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的問題與建議

時間:2022-08-29 11:06:00

導語:農村黨員的問題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的問題與建議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標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要求來衡量,當前農村黨員在保持先進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

主要問題

一是農村黨員整體結構不甚合理,“三偏”現象突出。當前農村黨員隊伍比較明顯存在著年齡偏老、文化偏低、數量偏少的“三偏”現象。有的村黨支部被群眾戲稱為老齡委。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小學以下黨員的比例占了很大比例,“三偏”問題的存在,使農民黨員隊伍缺乏生機和活力,一定程度地阻礙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二是部分農民黨員政治素質不高,黨性觀念淡薄。主要反映在:(1)理想信念動搖。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一些農民黨員理想失落,信念動搖,有的甚至信奉參與宗教、迷信活動;還有的不管“主義”,只管利益,有的黨員認為個人利益最重要,有的黨員認為在保證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再照顧集體利益和他人利益。(2)思想道德滑坡。少數農民黨員黨員意識淡薄,有的參與賭博、;有的小偷小摸,損人利己;有的虐老欺小,鄰里不和;有的甚至聚眾鬧事,擾亂治安等,喪失了一個共產黨員基本的品質。(3)責任感、使命感衰退。忘記黨員肩負的使命,喪失了強村富民的責任感,伸手要組織照顧,卻不愿履行義務,先進性日益減退。極少數黨員甚至違反基本國策,在全局性的重大工作、重大工程中,為了一己私利,惡意阻撓,煽動群眾,造成極壞的影響。(4)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少數農民黨員不愿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不做黨組織分配的工作,對國家、集體和社會公益事業漠不關心。

三是不少農民黨員缺乏致富本領,“雙帶”作用乏力。面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不少農村黨員想問題、做事情還習慣于計劃經濟的老一套,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有的雖有致富愿望,但缺乏新知識、新技術、新思路,面對農業結構調整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茫然無措,致富無門。有的黨員處于不前不后狀態,少數還屬“扶貧”對象,經濟收入和生活條件普遍不如其他群眾,帶頭和帶領作用完全成了空談。

四是要求入黨者少,后備來源短缺;入黨動機不純,更趨“實用主義”。當前農民要求入黨的政治熱情不高,而且呈下降趨勢,一些規模小、經濟落后的農村這一現象更加明顯,同時,農村優秀青年大量外出求學、務工,后備資源缺乏。這些情況很大程度上導致農村黨員發展難,影響了農民黨員隊伍的質量和活力。此外,部分人入黨還存在“撈取政治資本”、“競選村干部”等不良思想傾向,入黨動機不純,也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黨員隊伍的質量。

原因分析

1、客觀環境的因素

一是大量人才外流。改革開放以后,大量有文化、有能力的農村青年通過“兩個一批”(讀書升學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的渠道外流,客觀上造成農村好苗子難找,發展黨員后繼乏人。三是部分黨組織號召力不強。有的村集體經濟薄弱,黨組織既不能有效地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又不能為群眾辦實實在在的好事,組織威信不高。這種情況削弱了黨組織的吸引力,致使群眾尤其是青年向往黨組織的熱情大為減退。四是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農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覺得“實惠重于政治、賺錢重于入黨”,認為“入黨無用”、“入黨不自由”等等,缺乏政治追求。

2、組織管理的因素

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認識偏差。一些基層黨組織對加強農民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經濟輕黨建,片面認為只要把農村經濟搞上去,其他一切問題均可迎刃而解,對農民黨員的情況很少過問,無暇顧及。二是教育和管理滯后。許多地方無論是對農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還是對普通群眾的教育引導,普遍存在層次不分、方式方法單調、內容缺乏針對性的狀況。在教育對象的層次上,男女老少、亦工亦農亦商“一鍋煮”;在方式方法上,習慣于“集中上大課,開會聽報告”,讀讀報紙,念念文件,或者套用聽課——討論——總結“老三步曲”;在內容上,大都是“統一食譜”,千篇一律,不因人、因時、因需施教,出現供求不對路,學用脫節;在管理上,根據新形勢、新情況,及時研究制訂新的、針對性強的管理措施十分欠缺。三是個別人為設阻。一些農村黨組織負責人私心雜念重,嫉賢妒能,害怕“培養了苗子,失去了位子”,壓制年輕有為者和人才的入黨,采取“拖、卡、壓”等手段,將優秀分子拒之門外,有的還大搞“近親繁殖”,嚴重制約了整個黨員隊伍的優化。公務員之家:

3、黨員自身的因素

一些農民黨員放松或忽視理論知識和文化科技知識的學習。有的不學無術;有的受年齡、文化基礎的限制,學習積極性差;有的重農業科技輕政治理論學習。據了解,部分農民黨員說不清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內容,不知道黨員的權利和義務,甚至個別黨員不知道黨的總書記是誰,不知道黨的生日是哪一天。由于不重視學習,致使農民黨員隊伍“低、老、少、缺”的狀況普遍存在,即“覺悟低、觀念老、知識少、技術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步履維艱,行為失范。

對策及建議

針對當前農村黨員隊伍的現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新要求,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切實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凸現黨員先進性,是當前抓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完善制度,強化各級黨組織“抓基礎”的意識。

要不斷強化各級黨組織特別是鄉鎮黨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黨要管黨”的意識,認識黨員隊伍建設是黨建的基礎工程,增強新形勢下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教育和引導各級黨組織從根本上擺正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與經濟工作的位子,樹立“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發展觀,從戰略的高度將兩者在同一聚集點上加以運轉,找準結合點。要以解決本地本單位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強化制度建設、加強日常管理為著力點,正確把握好黨員數量與質量的關系,不斷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始終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

2、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把好“入口關”。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堅持“十六字方針”,做好新形勢下的發展黨員工作。一是把好標準關。堅持個別吸收的原則,決不求數量而輕質量,并堅決封殺“關系黨員”、“金錢黨員”、“宗族黨員”、“人情黨員”等通過黨內的不正之風發展上來的人員,發現一個查處一個,決不容情。二是把好程序關。嚴格按照黨章和黨內的有關規定,在培養、教育、考察、政審、審批等每個環節中嚴格程序和把關。根據我區情況,特別是要過好政審關和把好審批關。對建黨對象的政治審查一定要按照黨內的規定嚴格執行,未經政審的對象不能發展入黨。特別是在發展外出務工、經商等流動人員時,一定要注意嚴格把關,對確實思想先進、表現突出,在外務工、經商超過一年以上的,現所在地(單位)黨組織可以將其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但必須到其原籍所在地(單位)了解情況,出具政審材料后,方可發展。基層黨委在履行審批手續中要把好審批關,決不充當好好先生。在發展黨員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按照責任追究制的有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三是過好民主關。進一步抓好發展黨員公示制、發展黨員民評民推制、發展黨員票決制等制度的落實,擴大發展黨員工作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提高新黨員的群眾公認度。全面推行黨員發展“全程聯名推薦制”,從而進一步拓寬黨員發展視野,增強了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3、加強陣地建設,構筑教育網絡,嚴格組織生活,確保黨員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和規范化。

一是建立健全鎮、村兩級黨員教育網絡,保證“”等制度的落實深化,消除黨員教育“空白點”。二是以實施黨員電教“村村有播放點”建設為抓手,規范黨員活動室和電教設施建設,并在收看實效上下功夫。三是結合“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讓廣大黨員干部及時聽到黨中央的聲音,了解黨的政策,關心國家大事,也為他們及時獲取各種生產生活信息暢通渠道,提供方便。四是創新黨員教育方式,在有條件的地方逐步發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為農村青年黨員學習知識、提高素質提供條件。五是健全黨內組織生活制度,開展黨員談心談話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活動,及時幫助黨員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同時要加強對民主生活會的管理和指導,保證質量,使民主生活會不走過場,真正發揮作用。

4、以先進性教育為主線,豐富黨員教育內容和活動載體,實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增強教育活動的有效性。

一是從農村黨員實際出發,緊扣“三個代表”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員教育活動。如開展心系群眾大討論、開展為民親民的宗旨觀教育,著力提高黨員的素質,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對農村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對信教或參加封建迷信活動、參加非法組織的黨員要采取教育說服、限期整改、勸退除名等組織措施;根據農村產業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使每一位有勞動能力的黨員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增強致富本領和“雙帶”能力。二是根據各鄉鎮各村的不同工作重點,設置有效的活動載體,增強黨員隊伍活力,更好地發揮黨員作用。如在經濟發展較快,黨員致富能力較強的鎮、村,開展“千名黨員扶千戶”活動,探索先富黨員帶領和幫助群眾致富的新途徑;在急、難、重工作中考驗和錘煉黨組織和黨員,在經濟發展快、重點工程較多的鄉鎮和區域,開展黨組織、黨員“爭當執行政策帶頭人、爭做推進工程排頭兵”的新“雙爭”活動,切實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推進新區建設、發展區域經濟方面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等等。

5、發揮不同類型、不同特點黨員的不同作用,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目標管理工作,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積極探索發揮無職黨員作用的途徑,實行定崗定職、目標管理。按照“按需設崗,因事設崗,因人選崗,以崗定責,責任到人”的原則,根據黨員個人的年齡、特長、從業狀況、文化程度和興趣愛好等情況對每個黨員進行設崗定責,落實好干事的“位子”和工作的擔子,使廣大無職黨員“有職有責、有崗有位、有位有為”。崗位的設置既可以根據黨員隊伍狀況,通過建立參政議政組、“雙帶”工程組、治安聯防組、民事調解組、村民理事組等對黨員實行分組管理,明確工作職責任務;也可以根據工作任務對黨員實行崗位管理,落實無職黨員聯系村務、聯系重點工作責任制,如設立重點工作項目崗、政策宣傳崗、科技示范崗、環境衛生崗、社會治安維護崗、財務管理監督崗、關心下一代工作崗等。通過工作需要、因人制宜地設崗上崗,為廣大農村無職黨員提供施展才干、發揮作用的“舞臺”,在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知識化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此基礎上,在條件成熟的黨組織試行“2+1”黨員量化目標跟蹤管理評議制度。“2”就是分別就黨性修養和先鋒模范作用(主要包括無職黨員崗位履責情況)兩項內容對黨員進行量化考核,并由村黨支部成立專門考核小組每月記錄打分;“1”就是年終由支部召集黨內外群眾對黨員一年來的表現和履崗情況進行綜合測評打分。最后根據日常考核得分和年終測評得分之和計算每位黨員的年終綜合得分,并將此成果作為民主評議和處置不合格黨員的有力依據,從而加大對黨員的激勵鞭策力度,較為有效地疏通“出口”,建立正常的黨員隊伍出口機制,純潔黨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