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中心城區建設推進會發言

時間:2022-04-01 09:43:00

導語:縣長在中心城區建設推進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長在中心城區建設推進會發言

同志們:

一、進一步提高對加快中心城區建設的必要性的認識

1、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是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借用龍永圖的一句話,“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解決農民、農村和農業的問題,也就是‘三農’問題。但用‘三農’解決‘三農’問題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只有走城鎮化道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30年完成了小平同志的一句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么今后30年,更重要的是實現共同富裕。而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解決農村平衡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城鎮化的問題”。所以說,推進新型城鎮化,將是我們發展的重大戰略,這也是中國國情決定的。在近日出臺的《關于推進科學發展建設幸福的實施意見》中已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中心城區建設,不僅僅是解決中心城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引農進城,將進城農民變成新市民,解決新市民生活、就業、就學、就醫等問題,實現服務均等化,以此來帶動鄉鎮和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2、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城市賦予人們美好生活愿景。城區面積已達2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0萬人,是18個縣(市、區)中第一個邁入中等城市行列的縣份,城市化進程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這是引以為豪的。但是,我們的城市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對GDP的貢獻還不夠明顯,還沒有真正起到以城帶鄉的作用。城區面積大,人口多,具有無窮的潛力和富足的人力資源,這些都是優勢資源。同樣城市作為市場中心、信息中心、服務中心和管理中心,是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是現代工業和第三產業聚集地,蘊藏著有巨大的存量潛質、開發潛質和市場競爭能力。牢固樹立城市資源理念,全面激活經濟發展要素,打造和發展城市資源,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必須將這一思想貫穿于城市化的全過程,讓城市有形和無形的資產成為城市發展的有力推進器。

3、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是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我們提出建設幸福,到底幸福體現在哪里?就是體現在以人為本,方便群眾的生活,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滿足人們實現自身價值和追求更高的精神、物質生活的需要。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城市建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建設適宜人居的有生命力的城市,處處體現對人的關懷,對生命的尊重,于細微之處予以關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二、強化規劃的效益意識,謀求城市資源的長效化

科學合理的規劃既能保證城市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擴大城市發展的空間,又具有導向性作用,直接為建設用地產生附加值,對投資產生影響。

1、要有戰略的規劃眼光。規劃是一個不斷推進完善的過程,不僅是我們,任何一個國家,像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也有一個不斷修編的過程,通過修編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附加值,吸引更多的投資商。要順應不斷發展的城市需要,與時俱進的進行城市規劃修編,及時修正完善不盡合理、不盡科學、不合時宜的規劃,讓道路及城市空間架構、國有資源布局更加合理,市場布局更加規范統一。特別是在城市建設用地越來越緊缺的今天,要把規劃作為第一位的城市戰略性資源,把規劃作為城市有形和無形資產效益放大的基礎,以規劃的實施來增加話語權,增強市場競爭力。

2、要充分凝聚民智。智慧源自人民,好的規劃同樣也源自人民。近年來,我縣在城市工程項目建設、城建資金投入上投入很大,但交通路網、排水排污、商貿環衛等方面群眾的意見還是較多,究其原因就是在做規劃之前沒有考慮到群眾的真實需求,吸納群眾的智慧。今后,要實行陽光規劃,進一步健全完善城鄉規劃建設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建立意見征求、聽證、公示等各項制度,在聘請知名專家參與城市規劃的基礎上,充分吸納群眾的意見,傾聽市民的呼聲,接受社會的監督,使規劃更具有操作性和合理性,經得起時間的評判。

3、要維護規劃的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實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隨意變更。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很多群眾反映,現在很多項目特別是商業項目,規劃的執行還不盡人意,以至于無視城市規劃要求,隨意自建住房等行為,這說明我們的監督體系和執行體系還存在明顯的漏洞。目前,周邊縣(市)正在開展違法違章建筑、違法違規買賣土地的專項整治工作。我們要以今天的會議為契機,堅決剎住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加強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建立健全規劃執法聯動機制,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堅決打擊,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真正做到以科學的規劃引領城市的發展。

三、強化市場的經營意識,實現城市資源向發展要素轉變

加快中心城區建設,關鍵是讓規劃變為現實,藍圖變為美景。一直以來,城市建設都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但對于這樣的欠發達縣、貧困縣來講,財政收支不平衡,只能保運轉、保民生,根本沒有多余的財力去搞建設,一些好項目、大項目因此等米下鍋,這是我們城市的經濟總量不大,城市化速度不快,城市發展和中心城區、周邊縣市存在較大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我們不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差距將越來越大。還有,項目運行管理機制不盡合理,“誰的地盤誰做主”,甚至一個項目人為劃分為多個項目、多個業主,造成項目建設管理不統一、政策不統一、標準不統一、進度不平衡,甚至產生質量問題、遺留問題。這些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的速度和質量,影響了城市建設步伐的推進,隨著中心城區建設的全面推開,我們將相繼推出一系列的市政建設項目群。加快項目群建設,首先要解決錢從哪里來、運作流程和建設環境的問題,這些都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

1、實行資產市場化。要迅速組建政府融資平臺,進行資金運作;要經營好城市有收儲開發價值的土地,盤活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整合打包國有礦權以及國有企業進行融資,開發城市的無形資產,把公共空間、廣告使用權、街名、路名的冠名權等無形資產變現,實現城市資源向發展要素轉換;要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如國開行、農發行的資金支持,盤活更多的資金來搞建設。以市場化運作的手段解決好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因此,只要有好的項目、好的思路,我們根本不缺錢,可以放開手來搞建設。

2、實現運營的企業化。城市運營的企業化就是實行企業經營模式,通過企業運作實現城市資源價值最大化。這也是較為成熟的城市運營模式。比如,城投僅用2年多的時間,總資產已超300億元,撬動的資金達到50個億,機場路、中學、自然博物館、濕地公園、高專、贛南大道等項目,都是由它來負責建設、墊付資金、償還貸款,實行交鑰匙工程。同樣,作為國有獨資公司,其資金納入財政監管,不給財政增加風險,通過高端土地的收儲,市場化運作來實現自身運營的良性循環。目前重慶、天津等地也是采取這種模式。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推行建設主體企業化,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經營模式,使政府投融資平臺真正成為融資平臺、建設平臺和運營平臺,加快城市發展步伐。

3、實行投入的多元化。一方面要爭取上級的專項資金。國家、省市在水利設施建設、“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工程、農村路網水電改造等方面每年都在增加投入,像貢江南岸防洪堤工程、中心城區綠化工程、路網改造、供電管網改造等等,都可以靈活地用活用好用足上級的政策,爭取上級的政策性專項建設資金。另一方面,要積極包裝、策劃一批項目,不管是工業的、城市的、農業的、交通的還是其他公益性的,到今年年底,全部推向市場,通過項目來吸引資金。第三要激活民資、吸引外資。人民勤勞智慧,民間資本雄厚,只要有好的項目,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就不愁沒有民資、外來投資。第四就是利用政府融資平臺,打包處理無法市場化運作的部分,比如歷史遺留問題、征地搬遷、安置不到位、“斷頭路”等,由政府建設平臺兜底建設,徹底解決功能不全的問題。

四、強化城市功能配套,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使人們更多地享受生活,這不僅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對部門執行力的一次考驗。主要是突出抓好控違拆違、市容市貌專項整治、提升城市經營管理水平的工作。不僅是,包括中心城區也在開展“臟、亂、差”整治,而且力度非常大,相關部門要認真抓好這一塊的工作,確保到位。關于道路暢通工程,交警部門專門到全南學習考察農村道路安全的交通治理典型模式,也已經拉開了交通秩序整治的專項行動,要堅持力量下沉,集中治理主次干道車輛亂停亂放、違法違章行為,逐步禁止“泥頭”車、重型卡車等進入中心城區,保障城區道路通暢有序,請在座的各位以及各單位要給予支持配合,同時要引導廣大群眾主動支持配合。

五、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打造核心都市區的衛星城,需要全縣上下合力共為,塑造先進的城市文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要加強宣傳引導,為中心城區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占據輿論高點,方能名正言順。在加快中心城市建設中,要十分注重宣傳、發動群眾,緊緊圍繞中心城區建設,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手段,大力宣傳中心城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法規,及時報道中心城區建設情況,引導社會輿論開展中心城區建設大討論,通過輿論宣傳、法律宣講和社會討論,真正把全縣上下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促使廣大群眾關注關心、支持配合、主動參與中心城區建設。

2、要堅持依法依規,為中心城區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依法依規、公平公正,方能贏得群眾信任和擁戴。在城市建設中,土地征收、房屋搬遷等等工作,無一不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群眾有訴求、有要求是十分正常的,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好耐心細致的工作,幫助群眾轉變觀念,積極配合工作;要嚴格按照中心城區建設有關政策規定,該補給群眾的,一分不能少,該算給群眾的,一樣不能缺,絕不能與民爭利,甚至侵占群眾利益。同時,要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紀律等手段,嚴厲打擊漫天要價、阻工鬧工、強攬工程等行為,凈化工程項目建設環境,為城市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比如,渡江三期等歷史遺留問題,要積極引導群眾樹立大局意識,減少內耗,加快建設的步伐。

3、要提升城市文明,為中心城區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城市文明是現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靈魂所在。要廣泛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文明素質,倡導文明行為,引導廣大群眾爭學文明禮儀、爭做文明市民、爭創文明城市。要大力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城管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參與城市管理,開展社區、街道志愿者服務,帶動全社會形成“文明城市大家建,建好城市共分享”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每一位市民都自覺成為文明道德的傳播者、文明道德的踐行者,形成“知榮辱、除陋習、樹新風”良好社會風尚。

要塑造城市特質,彰顯獨特城市個性。沒有個性特征的城市,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城市,個性成就城市的鮮活生命力,有特質才能制造品牌效益,才有吸引力和輻射力。要樹立精品意識,樹鮮明風格,造百年建筑,留住城市記憶。要發展城市產業,產業支撐城市,城市拉動產業,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互促互動、相輔相成,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形成強大的產業集聚力和具有優越的支柱產業,才有自己的地位和長遠的發展后勁,而產業的聚集又來源于有形和無形的城市資源,只有在城市與經濟之間架起互促互動的橋梁,才能實現城市與產業的持久共同繁榮,這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