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進人才強市戰略

時間:2022-07-13 06:25:00

導語:不斷推進人才強市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斷推進人才強市戰略

一、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努力提升全市人才工作的整體水平

*年,我市的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任務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圍繞一個中心,即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心;抓好兩個重點,即以人才能力建設和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為重點;實施“兩高一支撐”戰略,即引進、造就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為工業強市,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的戰略;強化“五支隊伍”建設,在整合人才資源、激活人才創業潛能、優化人才成長環境上實現突破,構建與產業特色相一致、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著力發揮人才工作的基礎性、戰略性、服務性作用,為加快建設發展的廣安、開放的廣安、優美的廣安、和諧的廣安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筑巢引鳳聚才。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要堅持引才與引智相結合、“硬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圍繞農業、工業、旅游三大支柱產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和急需人才,搭建起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大舞臺。一要以龍頭企業為平臺招才。發展壯大農村產業,是實現新農村發展的關鍵,也是招攬人才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市尚無一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省級龍頭企業也只有3戶。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龍頭企業的各項政策,把支持龍頭企業、幫助龍頭企業、服務龍頭企業作為農村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務,積極引進人才或激勵本地人才創辦龍頭企業,使龍頭企業成為新農村建設聚集人才的“磁力場”。二要以產業園區為基地引才。園區是產業、企業集聚的載體,是發展產業集群、推動規模化經營、提高區域競爭力的新興模式,也是各類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重要平臺和基地。有條件的地方應當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園區,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人才入園創業,把園區建設成聚集人才、聚集資本、開拓市場的農業產業化“特區”。三要以項目為紐帶聚才。項目是聚集人才和資本的最好紐帶。項目聚才,可以凝聚各方面的人才共同開發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產業。要立足本地實際,大力推行“項目+人才”的聚才模式,同步規劃項目建設和人才工作,促進人才資本和物質資本的有機對接,聚集大批人才到廣安創業發展。

(二)加強培訓育才。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總體目標,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規劃,強化“五支隊伍”建設,使人才培養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人才結構優化與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人才素質提高與經濟質量提高相適應。一是強化對黨政人才的培訓。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出發點,以提升“五種能力”為目標,以各級黨校為主陣地,采取在職學習與脫產培訓相結合、外出考察與課堂教育相結合、國內培訓與境外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實踐提高相結合等多種方式,著力提高其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復雜局面、依法執政和總攬全局的能力。繼續實施“五年輪訓五萬黨政干部”計劃,開展大規模干部培訓工作,全年培訓各級各類在職干部不少于1萬人次。二是強化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推進“五年輪訓全市專業技術人才”計劃實施步伐,采取“高技能人才帶動專業技術人才”的辦法,突出抓好教育、衛生、城建、旅游、工業、林業、畜牧等重點行業和骨干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著力提高其技術創新和實際運用能力。三是強化對民營經濟管理人才的開發培訓。突出抓好“十百千”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每個區市縣重點抓好10戶企業的培訓工作,全市培訓100名廠長經理,全市企業自主培訓1000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著力提高其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協調聯系,做好清華大學學生到我市開展社會實踐、高學歷人才到我市掛職、為我市培訓100名企業家三大合作項目,確保取得實效。四是強化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加大鄉土人才職稱評定力度,通過訓評結合的方式,為一批田秀才、土專家和能工巧匠評定中高級職稱,對做出突出貢獻、取得重大成果的可適當放寬條件。制定農村實用人才評價標準,開展普查工作,并重點選取2-3個鄉鎮開展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試點。深化“三向培養”活動,培養一批村組后備干部,建立檔案,實施跟蹤管理。五是強化技能型人才開發。以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協興職中、鄰水職中、嘉陵技校等職業學校為陣地,大力開展勞務培訓,加快轉移富余勞動力,做大做強勞務產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民辦職教,加強與省內外職業院校聯姻合作,提高培訓層次。創新辦學理念,推行訂單模式,把品牌專業建設作為職業學校發展的核心,因校制宜,重點開設機械制造、建筑、縫紉、家政、旅游等優勢專業,并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增強人才的就業競爭力。

(三)統籌開發活才。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人才流動和加強管理為核心,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在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機制上下功夫,進一步激活人才創業潛能。一是鼓勵人才流動,推進人才社會化。著眼破解人才流動難題,加快人才市場功能建設,完善人才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施人才“暢通工程”,打破阻礙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努力實現“五支隊伍”人才之間、體制內與體制外人才之間和市內外人才之間的貫通。允許科研人員以兼職兼薪等方式實現智力合理流動,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建立起剛柔相濟的人才流動機制,靈活用好市外智力。圍繞工業強市和非公經濟組織人才工作,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搞好非公人才開發工作。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改善人才待遇。堅持人才獎勵計劃,改革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分配制度,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企業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激勵機制,進行各種要素參與分配的改革試點。創新人才激勵機制,樹立人才價值導向,強化以業績為取向的人才價值觀,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潛能和創造活力。繼續開展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優秀企業家、技能標兵等評選表彰。開展農村優秀人才選拔表彰工作,完成我市首屆名醫名師評選表彰,并予以獎勵。大膽探索并完善要素分配機制,通過建立體現市場導向、反映人才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確保一流人才、一流報酬、一流待遇,靠改革盤活存量人才,靠機制激發人才活力。三是創新管理手段,人性化管理人才。不斷創新人才管理的手段和模式,從管人才向服務人才轉變,切實落實黨管人才就是黨愛人才、黨聚人才的要求。在方式上從封閉的干部管理方式逐步向開往的人才管理方式過渡,以服務為核心,與人才管理的社會化、市場化接軌。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深化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有利于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選拔任用機制。大力推行領導干部公選和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制度,在全市統籌公選一批科級干部。大力推進事業單位以聘任制和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四)優化環境留才。堅持以“三個留人”為重點,優化人才環境,真情構筑栓心留人的“安心窩”。一要優化政策環境。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形成一套涵蓋人才引進、激勵、培訓、保障等方面的綜合人才開發政策體系,千方百計穩定人才隊伍。對貢獻突出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可適當從政策上給予優惠和傾斜。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有關政策規定,致力于改善我市人才隊伍年齡和學歷結構問題。二要優化服務環境。根據人才成長創業的規律和特點,轉變政府職能,整合服務資源,加快建立人才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為各類人才成長創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認真做好首屆市委直接掌握聯系的高層次人才人選推薦工作,并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創業基地建設,加速發展一批高新企業,為專業人才搭建創業平臺。特別是用人的主體單位,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優化人才工作和生活環境,為人才在學術研究、輿論宣傳、人際關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創造有利條件,使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三要優化人文環境。認真落實和兌現優秀人才、引進人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學、醫療勞動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從小事做起,以濃厚的情感感化人才,讓他們傾情廣安,為全市發展大局服務。積極鼓勵和支持各類人才進行創造性勞動,尤其是各主管部門要有寬容人才的缺點和不足的胸懷,當他們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肯定,遇到困難時要熱情幫助,遭受失敗時要寬容理解,不斷增強人才探索創新的信心和勇氣。四要優化輿論環境。大力宣傳科學的人才觀,宣傳黨和國家的人才政策,宣傳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重大意義,宣傳優秀農村人才干事創業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市委宣傳部、市人才辦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宣傳計劃,在省市主流媒體上宣傳一批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典型、新農村實用人才的先進事跡、創業有功的個人和集體。

二、齊抓共管,務求實效,努力開創我市人才工作的嶄新局面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是一項事關我市改革發展大局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級領導干部應積極適應新趨勢、新要求,加大對人才工作的重視力度、領導力度和創新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建立高效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開創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認真落實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落實黨管人才的要求,關鍵在黨的各級組織。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牢固樹立人才經營的理念,把人才作為一種資源、一種資本,去開發、去利用、去經營。要把人才工作作為新時期發展的一項根本任務,按照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實施意見和目標要求,下大功夫抓緊、抓實、抓好。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強化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既當“指揮官”又當“后勤部長”,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使人才工作真正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與科學人才觀的統一,正確處理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與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的關系,依靠人才資源的大開發,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市委市政府督查辦、人才辦要加強對全市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的經常性檢查指導,對工作不力、行動遲緩的要通報批評;年終組織人員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結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地各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確保人才工作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落實。

二要大力實施人才工作重點項目。抓經濟發展關鍵在于抓項目,抓人才工作也要依靠抓重點項目來實現突破。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確定人才工作的重點目標任務,明確完成任務的責任主體,集中精力攻難點,打破常規抓落實,這是新形勢下抓好人才工作的一個新思路,也是為發展提供人才服務的一個新舉措。前段時間和今天會議下發的《關于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持的意見》、《關于認真落實中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關于認真做好市委首屆直接掌握聯系高層次人才人選推薦工作的通知》,是加強人才工作的領導、建立完善黨管人才機制、推動人才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市今年人才工作將要實施的重點項目,特別是舉全市之力,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勁的人才支持,更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才工作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各級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落實責任,明確職能,密切配合,科學合理地確定人才工作的重點項目,找到人才開發工作的抓手,切實形成橫向合作、上下聯動的工作合力,以重點項目的有效實施促進人才工作整體水平的明顯提升,努力構筑全社會了解人才、關心人才、支持人才、開發人才的良好格局。

三是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級人才辦在人才工作中要注意發現典型、培養典型、總結典型、推廣典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新模式、新機制,認真總結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新經驗。各級各部門都要根據本地、本系統、本行業的特點,大力抓好人才工作典型的培養,通過典型的示范、引導、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人才工作深入發展。特別要推出一批服務農村人才工作的先進典型,發揮典型模范的帶動作用,形成“培訓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經濟,富裕一方農戶”的人才效應,營造有利于吸引人才、人才成長及發揮作用的良好氛圍。要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和鼓勵各類人才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新的觀點、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帶到農村,利用現代化的技術發展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