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企業黨建社區黨建
時間:2022-07-06 06:39:00
導語: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企業黨建社區黨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要體現時代的特征。”這是上海市電信公司長途通信事業部聯合黨支部在學習江總書記十五大報告講話后得出的重要體會。然而我們究竟面臨著怎樣的新形勢?怎樣才能教育黨員、發動黨員認清形勢,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時代特征呢?多年來,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聯合黨支部的心頭。在認真總結長期工作經驗并重點研究了當前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黨支部敏感地意識到:隨著體制的轉軌和社會轉型,我們所處的企業和社會環境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原先政企合一的國有企業正在向現代企業制度逐步轉變,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職能將重返社會;其次,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日益富裕的人們越來越希望原先單一意義上的居民新村向功能豐富、多元化、文明的綜合社區發展;再次,隨著國企改革帶來的大量富余人員下崗,如何做好他們的思想穩定和推進再上崗的工作又使社區面臨著嚴峻而現實的挑戰…。所有這些變化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必須加強和鞏固社區建設,尤其是要加強社區的黨建工作,這是新時期、新形勢下搞好、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黨建課題。聯合黨支部深深認識到:企業黨建工作要體現時代的特征必須要緊隨時代的發展,創新黨建工作的載體、方法,開拓黨建工作的新領域,在做好企業內部黨員責任區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讓在職黨員積極參加社區建設,使他們成為社區黨建的中堅力量,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社區黨建也為企業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更堅定了黨支部的想法。有一次,支部書記陳志康在對兩位發展對象進行外調政審時發現:其中一名發展對象,居委會干部一聽到是長途電信局(2000年9月16日重組前的稱謂)來做外調,對這位同志贊不絕口,詳細介紹了該同志在居委會參加社區活動的情況,并出示了各類記錄,從夜間巡邏、樓組自治到民主管理,使支部對該同志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堅定了發展的信心;而當黨支部到達另一位發展對象所在的居委會時,卻遇到了截然不同的情況,先是居委會對該同志的一無所知,再是居民小組長的無可奉告,最后連隔壁鄰居對他也知之甚少。同樣是企業內部的技術骨干,在社區的表現卻是如此的不同。在同社區黨組織書記的進一步深談中,陳志康了解到社區黨組織迫切希望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他深深感到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和社區黨建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鼓勵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它不僅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需要,更是黨員全面發展的需要。黨支部在思想認識統一后,就在職黨員參加社區建設著重抓了以下一些工作。
1.解惑釋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支部發現,青年黨員在看待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方面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黨員認為:“社區里做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要我們去干什么?”“社區里已經有這么多阿婆在管理了,我們去了也沒用。”更多的黨員則對參與社區建設表示了憂慮,他們說“不是我們不想參與,問題是現在崗位競爭這么厲害,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參加學習,哪來這么多的時間?”面對在職黨員表現出來的種種思想憂慮,和一些黨員不贊成參加社區建設的情況,聯合黨支部迅速召開了支委會,在支委成員中統一了認識,決定從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思想教育、經驗交流四個方面著手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幫助他們樹立自覺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
提高在職黨員對參與社區建設的認識,必須讓黨員明白我們為什么要參與社區建設?社區建設究竟有哪些內容?只有首先從理論上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支部書記陳志康將自己平日里收集的一些有關社區建設的內容有計劃地印發給黨員進行業余學習;同時利用每月兩次的組織生活和中心組學習,組織黨員集中學習了市委組織部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周鶴齡同志在各部委組織部部長會議上關于《當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幾個問題》的講話。從理論上認清社區黨建的重要性,幫助黨員站在國家建設和黨的建設的高度認識和把握社區黨建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在中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為了幫助黨員正確認識社區建設存在薄弱環節時可能帶來的影響,支部以“”信徒在中南海靜坐示威為例,從典型的案例分析上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支部在教育中指出:“”之所以迅速擴大蔓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夠健全,社區黨建力量薄弱,社區功能單一。這些先天不足使近幾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帶來的大量富余人員下崗后,在物質生活相對不富裕的情況下,精神生活再度陷入了貧乏,使“”乘虛而人。因此必須在社區加強黨的建設,做好新形勢下社區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
針對個別黨員在對責任區向社區延伸的認識上有較大的差距,為了確保黨員的思想迅速統一,支部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責任網絡,對支委會成員進行了分工,針對黨員中存在的各類思想,安排專人進行面對面的談心交流。強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和個人日益脫離原先的單位約束,成為了相對獨立的主體,黨對社會的整合體制逐步從領導組織層面轉向基層組織層面,基層黨建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區已逐漸成為黨組織社會、凝聚人民、發展自身、構筑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的重要舞臺,而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就是為社區黨建工作提供了生力軍。
為了解決黨員中普遍存在的時間上安排不過來的思想,支部專門召開了一次經驗交流會,當場請支部內長期參與社區建設的老黨員談了一些切身體會,談他們在參與社區建設中的樂趣和充實而富有節奏的生活。他們的工作體會使在職黨員徹底放下了思想包袱,積極響應支部的號召,自覺地加入到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的工作中,勇敢地挑起社區建設的歷史重任。
2.制度建設,化被動為主動
為了更好地組織黨員參與社區建設,讓黨員到社區有明確的工作對象和工作方向,支部對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提出了“四個深入”的要求:一要深入到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活動中去,參加群眾性文化建設;二要深入到處理居民各類矛盾的具體過程中去;三要深入到為居民做好事的具體工作中去;四要深入到居民自治管理的具體實踐中去,加強黨員自身的執政意識教育,強化黨員在基層政權建設中的政治責任感。針對社區工作中容易出現形式化、公式化的現象,黨支部還要求黨員把握好“三個作用”:一是政治上的表率作用,表明立場,參與社區的政治生活;二是思想上的導向作用,引導正確的輿論;三是參加公益工作的帶頭作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有了方向、也有了工作目標,關鍵還得要把工作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支部逐步形成了目標、活動、管理、考核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即聯系制度、服務制度、考核制度和表彰制度。
聯系制度是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的基礎和前提,是實現企業黨支部和社區黨支部聯系的信息通道。聯合黨支部向全體黨員提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請在社區亮明我是共產黨員。他們設計制作了《黨員參加社區文明建設情況登記表》,要求每位黨員將自己的姓名、住址和所在地的里委、居委地址、名稱及個人專長進行了詳細登記,初步掌握了在職黨員所在社區的分布情況。對于部分黨員居住地尚未形成小區化管理,居委會建制不健全的情況,黨支部并沒有搞一刀切,而是有計劃地將這部分黨員組織起來,定期參加其他社區活動。在掌握了基本情況后,支部以原上海市長途電信局聯合黨支部名義向各所在社區黨組織發出了信函,表明了支部鼓勵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態度,希望社區黨組織能夠予以安排。信函發出后,立刻得到了各居委會的積極響應,在居委會的來信中對聯合支部支持社區建設的做法紛紛予以感謝,并表示一定配合好開展工作。
服務制度是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內容、形式的具體體現。支部要求在職黨員能結合自己的職業特點,利用自身掌握的計算機專業知識開展知識服務。家住四平路180弄的朱穎是位高位癱瘓的學生,他憑著堅強的意志考入了同濟大學計算機系。支部年青黨員在從居委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和他結成對子,對他在經濟上予以大力幫助的同時重點進行知識援助。由于朱穎行動不便,無法和其他同學一樣走向社會感受現代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支部黨員就利用每個雙休日主動上門為他介紹計算機前沿技術的發展情況,并結合他的課堂教學,幫他補充知識。還主動邀請朱穎來到電信大樓進行參觀,向他介紹集中監控、大屏幕顯示系統,使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得到了完美的結合。為了將各社區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推廣,支部還制定了定期交流的座談會制度,由在職黨員互相介紹社區工作經驗。聯合支部對交流會充分重視,聽到介紹個別社區好的工作方法時,陳志康聽得更是專心致志,對他們來說,這可又是一次改進工作的好機會。
考核制度是檢驗和綜合評價黨員參加社區建設的數量和質量的關鍵制度,也是保證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是否貫徹落實的有效措施。支部根據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核。首先,支部印發了《黨員參加社區建設情況調查表》,要求黨員把參加社區活動的內容、次數及活動方式如實填寫,對未能參加的原因要詳細說明,并要求表格必須經所在居委會負責人簽字蓋章才有效。這一措施的推出為支部掌握黨員參與社區建設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成為考核的直接依據。其次,支部把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好壞列入了半年一次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在召開民主評議前,支部主動向居委會了解在職黨員在社區的表現情況,從而促使在職黨員主動向居委會報到、主動請求分配工作。第三,以表彰獎勵為杠桿,對熱心參與社區活動的黨員根據社區反饋、支部考察予以表彰獎勵,在支部內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3.含苞初放,黨建成效展頭角
經過一年半的實踐,聯合黨支部深深體會到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不僅為企業黨支部建設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也提高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成效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進一步拓寬了企業黨建工作領域,加強了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了“雙贏”戰略。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徹底打破了傳統封閉型的區域性、行業性黨建模式,亟待建立一種企業黨建與社區黨建相結合的大黨建格局。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恰恰是這種格局形成的有效嘗試。通過組織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為企業黨建提供了社區這個更廣闊、內容更豐富的大舞臺,使黨建工作的內容、載體得到了不斷豐富。在與社區黨組織的工作交流中,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黨的管理、提高黨建工作的質量。同時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逐步成為社區黨建的中堅力量,不僅擴大了黨組織的基礎,也為社區建設向更高層次的邁進創造了條件,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2)進一步加大了黨員八小時之外的管理力度,促使黨員全方位發展。社區不象企業人與人之間有著必然的經濟利益聯系,也不具有垂直的上下級關系。一切言論、行動體現的是人們內在、真實的心理,在職黨員在社區的表現要遠遠真實于在企業內部的表現。而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則為企業黨組織全面掌握黨員基本素質提供條件。當前,黨建工作者普遍感到,有的在職黨員在企業是一個樣,在社區又是另一個樣,給黨建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八小時以外,我們的黨員究竟在于什么,他們的表現是否做到了里外一致,企業黨組織又依靠誰來加強對八小時外在職黨員的監督?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的實踐就是一種很有效可行的方式,它有力地彌補了企業黨組織在社會監督上的薄弱環節,讓在職黨員在社區亮明身份,亮明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徹底改變以往所謂“地下黨”的狀態,主動接受社區黨組織的監督,讓社區成為在職黨員八小時外的監督主體。
(3)加快黨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為新時期“三觀”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聯合黨支部書記感慨地說道,以前在職黨員普遍擔心白天工作很累,晚上再參與社區工作的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思想已經完全轉變,相反有時居委會不來安排工作,他們還主動找到居委會請求安排,參與社區建設已經成為黨員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黨員們在實踐中也充分認識到:參與社區建設實際上是新時期為人民服務新的內涵的延伸;在戰爭年代,正是共產黨人沖鋒在前撤退在后,才贏來了人民的擁護與愛戴;在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年代,盡管黨的任務和所處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把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就是提倡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他們在交流體會中紛紛談到:參與社區建設也為他們帶來了人生價值的實現,得到了社會對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認可。支部書記陳志康以身作則,積極參與社區的民主管理,所在的秀一居委會給予了他高度評價,每次外出參觀游覽總忘不了通知他參加。工會主席羊兆蘭多年來堅持參加樓組自治,去年春節她家里迎來一位特別的客人——彭浦鎮鎮長親自來到她家向她拜年,感謝她為社區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年輕黨員宋麗蕾在談到與朱穎結對時說,知識助殘的收獲是雙方面的,進步是共同的,在給予的同時,我們也有了收獲,我們擁有了一顆更博大的愛心,這顆愛心將使我們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為堅定,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陰。
(4)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為上海電信樹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在職黨員生活在社區,文化層次高、又具有各類專業特長和管理知識,而且人數多、分布面廣,他們廣泛地參加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社區建設中塑造了良好的黨員形象。許多居委會干部在聯合支部前往了解情況時,一致稱贊上海電信的職工素質好;今年9月,《青年報》在對朱穎采訪報道中特地提到了長途電信局知識援助朱穎的感人事跡,這無形中為上海電信爭得了榮譽。在電信業激烈競爭的年代,能夠讓用戶對企業說一聲發自內心的感謝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它是上海電信走向更燦爛輝煌明天的基礎。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高屋建瓴地指出,實現“十五”計劃的目標,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勝利,關鍵在黨。而聯合黨支部把企業黨員責任區向社區延伸實質上就是黨建工作在積極探索黨建新領域、加大黨員管理力度、發揚求真務實精神、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黨風廉政建設、鞏固基層黨組織作出的開拓性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