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立和實行黨政部門及干部幫扶企業制度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4 06:13:00

導語:關于建立和實行黨政部門及干部幫扶企業制度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建立和實行黨政部門及干部幫扶企業制度的調研報告

關于建立實行黨政部門干部幫扶企業制度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制步伐的加快,民營企業在全縣經濟結構中占有了主導地位。目前萬全縣民營企業已達到5366家,其中注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9家、100萬元以上32家。為使這些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萬全縣委政府建立并實行了“縣級領導、縣直黨政部門及干部幫扶企業工作制度”,運行半年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此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起因、內容及措施

萬全縣建立和實行幫扶企業制度主要基于以下幾種因素。一是由于全縣企業改制動手早,到去年底全縣已有99%的國有企業完成了改制和轉型,客觀地講改制后的企業急需政府的幫助和引導。二是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來,全縣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某種程度上講它們的發展急需政府的扶持和規范。三是由于地域、環境、歷史諸多因素的制約,大部分企業經營規模小、科技含量低,沒有形成“品牌”,欲使其做大做強,需要政府進一步引導扶持。四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部分企業處于一種“自我經營、自我管理”的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對上級政策及一些相關信息掌握不夠;同樣政府機關對政企分開后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情況缺乏深層次的了解,二者之間缺乏一種有效的溝通或對接。同時從培養鍛煉干部的角度考慮,黨政機關干部素質不低,但對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懂得不多,缺乏學習鍛煉的環境和施展才能的舞臺。因此建立和實行縣直部門幫扶企業制度不僅是客觀所需,而且也有利于引導企業更好地發展、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鍛煉干部、有利于推動全縣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基于上述考慮,縣委政府決定建立并實行“縣級領導、縣直黨政部門及干部幫扶企業工作制度”。

通過調查篩選,從5366家企業中將發展潛力較大的90家企業確定為重點幫扶對象,由29名縣級領導和70個縣直單位“結對幫扶”。重點在辦實事、謀路子、解難題、跑項目、引人才、引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同時規定不論是縣級領導還是單位一包三年,“一把手”負總責,幫扶工作隊抓落實,直到包出成效。

為使幫扶企業制度落實到位,不走過場,縣委明確提出了幫扶企業“服務無條件、幫忙不添亂”的總體思路,制定并實行了目標責任制度、到崗督查制度,年終考核制度,月報表、季調度制度,出臺了《縣直單位幫扶企業考核辦法》,細化了引項目、辦實事、提建議、定規劃等17項內容的計分標準。確定由縣委組織部具體負責抓落實,并建立了《幫扶企業臺帳》。同時縣委明確規定將幫扶企業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終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之一。因而扶企工作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軟著陸”,成為干部管理的一個“硬板凳”。

二、主要做法與效果

1、為企業融得急需資金。融資貫穿于企業起步、積累、成熟的各個階段,是企業能否進一步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由于我縣民營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資信等級相對差,大部分企業在融資方面仍處于尷尬為難地位,資金短缺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在這方面,縣直幫扶單位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縣級領導通過組織召開現場辦公會,為粵華、凱迪、長城液壓三家企業協調解決新上項目所需資金問題。針對綠野公司擴大生產規模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經多方聯系,幫助企業解決流動資金300萬元。利用今年農業發展銀行擴大信貸范圍的政策優勢,積極為穗康、垣昊、綠野三戶企業辦理貸款相關事宜。目前全縣幫扶單位共為企業協調引進縣外資金19923.7萬元,同比增長120%,完成縣任務的88%;其中引進市外資金12553萬元,完成市任務的63%。

2、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發揮縣直部門自身優勢,為企業排憂解難是這次扶企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這次活動的亮點。據統計,29名縣級領導和70個縣直單位共為企業辦實事245件。其中協調土地方面的10件,協調項目的50件,協調資金的65件,解決群眾糾風方面的20件,新上項目方面的60件,其它方面的40件。發展計劃局幫助洗馬林果品公司爭取到了豆片、干炒、杏仁加工項目。縣賓館通過代銷、舉辦定貨會等形式,無償地為華亨酒業有限公司作宣傳廣告,銷售了積壓多年的產品。針對中綠公司擴規模、上檔次急需解決土地的問題,財政局多方協調,在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為企業征地60畝,保證了該企業正常擴建。國土資源局先后幫助郭磊莊農機站承攬了大量的機耕地等業務,使該站前半年就增收60余萬元。站長高興地說:“這是歷年來承攬業務最多的一年,解決了農機站‘吃不飽’的問題,感謝土地局的幫助和縣委政府的扶持政策”。

3、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全縣大多數企業主在知識素質,產業信息,企業文化等方面略顯欠缺。因而,各幫扶部門著眼于企業實際,把提高企業家素質作為幫扶企業的主攻點。一是針對實際抓培訓。針對犇鑫奶牛養殖區飼養水平低的實際,組織了多次“飼養管理”、“防疫滅病”等知識的培訓,參訓人員達120人次,使飼養戶的飼養技術和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為進一步轉變企業家經營理念,邀請唐山曙光集團總裁、著名企業家張春來和拓普賽德文化發展機構行政總裁、著名講師徐尊龍到縣做了為期兩天的報告,使企業家的經營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全縣共組織各類培訓50期,受訓人員達8000余人次。二是集思廣益提建議。針對京涿糠醛廠生產原料不足,設備落后,提出了“收購獎勵”、“改造管道”等多項建議,得到了廠方的肯定和采納,使糠醛產品每生產1噸由原來所需原料24噸降低為12噸,生產效益提高了一倍。針對永昌果仁食品有限責任公生產能力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資金缺乏的實際,提出了以最少的投入改造企業生產設備的建議,并幫助其實施,為企業節省費用70余萬元。目前,全縣幫扶部門共為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383條(其中縣級領導提合理化建議149條),被采納247條。

4、為企業營造優良環境。幫扶制度的制定和實行,在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進一步保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真正做到了“企業圍墻內的事,政府不干預不插手,企業圍墻外的事,有困難找政府”,企業的發展既不受政府的干預干擾,又能得到政府的幫助支持。二是黨政領導傾心為企業服務。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企業,協調有關職能部門為企業辦了大量的實事好事。為加快骨干企業的發展,縣領導及時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為完成工業園區興建及基礎設施配套工作,縣級有關領導組織召開了數次的調度會、協調會和座談會。目前工業園區首期1800畝土地已全部出讓完畢,引入企業45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億元。三是幫扶部門及同志主動上門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得知舊堡金圓實業有限公司因干旱缺水影響生產并與當地群眾發生沖突時,幫扶部門領導多次深入到企業,會同鄉村耐心地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最終解決了問題,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了解到京涿糠醛廠因預交電費對流動資金產生一些影響時,質監局的同志利用雙休日冒雨帶領企業老板找到電力部門的同志溝通協調,使問題等到了圓滿解決。企業老板感動地說:“在萬全搞企業環境好、事好辦,投資環境最優越”。

5、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通過對90家企業的傾心幫扶,使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對財政的貢獻越來越大。中綠、萬華天寶等一批企業的建成提升了農業產業化層次;機械加工產業不斷創得了品牌、闖開了市場,增加了效益;煤炭物流產業有序發展,逐步增大對財政的貢獻;長興燕麥、天勤農貿等一些重點糧食加工產業不斷上規模、上水平,上半年入庫稅金58萬元,比去年全年還多;化工產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上半年入庫稅金達1660.5萬元,占到全縣財政收入的27.3%;凱迪、粵華逐步向“全國龍頭老大”、“華北龍頭老大”發展。民營企業呈現出的良好勢頭,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上半年民營企業完成增加值4.1億元,占gdp比重的88.4%,同比提高38.2個百分點;上繳稅金4015萬元,同比增長52%,占到全縣財政收入的66.1%,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

6、為培養鍛煉干部開辟場所。這次幫扶企業活動,全縣70個幫扶部門共選派208名機關干部。他們在做好本部門工作的前提下,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扶企工作,不僅保證了幫扶企業工作的健康有效開展,而且他們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一是干部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司法局幫扶永固高合金廠的同志利用同學朋友關系,為該廠承攬了4萬余元的加工業務、銷售了積壓多年的產品。不僅為企業贏得了利潤、打開了長期的銷路,也使干部初步掌握了市場營銷知識及營銷手段,提高了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二是干部處理復雜問題和矛盾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柳溝鐵礦在采礦中涉及到林地補償事宜時與農戶發生了爭執,農工部同志與企業負責人一道深入農戶,通過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協調各方關系等方式,幫助合理解決了13戶農民的林地補償事宜。農業局幫扶工作隊與萬華天寶鮮食玉米有限公司負責人多次深入基地村,通過召開村干部座談會、進行多次宣傳動員,最終落實基地面積1500畝。一系列的工作,既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干部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扶企干部在實踐中體會到,為企業處理實際問題,往往不是一個部門可以解決的,需要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支持和協調。縣委辦協調電力、土地、建設等有關職能部門為上營屯工業園區的征地和基礎設施配套做了大量工作,為更多企業入住打下了基礎;地稅局通過與信用社多次協調,幫助正辰瑪鋼廠解決流動資金10萬元。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僅有力地扶持了企業的發展,而且促進了干部與干部之間的工作交流,提高了干部的團結協作能力。

三、主要經驗及啟示

幫扶企業制度起到了“催化”作用。萬全縣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在企業,最大的活力在企業,最大的貢獻也在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首先是企業的跨越式發展。萬全縣委政府選準這個“抓手”,大膽創新,建立幫扶企業制度,既為企業創造了寬松的發展環境,又激發了企業的內在活力。這次所幫扶的企業雖然在數量上僅占全縣民營企業的1.67%,但全部是骨干企業、稅收大戶,是全縣國民經濟的支撐。事實上所幫扶的90家企業也是全縣企業的“龍頭”,因而對全縣經濟發展發揮的作用極為明顯。一方面增加了周邊農民的經濟收入,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龍頭”的輻射作用日益顯現,激發了全民創業的積極性,今年以來就新增民營企業148家,更好地推進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幫扶企業制度起到了“互補”作用。企業具有財富、經驗、膽略等優勢,而機關或干部具有知識、信息、協調等優勢。將這兩種優勢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互補,不僅二者各得其所,而且對社會也十分有益。扶企制度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相互溝通的一個橋梁和紐帶,建立扶企制度形成了縣直黨政機關及干部與企業互信合作的良性機制。政府將科技知識、產業信息、政策理念無償地貢獻給企業,企業將其經營理念、創業精神、謀略膽識反哺于機關,最終實現了“企業要賺錢、政府要稅收、人民要就業、社會要穩定”的多項目標,形成了政府與企業同謀發展,共建和諧社會的良好局面。

幫扶企業制度起到了“磨礪”作用。干部的成長不僅需要文化、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而且也需要廣泛的基層鍛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干部更需要在經濟領域方面的鍛煉。幫扶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實行,為干部在經濟領域中鍛煉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黨政干部一方面向企業家學到了開拓市場的膽識、不斷創新的謀略、嚴謹致細的管理、節儉創業的精神,尤為重要的是進一步培養和鍛煉了干部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扶企工作使干部的壓力更大、擔子更重,自身感到了危機感,有效地強化了責任意識。扶企鍛煉使干部的知識閱歷更廣、工作經驗更多、工作能力更強,成為了干部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途徑。

幫扶企業制度起到了“醒腦”作用。企業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講在于企業家經營理念。扶企制度的建立和實行,不僅使企業家更廣泛地接觸到了黨政干部,學到了更多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科技信息,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家的思想觀念、經營理念等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轉變了部分企業主“小富即安”、“小本經營”的觀念和思維,使他們拓寬了眼界、打破了自我,視覺逐步瞄向外市、外省、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其次是轉變了經營手段,改變了過去“封閉式”、“家庭式”的管理方法,逐步向人才化、科學化、市場化的過渡;第三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企業主感到現在辦企業有黨政機關及干部的“撐腰”,干起來無后顧之憂、有勁頭,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潛力和能力。

中共萬全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