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如何走出無為狀態

時間:2022-07-14 09:59:00

導語:基層黨建如何走出無為狀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黨建如何走出無為狀態

借助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東風,縣直機關黨建工作總的發展態勢比較好,已經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有的黨委、有的單位的黨建工作,是由于先進性教育而沖淡了,還是由于其它原因?有的單位黨建工作處于徘徊狀態,有的是處于“無為狀態,不容樂觀。通過這幾年抓黨建工作,我感到抓黨建工作難,抓基層黨建工作更難,那么抓機關的黨建工作難上加難,為什么?有的黨員素質太“高”,有的時候說不過他,感到難;抓基層黨建工作很具體,下了班后還要加班,雙休日人家可以打牌,可以釣魚,我們不能,還要做些材料。剛才布置了很多的具體工作,都要大家去做。因而,抓基層黨建還有一難,難就難在“具體”兩個字上面。每一個黨員都有不同的心態,千人千面,所以做工作要做到每一個黨員身上去,這很具體。黨建工作難在條件發生了變化。搞市場經濟,思想多元化,黨員也是一人一條心。一個單位有幾個黨員,幾十個黨員,甚至上百個黨員,要把他們的思想統一起來,這個工作比較難做。抓黨建工作難在創新上面。過去的方法不管用了,老的套路不靈驗了,新的點子還得自己出。

黨建工作中出現的“無為”狀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對黨建工作思考得不主動,黨建工作的思路還比較老套、陳舊;黨建工作的方法缺少創新,技巧平平淡淡;有的從事黨務工作的同志,遇到問題繞道走,踢皮球,叫苦連天,被動應付;有時表現為無心辦事、無序辦事、無能辦事、不想辦事。要解決“無為”狀態,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有德才有為。人以德為先,黨以德為首。人在社會上立足,要靠自己的言行、道德、誠信等等。一個政黨也是一樣,要以德立黨。德是人們的立身之本,是一切修為的基礎。黨務工作者需要有大氣之德,包容之德,舍已之德,忠誠之德。要抓好基層黨建工作,首先需要具有大氣之德。三國的時候,魏國有個當官的叫許允,他的老婆是名臣阮共的女兒,長得比較丑陋。因為是媒妁婚姻,不能反悔,許允窩著一肚子火。結婚的那天晚上,他故意給他老婆出難題,“婦人有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工,你有幾德?”他老婆知道是嫌她丑。她說:我只是缺少姣美的容貌,作為一個人要有百德,而百德中品德是排第一的,夫君你好色不好德,那么你的德在何處?一句話問得他無話可答。這個許允還算是個聰明人,馬上就改正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和他老婆相處很融洽,相互尊重,互敬互愛,后來他老婆成為了魏國有口皆碑的賢婦。三國時期的一個婦人,對個人品德都這么講究,那么我們共產黨員,特別是作為黨務工作者,必須具有一種大氣之德。

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要有包容之德。俄羅斯著名體操運動員涅莫夫,是當今世界上創造單杠高難度動作最多的一個人。在雅典奧運會上,他連續做了三個高難度動作,僅有個小小的失誤,評委只給他打了9.225分。觀眾起哄了,他向觀眾致意,表示感謝,他越是致意,觀眾就越鬧得起,裁判沒辦法,只好給他加到9.72分。加分后仍沒有平息觀眾的不滿,相反觀眾鬧得更起了,使比賽中斷了十多分鐘,后面的運動員無法比賽,涅莫夫繞場反復鞠躬,才使這個事件平息下來。他的包容之心贏得了在場的幾萬觀眾的信賴與尊敬。針尖對麥芒,無法解決爭端與矛盾,無法化解糾纏與紛爭。共產黨人需要容忍,需要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

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要有忠誠之德。忠誠之德表現在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對民族利益的忠誠,對事業的忠誠。有忠誠之德,才誠而有信;有誠信,才有威信,才有威望。

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要有舍己之德。舍生取義,是儒家思想中品德修養的重要內容;舍小家顧大家,則是共產黨人重要的立身之本。舍己之德是共產黨人品德修為的至高境界,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寫照。具體表現在公而無私、大公無私。

有心才有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黨務工作,抓基層黨建,只要用心去做,認真去做,把它當成自己的事去做,一定會取得成效的。

有心才會集中注意力,集中精力、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心無旁鶩地抓好黨務工作,黨建工作。現在,我們感到有的黨組織的負責同志,有點精神不振,抓黨建工作覺得低人一等,心神不定,有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與行政一把手關系處理不好,互相猜疑,互不信任,誰也不服誰的氣,企圖爭個高下,分個高低,為芝麻大的小事就能鬧得不可開交,經常鬧不團結,工作上就出現被動狀態。要解決這些問題,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去抓黨建工作。

有心才會充滿自信。抓黨建工作一定要充滿自信心。有信心,才有底氣,才能對事情做出充分的估計。有的同志談到黨建工作就頭痛,一臉的無奈,從而想辦法不多,出點子不夠。只要我們挺起精神,就沒有過不了的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黨建工作畢竟不是高科技,沒有必要有什么畏難的情緒。只要掌握和遵循黨建工作的規律性,那么黨建工作是能夠抓好的,是能夠抓出成效的。

對黨建工作有熱情,要有滿腔熱忱,才會喜歡做黨建工作。缺乏一種熱情,缺乏對黨建工作的熱愛和執著,不溫不火,冷冷淡淡,工作就會松松垮垮,不會兢兢業業地去做。有個年輕人,他感覺到人生如夢一樣,活著和死了沒什么差別,活著也就是吃飯、穿衣、玩樂,死了也好像就這么回事,產生了“活著不如死了好”這么一種念頭。他到廟里去問和尚。和尚沒有和他講道理,叫一個小和尚用最好的鐵觀音茶葉給他泡茶,先泡了一杯溫水茶,茶葉浮在水上面,茶葉的香味總出不來。然后又叫小和尚又泡了一杯開水茶,過了分把鐘,加點開水,再過了分把鐘,又加點開水……過了五分鐘后,這杯鐵觀音散發出陣陣清香,那個味道是十分的好。這個和尚就告訴年輕人:人生就如喝茶,越有激情,越有熱情,人生就越有價值,就越美麗,就越精彩。由此可以看出,我們抓黨建工作,事在人為,只要你對黨建工作充滿激情,充滿熱情,那么抓起來就會精力充沛、充滿自信,就可以抓好。

有能才有為。我們抓黨建工作的隊伍整體素質都比較高,整體水平也比較高,不存在哪個素質低哪個素質高的問題,是否在抓的過程中間,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表現出來了,倒是值得研究。

要敢于超越當前。很多單位的黨建工作抓得不錯,但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黨建工作也不能夠就事論事,如果滿足現狀,就事論事,那么你的能力就不能夠充分表現出來,所以要敢于超越當前,超越現在。清朝的時候,在新疆的阿勒泰,發現了大量的金礦,很多的人就紛涌而去。只要有淘金的地方,社會就不穩定,邊境矛盾十分的多,清朝政府很惱火,派了十萬軍隊去剿滅這些淘金的人,最后被平息了,金也沒淘了。清朝名臣紀曉嵐后來寫了個奏折,為什么要剿滅呢?我們立足當前,可以設個卡子,歡迎所有淘金的人進來,來多少都行,但是出去就要交稅,這樣不就免了軍費開支,而且還增加了國家財政。處理淘金者一事尚且如此,我們抓黨建工作就更不能就事論事,就黨建抓黨建,應選取新的角度,跳出黨建抓黨建。

要敢于超越歷史。超越歷史也包括了超越他人,超越其他的單位。縣外、市外、省外有很多抓黨建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有信心超越這些單位,超越這些先進的經驗,也要超越我們過去抓黨建工作的一些輝煌的成績。有三個這樣的廟,每個廟都有三個和尚,一個廟離水源比較遠,三個人就搞接力賽,每人挑三分之一的路程,結果保證了這個廟里有水喝。第二個廟也想了個新辦法,規定每個和尚每天至少要挑三擔水,如果哪個多挑一擔,就給他多加一道菜,結果三個和尚爭著挑,水喝不完。第三個廟呢?三個和尚在一起開了個會,挑來挑去不是辦法,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辦法有了。把竹節打通,一根竹一根竹連起來,從山上把山泉水引下來,保證了廟里的水喝不完用不完。這三個廟里的和尚解決了吃水問題,改變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歷史。可見,抓基層黨建不能躺在故紙堆里睡覺,不能在歷史經驗里轉圈。

要敢于超越人生。人活著就是快樂,所以我們要珍惜人生。有一個盲人,他住所前面有一片空地,他就做成了一個花園,栽滿了花花草草。每天都給花澆水,花十分的漂亮。他每天只在花上摸一下,就感到很滿足了。有人問,你看也看不到,還種些花干什么?他說我只要聞到花的香味,摸到花的形態就很滿足了。所以,我們抓黨建工作不都是為了自己,而是實現人生的跨越,提升人生的價值。

要敢于超越自我。古希臘七個哲學家之一的泰勒斯,很有成就,但也是七個中最窮的一個。別人說“你這哲學研究來研究去有什么用啊?既然哲學能夠使人變得聰明,有本事就你多搞點錢。”橄欖一遇到干旱就豐收。有一年發生干旱,他感到賺錢的機會來了,他就把周圍的油炸坊全包下來了。豐收之后老百姓沒地方炸油,要炸就得租他的炸油機,他一下子就成了富翁。知識就是財富,這是牢不可破的真理。泰勒斯擅長利用知識來超越自我、超越人生。我們抓黨建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善于表現自己,超越自我、超越已有的成績、經驗,才能提升自身的價值,黨建工作才能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

總而言之,做黨建工作需要的是心情舒暢,需要的是豪情滿懷,需要的是奮發有為,需要的是認認真真,需要的是兢兢業業和扎扎實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黨建工作的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