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研討會講話

時間:2022-04-10 08:39:17

導語:校長在研討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長在研討會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新年好!

值此新春熱鬧欣心之際,我們收斂心情坐在一起,研討“創和諧校園,辦幸福教育”,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大事。深入思考“創和諧校園,辦幸福教育”的問題并切實加以踐行是包括我在內的各位同仁的義務和責任,為此,我代表學校在此談談我校2012年開展“創和諧校園,辦幸福教育”的打算與舉措。

在我們看來,創建和諧校園,辦成幸福教育是在追求一種辦學的高境界,是我們管理學校的一個高層次目標,如何實現這一偉大夢想呢?

首先,我們并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要實現“學生適應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向“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育適應學生”轉變。子曰:“有教無類”,又曰:“因材施教”,幾千年前的孔子已經告訴我們,學生有出身、個性、興趣、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差別,但他們到了學校接受教育,我們就有責任教育好他們,而教育好他們的最基本方法就是適應他們,根據不同的學生以及他們各方面的差異來實施教育教學,現行的先進教育觀念繼承并發揚了這種理念。可是,現實的教育教學卻總是與之相去甚遠,甚至背道而馳。有的教育者教育出現問題的學生時總是講一句話,“一個老師教那么多學生,他哪里顧得過來,所以你要去適應他的教學”,這句話說的本是事實,可是如果學校、教師深層次思考一下就知道,在學校或班級受教育的有幾千個、幾十個學生,他們都是存在問題的,如果你仍用這句話為自己開脫責任,那么,你就沒有教育對象了。所以適應學生的教育才是讓每個學生成才的教育,讓每個學生成才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明晰了這一點,我們的校園才可能是和諧的,我們的教育才可能是幸福的。

當然,光要轉變觀念是不夠的,因為“創和諧校園,辦幸福教育”除了學校這一根本要素外,還涉及到校外的社會、家庭環境要素。所以我們還要加強社會、家庭教育的管治力度。歌德說過,每個正常人之間的智力水平并無太大的差異,他們之所以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很重要的原因是環境的影響。我校將繼續加強與社會各界、學生家庭的聯系,一是要密切與公安、文化、衛生等相關部門聯系,徹底整治學校周邊環境,清除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的不利因素;二是要密切與學生家庭,特別是留守學生家長的聯系,讓學生在感受到學校對他的教育關注外,家庭對他的愛、對他的關注也始終不曾停止。

校內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我們要讓教師意識到教育學生不僅是義務,更是責任,更是一種幸福。魏書生說:“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我們要讓教師明確,教育必須有言有行,因為“真正的教育不只在口訓,更重要的是在實行”。教師的“言訓”要注重激勵,傳遞給學生以愛與信任的信息;教師“實行”要注重勤奮與民主,懶惰的教師必然帶出有惰性的學生,粗暴專橫的行為也必然會傷害學生的人格與心靈。教師榜樣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學校建設一支怎樣的教師隊伍,關乎學校教育的成敗。所以,我們要打造出一支“以平淡清苦為樂”的教師隊伍,讓全校教師積極投入到幸福的教育活動中去。因為他們明白“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專家袁衛星語)教師的創造性工作不僅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高效,還要體現在班級教育工作中的卓有成效。堅決消除一些制約學生發展的瓶頸因素,打破束縛學生成長的傳統模式是“創和諧校園,辦幸福教育”的重要工作。

校園是否和諧,教育是否幸福的核心是學生。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是否幸福,是評定校園是否和諧的根本標準。我們要讓學生意識到,“我們也是學校的主人”,如何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享受到受教育的幸福,我們必然要營造出學校安全、人文的環境。我校將不遺余力繼續重視并緊抓安全工作不放松,不僅抓好飲食安全、用電安全,更為重要的是堅決打擊斗毆、敲詐現象,有效地引導教育有早戀、吸煙等現象的學生;我校還將完善各項有利于師生發展的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激勵學生上進的機制,除了“閔行獎”的獎勵外,我們擬對學生在學習、文藝、體育、組織紀律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表現突出的加以宣傳和獎勵,學生全面發展后得到學校和教師的激勵贊賞,會感到非常幸福且增添了繼續上進的動力。

校園的和諧,教育的幸福還體現在師生置身于豐富的文化積淀、厚重的人文底蘊之中,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創和諧校園,辦幸福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將在學校的大環境中繼續營造文化氛圍,清凈美化學習、生活環境,還將進一步加大班級文化、寢室文化建設力度,在高三年級已率先營建文化氛圍的情況下,各年級各班全部行動起來,創建既規范一致,又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和寢室文化。師生只有工作、學生、生活在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才能真正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文化人。

“創和諧校園,辦幸福教育”一些各位同仁熟知的做法不再贅述,創新性的做法在六分鐘之內也難以盡說。但只要我們在學校管理中做到“內和外順,同舟共濟,政通人和,協調發展”,建立起“穩定有序”的育人教育模式,不斷實現學校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那么,我們的學生就一定能得到發展,我們的教師就一定能得到發展,我們的學校也就一定能得到發展。

最后,我借用一首小詩來結束我的發言:人在家中,或許是一顆平靜的心;人在學校,或許是一顆緊張的心,但在學校我們都感到幸福和快樂,因為學校有一顆綠蔭的大樹,還有一片要耕耘的土地。

以上發言如有不妥,請各位同仁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