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

時間:2022-09-05 06:09:00

導語: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遵循中央的重大戰略思想和基本要求,努力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此,首要的,則是適應新的形勢,以改革的精神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從理論研討的層面看,當前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兩個方面,都要做深入的分析,進而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而重點在回答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這里,僅就此扼要地談一點膚淺的思考,旁及總結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問題。

一、要重視總結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歷史經驗

按照中央的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有方針、有政策、有目標的;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同樣是有要求的,需要適應形勢的發展不斷創新、不斷總結經驗,以不斷加強和改進。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出,就是緊密結合新的實踐,勇于探索,認真總結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鮮經驗,同時也有必要系統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這個題目下,一些最基本的經驗,一些帶規律性的認識、理論思考的結晶,一些基本的制度(包括它的執行情況),都應該納入重點總結之列。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所謂“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所謂“既要與時俱進,又要一脈相承”,等等。總之,認真地總結過去,可以深刻地認識現在,也才能正確地走向未來。總結經驗,應該是多數人的事情,應該引導廣大干部、黨員自覺去做;應用經驗,同樣是多數人的事情,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如黨校教學、干部培訓、黨員教育,在干部、黨員中開展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學習和討論。今年將召開黨的十七大,明年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史的教育、新時期黨的建設史的教育,都該是干部教育題中應有之義。

二、要堅持“兩個為本”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以人為本”。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廣大農民放在心中。他們的愿望和情緒,他們的利益和訴求,他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放心不放心、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應該是各級領導時刻記取的。十三億人口,八九億是農民,他們不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建設的目的是造福于他們,建設的力量也依靠他們。從一定意義上說,和諧問題,主要也是他們的問題,三農問題解決好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就大大地推向前進了。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建設,要明確“以黨員為本”。這應該是唯物史觀在黨的建設包括黨員教育管理上的體現。必須明了:黨員是黨的一切活動的主體。確立黨員的主體地位,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對于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以及制度建設,都應當從這一個“根本”出發。試想,討論和決定黨內事務,如果沒有或漠視廣大黨員的參與,還談得上黨內民主嗎?還會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嗎?而沒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黨的組織怎能正常開展活動,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怎么可以形成?因此,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一定要牢固確立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點,落實這一要求。貫徹以黨員為本的要求,有許多事情要做,有許多課題需要研討,諸如怎樣活躍黨內民主,如何改進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以及黨的組織生活的改進,等等。

兩個“為本”的關系。以黨員為本,是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的根本,把這個根本抓住了、抓好了,才能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才能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中始終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證,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一切從農民、農村的實際出發,從實現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減負出發,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貫徹黨的基本路線,致富奔小康。

三、關于說黨建和抓黨建

說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說了還要抓;抓了,還要抓出成效。關于說黨建。黨的建設的重要性,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要點,諸如總目標、基本任務、兩大歷史性課題、途徑和方法等,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實踐發展與理論創新,黨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等等,包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都在該講之列。這些,不僅要講,而且要經常講,以求得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黨委對黨建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身體力行。不說是不行的。但是,只說不練,所謂“天橋把式”,終究與加強黨的建設無補。甚至說也不當:不務實效,照本宣科,搞形式主義那一套,也是不可以的。如令人生厭的那種“新八股”,言之無物,人云亦云,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分析,既不擺事實,也不講道理,玩弄所謂新概念新名詞不講邏輯、不講詞章。

說黨建,要堅持基本理論。、鄧小平、、關于黨的建設理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要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著眼于新的實踐、重在總結經驗、形成制度;理論形態的東西應當是從實踐活動中來,而不應該是從概念出發,從想象出發,單純為了某種政績。前些年宣傳過的凝聚力工程很好,關心人、了解人、凝聚人,社會反映很好。這是因為,從實踐中來,總結了基層的創造。而那種脫離實際想點子,從概念出發提出的所謂新舉措,要求下邊必須搞,自然不會有生命力。

關于抓黨建。要聚精會神抓,按照規律抓。我們經常講的黨的建設要圍繞政治路線進行,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實踐中發現、總結經驗,從中上升到規律性認識,等等,這樣扎扎實實地抓,一以貫之地抓,抓就抓出成效,這樣一些思想和做法都是應該堅持的。這里,總結經驗(歷史的、現實的)自然是重要的,使我們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努力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的規律。對已有的經驗,要珍惜,因為那是從廣大黨員實踐中得來的;自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經驗可能明顯過時了,有的經驗需要經過新的實際檢驗,還有的經驗被證明是片面的、甚至錯誤的,需要剔出;但一些基本的經驗,是需要認真吸取、堅持,薪火相傳的。舉個例子:關于選拔任用干部公示制、關于黨的基礎組織建設開展的凝聚力工程、關于黨員責任區活動,在現實生活中仍有很強的生命力。抓黨建,要有理論思考,只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才能實現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才能談到逐漸把握規律。

當前黨的建設的題目甚多,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題目也很多。我們取得實踐的經驗、獲得規律性的認識,化為理論形態的東西也很多。重要的是要善于總結提高,并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科學工作方法,加強理論創造和理論指導。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根本問題,我們從思想那里,從鄧小平理論那里、從的黨的建設重要論述那里,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那里,已學習了很多、實踐了很多;十六大以來,我們又從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與時俱進的生動創造里,學習了很多、實踐了很多,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先進性建設、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等。實踐在發展,黨建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對已經成型的東西,不可匆忙遺忘,相反,我們要認真把握。如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黨的建設要圍繞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進行(這是一脈相承的,民主革命時期即黨的建設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進行,黨的建設與武裝斗爭、統一戰線相關聯);我們提出不靠搞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走出一條黨的建設的新路子;我們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不斷深化了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的認識;我們提出了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相結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我們提出了加強農村、國有企業、高校、社區、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諸多的制度辦法。這一切告訴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幾乎在所有的方面我們都有建樹、都有辦法。現在的問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前進,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創新,而不是面對一張白紙。我們應當記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