他們應該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先進的和最堅決的部分,推動所有其他部分前進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能夠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因此,共產黨本身,就是社會發展規律的產物,社會主義革命的要求。當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后,必須自覺地探索和遵循“三大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由此可見,“三大規律”是近代以來歷史進程中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它既是共產黨人認識和研究的對象,也是共產黨人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事業的科學依據

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三大規律”具有普遍意義。但是,這些規律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下如何體現,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科學理論的應用,也應該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三大規律”與不同的條件結合必然會表現出特殊性,產生新的形式。要把探索“三大規律”所取得的成果轉化為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還要充分發揮共產黨人的主觀能動性。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意識到,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這些特殊性到了東方國家又會產生某些局部的新東西。正是對這些“新東西”的深刻理解,列寧晚年對社會主義才有了新的認識,并開始了對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鄧小平對此曾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今天回過頭來看,蘇聯模式的僵化,恰恰是中斷列寧的思路,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所致。因為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蘇共奉行的社會主義理論仍然停留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水平上。思想的僵化,束縛了共產黨人的頭腦和手腳,延緩了社會主義改革的歷史進程,導致體制的僵化,最后葬送了社會主義。教訓之深刻,發人深省。

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斗實踐也充分說明,遵循“三大規律”就能取得革命、建設和發展的勝利;反之,就會遭受挫折和失誤。因此,在思想方法上,黨必須深刻把握“三大規律”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系,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有機結合起來,不把書本作教條,不照抄照搬現成模式,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三大規律”,為黨的科學執政提供思想基礎。

首先,正確處理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與本國國情的關系。既要適應世界歷史的潮流,又要認識到本國的歷史傳統和獨特的發展道路。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是多樣的,這個基本特征也必然反映到社會的發展道路上。不同的國家或民族,既受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所支配,也受到本國的歷史傳統所制約。一般性蘊含于特殊性之中。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因此,要縮短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要贏得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將自身融入世界歷史進程,在對外開放中借鑒和吸收人類社會一切文明成果。但是,在尊重文明多樣性的同時,也要尊重自己的歷史傳統;在學習別國經驗的同時,也要發掘自身的文化遺產。要在實現世界歷史和國別史的有機統一、正確處理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關系中,推動自身的進步。

其次,正確處理理想和現實的關系。既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又要把握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動力。但是,實現這一理想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共產黨人必須把握當代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從這個實際出發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本身沒有一套固定不變的模式。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的社會主義基本特征,在不同的國家,在一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必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離開特定的歷史環境,離開民族的土壤,離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抽象地談社會主義,很容易導致急于求成的思想情緒和超越階段的現象,也很容易使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僵化。只有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方位,才能找到適合實際的社會主義具體實踐形式。

第三,正確處理黨的階級性和民族性的關系。既要強化黨的階級基礎,又要擴大黨的社會基礎。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并沒有完成,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因此,工人階級還需要有共產黨這樣的先鋒隊引導社會主義運動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各國工人階級政黨之間的相互支持與合作,這就決定共產黨首先還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從“國別史”的角度來看,工人階級政黨首先要從本國的實際出發,根據本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獨立進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不論對在野黨還是執政黨來說,情況都是這樣,從這個角度說,共產黨也應該是民族的先鋒隊。因此,黨的階級性和民族性統一于當代的社會主義實踐中。黨的民族性也要表現在黨員的成分上。尤其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新的實際要求黨必須成為一個開放的體系,為一切優秀分子敞開大門。只有這樣,黨才能在強化自身的階級基礎的同時,因社會基礎的不斷擴大而獲得新的活力,從而實現階級性與民族性的統一,為共產黨長期執政打下堅實的根基。

探索和遵循“三大規律”必須弘揚求真務實精神:不斷探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堅持長期艱苦奮斗;不斷探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探求共產黨執政規律,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探索和遵循“三大規律”必須緊密聯系中國實際,不斷深化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科學依據的認識。

(一)把握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但是過去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比較膚淺和簡單。通過總結經驗,今天我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的鞏固和發展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長期不懈努力。我國雖然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還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只有將來條件具備時,社會主義的發展才會進入更高的階段。為社會主義向高級階段發展創造和積累條件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學的預見,但未來的事情具體如何發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答。現實地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任務是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完成這個任務也不能一蹴而就。按照鄧小平的戰略構想,現在剛剛開始實施“第三步”,新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因此,黨所制定的綱領必須反映這個現實。這就是在現階段遵循“三大規律”的具體體現。這樣,黨的執政才有明確的目標。

(二)探索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推動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當代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所謂“當代”就不是未來。把社會主義放在“當代”的視野中可以發現,社會主義還處于實踐中,與其說是一種理想和定型的社會形態,不如說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種方法。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言,它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進行的一個偉大的實驗,因此,還不成熟,不完善,不定型,更沒有達到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標準。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社會主義的潛力,發揮它的優越性,還需要通過不斷改革和探索使其自我完善。因此,對于執政黨來說,只要合乎中國的國情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能夠經受“三個有利于”判斷標準的檢驗,一切手段和措施都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這樣,黨的執政才能有所作為。

(三)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黨建設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執政地位,并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就是因為,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今天中國共產黨對“三大規律”的高度概括。因此,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就對新時期執政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其關鍵在于堅持與時俱進,即實現黨的思想方式、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要隨著變化的客觀實際而改變;核心在于堅持黨的先進性,在堅持黨的階級基礎的同時擴大黨的社會基礎;本質在于執政為民,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樣,黨執政的根基才能牢固。

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探索和遵循“三大規律”是中國共產黨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完成自己歷史使命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