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7-13 06:26:00

導語: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我市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持的總體要求是: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以服務“三農”為基本任務,切實加大對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的人才支持力度,在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上有新突破,在整合人才資源上有新舉措,在支農惠農上有新作為,輻射帶動全市新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努力為加快農村產業發展、助農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繁榮農村經濟,加強農村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提供急需而強勁的人才保障。

(一)更新觀念,夯實抓好新農村人才工作的思想基礎

長期以來,我們對人才的認定,一直依照1982年提出的標準,即“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初級以上職稱的人員”。在一切唯學歷、唯職稱的情況下,大量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有用之才,因為學歷和職稱這兩道“硬門檻”,被摒棄在人才大軍之外。很多同志一提到農民,隨即想到的就是農夫、泥腿子等稱謂,反映出有用即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觀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積極從傳統農村人才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尤其要堅決破除陳舊落后甚至錯誤的思想觀念。我認為,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經濟中能發展產業、搞活經濟的,有一技之長能夠掙到錢的,在當地有一定影響、能夠找到脫貧致富門路的,有一定文化、懂一定技術的,都是新時期的農村人才。這就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堅持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大膽使用農村人才,鼓勵他們敢于成才、勤于成才、善于成才。對那些年紀輕、技術素質較高的要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干部隊伍中來。

(二)統籌開發,實施新農村建設六大人才支持工程

要通過統籌城鄉人才資源開發,盤活城市存量人才,滿足農村發展需要。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六大人才支持工程,把城市人才引向農村創業、就業、服務。一是實施機關干部下派支援工程。堅持把干部下派工作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繼續選派市縣機關干部到基層開展扶貧攻堅、維護穩定等工作,通過部門包村、黨員幫戶,助推新農村建設。二是實施農村人才開發示范村創建工程。整合人事、教育、科技、農業、財政及其他部門和群團組織的力量,深入開展農村人才開發示范村創建活動。重視從退伍軍人、回鄉創業人員、返鄉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及通過自學獲得中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培養骨干人才。繼續實施“千村千名大學生”計劃,引導和鼓勵各類人才到農村建功立業。三是實施村黨組織書記選派工程。對需要加強領導力量的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從縣鄉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派思想素質好、實踐能力強、有一定黨建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的干部擔任黨組織書記。在村工作期間,原單位的待遇不變。并把這項工作作為培養鄉鎮領導干部的重要途徑。四是實施科技特派員下鄉駐村工程。從縣鄉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派一批技術強、素質高、作風硬、經驗豐富的科技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到村開展科技服務。要特別注重建立科技特派員與服務地的利益聯動機制,探索有償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入股、領辦創辦企業等模式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進一步調動科技人才駐村下鄉服務的積極性。五是實施專業技術人員一線服務工程。對需要專業技術人才支持的村尤其是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定期不定期組織農業、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系統的專家深入基層農村、田間地頭開展“科技下鄉”、“文化下鄉”、“衛生下鄉”等各類活動,廣泛進行田間示范、現場答疑、專家授課、結對幫扶,引導專業技術人員走向農村、服務農民、發展農業。六是實施農村人才回引工程。加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以開發各地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為重點,繼續加強回鄉創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建設,建立“組織-輸出-服務-回引”的聯動服務機制,并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實行手續從簡、收費從低、辦事從快、服務從優,設立回歸創業獎和貢獻獎,吸引全市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三)創新工作,營造農村人才創業成長的良好環境

當前我市有些地方和單位在農村人才開發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人才出不來、用不上、引不進、留不住。我們必須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為農村人才脫穎而出、創業成長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一是要創新培養手段。培訓是盤活農村人力資源存量的基本手段。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總體目標,使人才培養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人才結構優化與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人才素質提高與經濟質量提高相適應。要進一步完善農村人才培養規劃,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豐富培訓形式,真正把農民培訓工作落到實處。要創新培訓的方式方法,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民參與的大培訓格局。二要創新政策體系。要在現有人才政策的基礎上,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完善政策體系,充分激發市場經濟主體聚才、用才的積極性,確保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要著眼于當前農村人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農村人才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對策性研究,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力求形成具有整體性、操作性、實踐性的人才政策體系框架。三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當前活躍在我市農村經濟領域的各類人才,創造出了不少科研成果,申報了一批技術專利,有的農產品還多次獲得省部名優產品稱號,但真正能夠形成規模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卻不多。我們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狀況,進一步加強重點產業基地建設,形成農業科技與農業經濟緊密結合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以種養大戶、開發業主和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農業技術市場和服務中介組織,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機制,加速成果轉化,真正讓各類科技成果在實際中得到應用,在市場中實現價值。

二、切實加強領導,提高農村人才工作水平

做好農村人才開發工作,是今年我市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切實加強對農村人才工作的領導,努力把我市農村人才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一)完善農村人才工作運行機制

根據農村人才工作的需要,整合工作力量,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人事部門牽頭抓總和負責,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農村人才工作格局。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的職能作用。要牽頭策劃組織開展一些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示范效應好的人才工作活動;牽頭抓好重點工作的督查落實;牽頭推進重點人才隊伍建設;牽頭完善加強農村人才工作的制度機制。人事部門要切實牽頭負責推進農村人才工作。重點要在編制新農村人才工作規劃、培訓農村人才開發工作骨干、建立專家服務基地、加快農村人才市場建設、完善農村人才服務體系和農村人才評價辦法、開展農民職稱評定等方面切實負起責來。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教育部門要著力在調整教育結構、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市教師支持農村教育等方面做好工作;科技部門要在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科普工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化科技特派員工作等方面做好工作;農辦要著力在加大農民工培訓、打造勞務品牌、服務回鄉創業人才等方面做好工作;農業部門要在深化“五大培訓工程”,大力培養新型農民上做好工作;財政部門要在農村人才培訓、農村職業教育及表彰激勵等基礎工作上加大支持力度;其他部門和群團組織也要積極主動配合、參與。要充分依靠和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一方面,要統籌農村干部隊伍建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黨性強、理念新、能力強、作風好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另一方面,要把引導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和農村基層黨建結合起來,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后備人才隊伍建設,促進農村基層黨建和農村人才開發有機結合、良性互動。

(二)創新農村人才工作活動載體

新農村建設人才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級各部門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著眼于新農村建設的人才需求,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工作的方法和機制。要以農村人才開發示范村建設為抓手,推動“雙爭雙創”活動落實到農村。大力實施農村骨干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創業人才、外輸人才四大培訓工程,大規模開展農民培訓,盤活農村人力資源存量。全面啟動全市鄉鎮長、鄉鎮涉農部門負責人和村“兩委”干部輪訓計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提高農村人才工作管理水平

要善于整合部門力量,創造性地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在農村人才工作中達到有規劃、有專人抓、有經費保障和有培訓陣地的“四有”目標。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都要明確職責,有人兼職或專職抓人才工作。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科學合理地制定農村人才開發、業主引進計劃,及時掌握專業協會、種養殖大戶、示范戶等的運作情況,使人才開發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抓好“三農”工作,認真聽取并研究采納農業專家、農業業主、廣大農民的建議和意見,堅決砍掉那些不符合基層實際、勞民傷財又不能帶來經濟效益的“花架子”工程、形象工程,維護農村人才的積極性。在經費保障方面,要通過“財政出一點、黨費解一點、農民自己交一點、社會力量幫一點”,切實做好工作培訓、表彰激勵等重點工作。在農村人才培訓方面,村小學校、村黨支部活動室、黨校、農廣校、種養基地和加工企業,都可以利用起來作為培訓陣地。在制度保證方面,要有規劃、有規章,有激勵措施和工作目標,抓鄉、抓村、抓組的人才,也要做到有章可循,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