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2-11 11:02:00

導語:在全國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國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在全國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上講話

這次全國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是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全國上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十五”經驗,謀劃“十一五”發展藍圖的重要時刻召開的。杜青林部長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五年來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部署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任務。供銷合作社系統要認真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積極參與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為農服務水平,為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對供銷合作社參與和推動農業產業化工作,中央一直很重視。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都明確提出要重視和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和生產資料供應等方面的作用。今年1月,回良玉副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用了“四個顯著”高度評價供銷社過去五年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功能顯著提高。”并進一步指出,“收購、加工、銷售農產品是供銷合作社的主要業務,涉農企業多、聯系農民廣是供銷合作社的主要優勢。”在新時期新階段,供銷合作社要“更加深入、廣泛地參與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農戶和各種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優質、高效的加工和銷售服務。”“要探索建立贏利為民、讓利于民、返利富民的機制,真正體現為農服務的宗旨。”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對供銷合作社參與和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給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對我們是激勵,更是鞭策。

近年來,通過推進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改造基層社,以實行產權多元化改造社有企業,以實現社企分開、開放辦社改造聯合社,以發展現代經營方式改造經營網絡的“四項改造”,供銷合作社正在從主要承擔政策性業務的單位發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經濟主體,從單純流通領域的供銷合作發展成為農工商、產加銷多領域的全面合作,從單一的經營組織發展成為向農民提供經濟、技術和文化等多方面服務的綜合服務組織。在農業產業化方面,堅持從實際出發,培育龍頭企業,興辦專業合作社,發展經紀人隊伍,建立和完善綜合服務網絡,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一定經驗,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據統計,2004年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通過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直接收購農民的農副產品859億元,通過批發市場幫助農民推銷的農副產品412億元,兩項合計直接幫助農民實現的農副產品生產經營收入1271億元。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商品基地帶動農戶1600多萬戶,幫助農民增加收入326.6億元,戶均增收2041元。

全國供銷合作社參與和推動農業產業化工作,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龍頭企業數量增加,帶動力增強。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經各級政府和省以上有關部門認可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61家。2004年,這些龍頭企業共帶動了814.4萬農戶,平均每個龍頭企業帶動6459戶,幫助農民實現收入150.88億元。

二是專業合作組織迅速發展,為農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各地供銷社通過領辦和興辦專業合作社,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農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04年末,全系統組織農民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14420個,入社農戶421.2萬戶。

三是農村各類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開拓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新領域。供銷合作社結合自身優勢,堅持開放辦社,積極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領辦各類行業協會和專業協會5846個,入會會員84萬個,其中90%是農民會員。由供銷社領辦的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已有1000多家。

四是積極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得到明顯提高。2004年末,全系統共有各種為農經營服務網點40萬個,其中:農副產品經營網點1.5萬個;農副產品加工網點1772個;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網點5.2萬個;村級綜合服務站11.3萬個;莊稼醫院1.8萬個。小陳老師工作室版權所有

五是總結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經營模式,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供銷合作社有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和覆蓋城鄉的經營網絡,在農村點多、面廣,貼近農民,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又有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參與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比較成功的又具有供銷社特點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比如吉林省供銷社的“協會+農產品經紀人+農戶”的模式,山東省供銷社“龍頭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江蘇省供銷社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和湖南省供銷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通過這些模式,既較好地解決了引導千家萬戶農民進入千變萬化的市場的問題,也解決了企業與千家萬戶農民對接的問題。企業有收益,農民得實惠,合作社也在服務中得到了發展。

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連鎖經營的發展,超市日益成為農產品流通的重要渠道,讓更多的農產品走上超市貨架,已成為農業企業開拓市場的首選目標。今年7月13日,總理在江蘇省供銷社蘇果超市的一份材料上批示“要大力推動企業特別是商貿企業開拓農村市場,在農村逐步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改善農村消費環境。‘蘇果超市’的經驗可以總結推廣。”隨著我國流通業的進一步發展,連鎖企業對帶動農副產品銷售、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作用將越來越明顯。目前全國供銷社有連鎖經營企業1500多家,連鎖門店8萬多個,絕大多數具有日用工業品和農產品雙向流通功能。供銷合作社在參與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潛力很大,大有可為。

下一步,要認真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結合編制實施全國供銷合作社“十一五”規劃,在參與和推動農業產業化方面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參與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意義的認識。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引領農民進入市場的重要橋梁,是幫助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參與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供銷合作社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供銷合作社要充分發揮從事農村商品流通,貼近市場的優勢,更加深入、廣泛地參與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拓寬為農服務領域,提高為農服務水平,致富農民,發展自身。

二、把做強做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性措施來抓。

“十一五”期間,全國供銷合作社要通過聯合發展著力培育一批用高科技武裝起來的龍頭企業,提高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龍頭企業可以是農產品加工企業,也可以是流通企業。推動龍頭企業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開展品牌經營,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條件。依托地方創辦的龍頭企業組建全國性農業產業化經營集團,總社積極予以支持。同時,還要認真總結、探索社有企業建立與農戶利益相連接的各種形式和有效機制。

三、推進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鼓勵基層社通過多種形式領辦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積極引導和幫助農村專業大戶、農民經紀人、鄉村干部牽頭組建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專業合作社與縣鄉農技部門聯合,與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對接,以及專業合作社之間的聯合。基層社要在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創新體制,調整布局,增強實力。

四、積極發展農村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

把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與為農村各類中介組織、經紀人隊伍服務結合起來,與加強同各方面的聯合與合作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真正形成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

五、按照農村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的要求,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

通過專業合作社、社區綜合服務站(社)、莊稼醫院、農產品交易市場等載體,為農戶提供生產、生活資料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娛樂和醫療等專業化、系列化、綜合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