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在全區職業教育調研會講話

時間:2022-05-20 06:08:00

導語:區長在全區職業教育調研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長在全區職業教育調研會講話

同志們:

前面,通過實地調研和聽取情況介紹,總體感覺這幾年在職業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定問題。下面,結合今天的調研,我重點就關于發展職業教育方面談幾個觀點,與大家共勉。

一、全區教育工作發展較好

1、區文化底蘊比較深,與重視教育有一定的關系。比如文廟是全國第三大文廟,說明歷史上教育是比較昌盛的。經過近些年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全區教育教學工作呈現出較快的發展勢頭。

2、經過全社會、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和全體教育界同志的共同努力,全區教育教學基礎條件逐步得到改善。

3、教育教學改革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突出有幾個方面:一是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發展快;二是民辦教育規模不斷壯大;三是教育后勤服務社會化正在向前推進;四是教育教學的資源整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4、培養造就了一支業務素質比較高、愛崗敬業的教職工隊伍。

通過今天的調研座談,我覺得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二是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還需要進一步加大;三是整個教育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改善;四是教育教學的改革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五是辦學方向需要進一步調整。我算了一筆賬,區2002年普通高中招生是5800人,2005年是10000人,2006年是9100人。2002年到2006年的絕對數增加了3300人。而我們的職業教育(主要指職校招生),2002年是1100人,2006年是1350人,絕對數只增加了250人,與“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大體相同”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從教師比例來看,高中教師占到了86%,職業教師僅占14%。

今天參加調研的教育、發改、財政、工會、人事、農牧、勞動、團委、婦聯等部門,都與職業教育和勞動輸出、發展勞務經濟有一定的聯系。大家通過看,還要進行深層的調研,找準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改進的意見建議,為區委、區政府正確決策提供一些依據。

二、重視教育,特別是要重視職業教育

第一,要提高全社會辦好教育特別是辦好職業教育的認識。現在家庭對教育的認識是高的,但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并不高。同樣,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也不高。因此要提高全社會對教育的認識,特別是要提高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我們區上實施河流域綜合治理也好,增加農民收入也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也好,有一個基本的現實是人口基數太大,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人走出去。

現在講老百姓的增收空間小了,關鍵是要找準增收的路子,要“擴大分子、縮小分母”,也就是增加經濟總量,減少人口。減少人口一個是計劃生育,再一個就是勞務輸出。因此,區上提出實施“1+1增收富民工程”,簡單地說,就是兩點:一是結合河流域綜合治理,發展高效節水農業,通過5-10年的努力,力爭實現戶均搭建一座日光溫室,既節水又高效;另一個就是力爭戶均長期輸出一個勞動力。真正把這兩點落到實處了,全區農民的收入就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在提高認識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首先要提高對教育的認識。首先,要把教育作為一種生產力來抓。對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過分,也不為過,也不為錯。如果說教育投入多了,有領導提意見,那么這個領導就是一個不成熟的領導,是一個短視的領導,是一個沒有戰略眼光的領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長期任務,是一個戰略任務。其次,要進一步加大教育體制改革力度。一是合理調整學校布局。據我了解的情況,現在政府和家長的認識不相一致,政府想相對集中,提高教學質量,而老百姓想就近方便。這是一對矛盾,也是觀念問題。我在金塔縣工作時,有些人大代表提出,把學校拆了,學生上學不方便了,這只能說明你是短視的。這一點,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共識,加大中小學布局調整力度。二是辦學方向要調整。在辦好普通教育的同時,側重辦好職業教育。三是進一步加大社會化辦學力度,把社會上的一些閑散資金吸引到辦學上來。凡是社會能辦的,都交給社會去辦。現有的餐飲、住宿,后勤這一塊,學校已經辦的要創造條件交給社會去辦,盤活現有資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資源盤活以后,要用到該用的地方去。

第三,職業教育一定要面向市場。全區教育現在有了很大的改革,同時也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過去多年的思維定勢很難一下子打破。我原來在金塔縣工作時,職業教育辦得好。主要是設置的課目都是面向市場的,市場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而有些職業還是過去的老傳統,不是根據市場需要開設課程,而是開設什么課程,學生就學什么課程,培訓與市場脫節,當然就不景氣了。所以,職業教育一定要面向市場。“崗位需要既是人才”,學校也要解放思想,要面向市場辦學,教育教學一定要適應市場,而不是市場來適應學校,學校培養的學生要和市場對接,市場需要什么學生,就培養什么學生。

這方面,要研究四個問題:一是政府要研究政策。教育局牽頭,發改、財政、勞動、人事部門配合,提出一個降低職業教育學校學生收費標準的政策。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資金對職業學校進行補助,支持勞動力培訓、轉移。同時,也要積極向上爭取培訓項目和資金;二是要把職業教育和勞務輸出結合起來。職業教育為了輸出,輸出就要有技能,就是要把勞動力資源變成勞動力資本。這個方面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就是職業學校每招一個學生,教育若干年以后輸出去了,有正式用工合同,方方面面認可,政府就按標準兌現獎勵。我們就是要做到有組織,通過培訓以后再輸出去,提高就業率。三是要研究教育資源的整合。當前職業教育工作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教師緊張,校舍緊張。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可以走聯合辦學的路子。另一方面,可以考慮縮短職業學校學生在校理論學習時間。現在職業教育時間太長了,特別是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太長了,基本上都在三年左右。職業教育學校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建議,理論知識學一年左右,就聯系到外面實習去,加長實習時間,派老師去管理,完了以后可以在當地考,也可以回來考,合格發證就可以了。這樣培養的學生,可能適用性更強。這樣把學校的教室也騰開了,校舍也騰開了。假如說理論學習一年半的話,現在招3000人,這樣就可以招5000人,這也是一種資源整合。四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改變方方面面對職業教育的觀念,形成全社會重視職業教育的共識。近期,宣傳部門要集中組織宣傳職業教育方面的先進典型,宣傳勞務輸出去以后在外就業致富的一些典型,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消除廣大家長對職業教育和勞務輸出方面的一些顧慮;工會和勞務經濟局要做好勞務輸出以后的維權問題,維權領域要延伸到區以外。

第四,加強對教師隊伍的選拔、教育和管理。搞好教育,教師是根本。教師職業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學生的一言一行,除了家庭、社會的影響之外,教師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隊伍的管理必須加強,特別是要加強民辦學校教師的管理。另一個就是教師繼續教育的問題。現代社會,知識、信息更替非常快,教師的知識不更新,給學生解疑釋惑,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如六七十年代的農大學生,他們不會種溫棚,為啥?當初沒有學這個課程。所以,要通過繼續教育,通過加強教師隊伍管理,提高全體教師的執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