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林場改革與探索

時間:2022-10-30 03:50:00

導語:國有林場改革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林場改革與探索

國有林場改革探索

內蒙古扎蘭屯市林業局

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林業局地處大興安嶺東麓,是一個擁有萬公頃林地,資源較豐富的國有次生林區。在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森林分類經營工程前,扎蘭屯市林業局根據自身森林資源特點,在國有林采伐限額逐年縮減的情況下,把各項林業生產建設納入生態林業建設軌道,實施科技興林,徹底改變傳統林業單一生產木材的觀念。幾年來扎蘭屯市林業局圍繞林業做產業,圍繞資源調結構,實行“以林為主,多種經營”挖掘林業多種生態利用、經濟利用的生產潛力,在淺山區開展了大面積次生林分戶經營管護工程;建立深山區林下畜牧業生態準入補償管理機制,林區職工畜牧業工程;林區農業種植業;以蒙森公司為龍頭的山貨產品采集加工業、蒙森食用菌生產加工業、蒙森炭棒業、蒙森酒業等系列林下產業;國營林場林下畜牧業經營,野生灌木榛子林經營利用產業;林區特色養殖業等產業。通過保護、培育、發展和合理開發利用木材、林下資源,長中短結合,以短養長,以林、以副、以工、以商養林。安排了大量林區、山區剩余勞動力就業,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以淺山區歸戶經營管護為重點的次生林保護開發利用

扎蘭屯市東南部農區村屯附近擁有大面積殘破國有次生林地,由于經過長期反復破壞,森林的生產能力下降,生態功能低下。長期以來,作為國有森林資源不能發揮經濟、生態效益。為了擺脫國有資源潛在的浪費局面,從世紀末,林業以歸戶經營管護的形式作價給農民經營,經過幾年的運行,林地植被恢復較快,特別是灌木榛子林果實經營經濟效益顯著。由于林地經營主權年不變,農民在林地內自發進行更新造林,發展用材林、經濟林,發展林下牧業,取得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盈的局面。到目前為止,全市歸戶經營國有次生林面積已達萬畝,以每年萬畝增長,而農民以每畝—元經營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費,全市次生林個體經營農民純收入達—萬元。由于林地產權明確,效益顯著,農民對經營林地認識更加提高,在經營上舍得投入,林業部門在經營手段上給予了更加寬松的政策。通過發展用材林、經濟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經營具有巨大的潛在的經濟效益。

二、建立深山區林下畜牧業生態準入補償管理運行機制,以科學發展觀統覽生態布局

在呼倫貝爾市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格局下,扎蘭屯市畜牧產業格局計劃發展萬羊單位的畜牧產業,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接近萬頭只,隨著周邊區域的生態保護禁牧的實施和扎蘭屯市牧業發展的政策,特別是外來畜牧種群的急劇增長,林下畜牧業發展正面臨著生態現狀與經濟發展的相互矛盾,根據這種狀況,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建立植被條件可允許范圍內的林下畜牧業準入補償費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近年來,國營林場深山區根據局部生態惡化的情況,建立生態補償制度,逐步在國有次生林區運作。通過業內專業人員測算,林下草場畜牧載量初步應以草原倍的數量載量標準。

三、發展林區農業,促進林區養殖業發展

世紀年代初,由于林區植被豐厚,森林大火隱患多,林區利用機耕防火線開展了農業種植,到目前為止,國有林場種植面積達萬余畝,年產糧食萬公斤。糧食及秸桿,青飼料的種植,加大了畜牧養殖技術含量,促進了林區畜牧業的發展,職工農牧業緩解了林區資源危困的局面,林區護林員一方面從保護資源上獲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農牧業種養的發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為龍頭,狠抓林下產業開發利用

我市森林面積大,林下野生資源豐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貨產品銷往外地,但沒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貨產品為龍頭企業的蒙森公司在林業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貨產品為原料,蒙古櫟為企業品牌商標、對山貨產品進行深加工,產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公司對主要山貨產品采取高質量標準要求,開局出現良好的銷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銷售網點,產品年加工能力噸,產值萬元。年,公司由新近開發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產品。以成吉思汗林場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產、炭棒生產已初具規模,食用菌年產量達萬袋,純收入萬元;炭棒產量達噸,產值達萬元。以林業局南木養鹿場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產品系列滋補酒正在研發運作中。

五、加強國營林場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發展野生榛子特色產品

長期以來,扎蘭屯市野生榛子產品一直屬于無序管理,全社會共有。榛子果實產品一直在市場走俏。上個世紀年代禁止了山區農民打柴、墾荒,榛子林地受到保護,榛子堅果產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積不集中,林業經營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蟲害等逐多問題困擾著榛子的產量和質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減少產量,蟲害率達—;進入世紀,林業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資源納入森林資源管理范圍,開展榛子林地分戶經營和承包租賃經營,在榛子成熟前期進行人為巡護管理,國營林場收取承包租賃費、管理費,榛子產量、質量都有較大提高。年,國營林場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門開展榛子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技術試驗研究。

六、國有林場改革與創新應堅持以生態建設及保護的前題下,發揮自身的林下資源優勢

幾年來,扎蘭屯市林業局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以生態經濟理論指導林業,圍繞林業作產業,圍繞資源調結構。在全社會關注生態利用,新時期生態建設的相持階段,堅決預防新的生態破壞,要求全社會轉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傳統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與資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人民收入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我們要在自然資源利用中找準依托和產業方向。通過對資源現狀的調查和適宜性分析,找出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發展地區經濟,使林區職工收入穩定提高的發展思路。

在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與分類經營工程之后,作為扎蘭屯市重要資源和農牧業經濟構成的林業經濟面臨著重大的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制、轉產問題。作為農牧業大市,在傳統農牧業受分類經營的沖擊下,區域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銳。區內天然草場嚴重不足,退化,林下草場嚴重超載,植被退化,制約了傳統畜牧業的發展,形成了區域生態惡化的局面。因此,確定合理的農、牧、林、草比例,建立林下草場生態準入補償管理機制勢在必行,在控制外部流入畜牧種群的同時,以“立草為業”來緩解對草場、林地的壓力,調整生態林、經濟林、高效多牧草種的布局,發展依托當地資源特色經濟產業,是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