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
時間:2022-04-24 08:00:00
導語: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黨在以來自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干部的黨員作為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的同時,“也應該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這個論斷,是我們黨自覺地從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高度思考問題得出的科學結論,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它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證黨擔負起領導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必須從執政黨的高度來看待入黨條件問題。執政黨與非執政黨最大的區別之一,就在于黨的任務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黨今天面臨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要實現這個根本任務,執政黨就必須把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力量都想方設法凝聚整合在一起,形成推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巨大動力。歸根結底,只有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才能為黨執政提供可靠的合法性的基礎。黨的隊伍建設,毫無疑問應該與黨的這一目標和任務相適應。只有把各方面的優秀分子都集中在我們黨的旗幟下,并在黨的熔爐中加以教育和訓練,把他們改造成為堅定的共產黨人,黨才能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并始終成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必須把入黨條件問題與社會階層變化結合起來思考。作為執政黨,思考黨的建設問題最終要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落腳點。從這個高度看待入黨條件問題,就應當把與當代社會階層構成的深刻變化結合起來認識。當前,社會階層結構發生哪些變化呢?
首先,在科技革命的推動和知識經濟的引導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腦力勞動者。這在兩個地方尤為突出。一是勞動者越來越知識化,知識分子在勞動者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二是在現代化生產條件下,經營管理者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管理勞動日益重要,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面對上述的新變化,我們必須改變長期形成的只把體力勞動者看作勞動者的傳統觀念。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體力勞動者是社會主義勞動者,腦力勞動者和經營管理者也是社會主義勞動者,他們都屬于現代工人階級的范疇,是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豐富和擴大了工人階級的內涵,大大改善了工人階級的整體素質,如果入黨條件不足以反映這些新變化,那它就是落后于時代的。
其次,“無產”不再是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標志。我國工人階級早已成了掌握政權的階級。把握當今時代工人階級的內涵,特別應當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把工人階級和“無產”劃等號。隨著社會向前發展,社會財富的積累,人們收入的持續增加,個人財富的積累也必然越來越多。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勞動者都不再是,也不可能是通常意義上的無產勞動者,而是成了或正在變成“有產”的勞動者。這種變化,絲毫也不違背共產黨的初衷。共產黨搞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目的,就是要使無產者都變成有產者,變成社會的主人,過上幸福的生活,而絕不是要讓所有的人都變成無產者。不看到這些,仍然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后的標準,當作區分工人階級和其他階級、階層的標準,顯然是一種過時的觀念。
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由于人們就業方式的多樣化,社會分工意義上的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這是社會經濟發展、財富積累的必然趨勢,完全符合所有制形式和就業形式多樣化的規律。如果對時代的變化無動于衷、麻木不仁,仍然把關于工人階級的概念固定在傳統的理解上,那就等于把黨的階級基礎封閉在狹小的范圍內。帶著這種觀念來看待入黨條件問題,黨的建設就沒有前途。
再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新的社會階層。這些新的社會階層包括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他們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總體上推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貢獻。從這點上看,他們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一樣,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把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只會鞏固而不會削弱黨的執政基礎,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黨的執政地位。
因此,我們黨不應對其他階層中的優秀分子采取拒絕態度。任何人只要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為實現黨的目標而奮斗,就可以申請加入黨的組織。對來自社會各階層群體中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我們黨要通過培養、教育,把他們鍛煉成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這是我們黨能夠始終充滿朝氣和活力、保持蓬勃向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