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新社會組織黨建

時間:2022-09-18 11:43:00

導語:加強新社會組織黨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新社會組織黨建

**鎮共有新社會組織9個,其中,有3名以上黨員的新社會組織8個,共有會員1123人,其中專職黨員會員2人,兼職黨員會員51人;建立黨小組3個。今年以來。該鎮對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進一步進行了規范,進一步強化了新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

一、廣泛宣傳引導,提高業主思想認識

充分利用會議、標語、黑板報、座談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積極營造氛圍,深化業主對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重要性的再認識。結合全鎮正在開展的機關效能建設活動,要求各站所大力關心新社會組織的工作。在深入宣傳的同時,積極主動為他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以贏得他們對黨建工作的認同。

二、深入調查研究,摸清新社會組織底數

近期,鎮黨委組成工作組,深入相關單位,了解新社會組織黨組織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加大對奶牛合作社黨組織情況的摸底調查,努力做到底數清、情況實、思路明,有的放矢開展工作。通過座談、走訪、下發統計表等形式,對新社會組織黨組織普查登記,及時建立臺賬和信息庫。

三、健全工作制度,加大對新社會組織的領導力度

一是健全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堅持主要領導經常深入新社會組織進行專題調研,了解和關心新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學習、思想和工作狀況,加強思想教育、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切實解決他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總結、及時推廣成功經驗,努力把聯系點辦成黨建工作示范點。二是建立黨建工作指導員制度。鎮黨委向黨員人數少、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但從業人數較大的新社會組織委派了黨建工作指導員,加強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三是實行定期匯報制度。鎮黨委把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總體規劃,加強對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檢查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定期分析并通報情況。

四、完善工作措施,建立新社會組織黨組織

立足全鎮新社會組織實際,不斷完善黨建工作措施。以“消除黨組織設置空白點、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增強黨建工作的有效性”為目標,抓好黨組織組建。對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新社會組織,都要求單獨建立黨小組,全鎮共在新社會組織建立黨小組3個;對正式黨員不足3名的,就近、就便掛靠到村黨組織。按照“有利于黨組織開展活動、有利于促進企業發展、有利于黨員的教育管理”的原則,由村黨支部歸口領導。

五、抓好典型帶動,推動新社會組織快速發展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成功推出了黃沙窩村“黨支部+協會”的奶牛合作社黨建設工作的典型,**年,我鎮黃沙窩村黨支部依托奶牛科技示范園區率先在全鎮創辦了第一家奶牛養殖合作社,通過近幾年的運行,實現了全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達到了組織滿意、黨員滿意、群眾滿意。黃沙窩奶牛養殖合作社現有理事9名,監事5名,社員246名,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分別兼任社長和理事。該合作社的奶牛園區占地70畝,擁有47個圈棚,入園奶牛986頭,在合作社的帶動下該村奶牛從當初的570頭發展到現在的2860頭,夏進公司設有標準化擠奶大廳1個。合作社逐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作程序,理順了支部和合作社之間的關系,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加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群眾的經濟利益顯著提高,全村呈現出民族團結、治安良好,各項事業蒸蒸向上的喜人局面。吳忠日報、廣播電臺、電視臺、寧夏日報、廣播電臺、電視臺等眾多媒體記者分別到實地采訪,并在報紙、電視的重要欄目進行了報道,區內外的一些兄弟單位多次到合作社參觀,利通區、市委、自治區有關領導也多次親臨合作社現場指導工作,黃沙窩奶牛合作社得到了自治區、國家“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項目”的大力支持。該村“黨支部+協會”的奶牛合作社發展模式在全市進行了推廣。在黃沙窩村奶牛合作社的帶動下,全鎮的奶牛合作社發展到6家,奶牛發展到1200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