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日光溫室建設暨抗旱救災現場推進會講話
時間:2022-07-08 04:22:00
導語:全縣日光溫室建設暨抗旱救災現場推進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取長補短,采取有力措施,促進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
早上縣上四大班子領導和各鄉鎮主要負責人參觀了華藏寺、松山鎮和東大灘鄉七個點的農業和農村工作,這七個點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是全縣進行全面抗旱救災的典型。松山鎮最大的特點是順應群眾意愿,廣泛發動和積極組織群眾參與抗旱救災,政府因勢利導,創新機制體制,不斷擴大規模效益,初步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山區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子,也為抗旱救災創出了一條新的路子。東大灘鄉在應對困難和挑戰時,振奮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干部和群眾一起發揚了抗旱救災的愚公精神,面對大面積的干旱,干部和群眾一起提水澆地這種精神可佳。我認為當前抗旱增收的路子主要有:一是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二是調整種植結構,到六月份雨季種草;三是大力發展暖棚養畜提高經濟效益。我們要在發展設施農業和抗旱方面大力借鑒松山鎮的經驗,希望大家通過這次考察回去以后深入學習,認真思考,并結合各自的實際進行實踐和探索。
二、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知難而進,確保農牧民收入穩定增加
(一)對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形勢的基本估價。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要求,全縣上下緊緊圍繞縣委十四屆四次全委擴大會、經濟工作會、農業暨扶貧開發工作會和項目工作會的精神,始終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擺在首位,農口部門和各鄉鎮齊心協力、精心組織、強化責任、把握重點、狠抓落實。農業和農村工作總體來講開局良好,進展順利,一些涉農重點工作還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安排部署快,組織實施早。縣委、縣政府及時安排各項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及早組織實施,各項農村工作順利推進,春耕備耕有序開展,特別是日光溫室建設比預想的要好。二是分解細化任務目標,責任不斷靠實。各鄉鎮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各項安排部署的要求,把農業重點工作都分解到人、責任到頭,強化措施抓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三是廣泛發動群眾,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高漲,特別是在日光溫室建設和地膜洋芋種植上表現尤為突出。四是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群眾情緒比較穩定,抗旱救災的精神和信心比較大。五是在日光溫室建設的機制和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大部分鄉鎮黨委、政府引導群眾的措施和方法得當,個別鄉鎮在重點工作、體制和機制方面有創新和重大的突破。
雖然如此,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形勢十分嚴峻,農牧民增收的難度在不斷加大,客觀和主觀制約因素也在不斷加大。一是持續的干旱給農業和農村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和壓力,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難度,返貧面在進一步的擴大。主要表現在7萬多人和10萬多大小畜的飲水發生困難,盡管三次下拔救災資金340多萬元,同時解決日光溫室建設資金100多萬元,政府直接投入“三農”工作的資金達450多萬元,但持續的干旱和不可預測的因素仍然在增加,抗旱救災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如果在5月20日前沒有有效的降水,地膜洋芋必定會減產甚至絕收。二是日光溫室建設和重點工作進度不平衡。個別鄉鎮的重點工作進展比較緩慢,措施不力,方法不新,辦法不多。個別鄉鎮產業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栽培食用菌和暖棚養畜上,群眾積極性不高。三是面對嚴重的干早,部分鄉鎮干部手足無措,等待觀望,畏難松動。四是科技服務不到位。科技人員不能到一線及時指導農民的工作。五是干部的作風還不夠扎實。主要表現在對縣情吃的不透,對旱情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等。
(二)圍繞一條主線,把握三個重點,實現三個確保,點面結合,全力推進農業和農村各項任務順利完成。一條主線就是抗旱救災,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三個重點是完成6000畝日光溫室建設任務、6萬畝地膜洋芋種植和5000畝的梯田建設任務。三個確保是確保今年縣委縣政府確定的農業農村各項重點任務的全面完成、確保農牧民在大災之年收入不減、確保農牧民情緒穩定,農牧區社會政治穩定。
三、堅定信心,鼓足干勁,真抓實干,奪取抗旱救災和農牧民增收的全面勝利
為確保上述目標的順利實現,我們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三項重點”工作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要繼續采取大參觀、大討論、算帳對比的辦法,進一步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和引導群眾參與三項重點工作,全力以赴推進日光溫室的建設、地膜洋芋種植和梯田建設。堅決消滅空棚,年內力爭實現全部日光溫室發揮效益。二要通過多種形式,在土地流轉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充分利用農村土地承包和出租等形式,著力推進土地流轉,盤活農村土地,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畜牧業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松山鎮這幾年來,已經在土地流轉方面探索出了有益的經驗,初步取得了成功,各鄉鎮要學習他們的做法,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自實際的路子。三要培育典型,擴大規模,在示范帶動上取得新突破。近年來,各鄉鎮根據實際在西葫蘆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樹立了典型,特別是松山鎮的夏菇冬菜輪作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全縣特色農業拉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總結了經驗,提供了示范。各鄉鎮要積極探索符合各自水土、氣候等條件的特色產業和種植模式,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四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草畜產業發展上要取得新突破。今年的持續旱情導致全縣草原嚴重受災面積達到400萬畝以上,返青期比往年推遲一個月左右,對成畜保活、仔畜繁活構成威脅。目前全縣乏弱畜已達到13萬頭只左右,占成年畜存欄量的15%以上,畜牧業形勢十分嚴峻。為此要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對因旱不能出苗或下種的土地引導群眾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壓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牧草和耕地飼草料種植面積,積極發展舍飼養殖。五要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在科技服務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大科技培訓和投入力度,著力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形成一支懂技術、會經營的技術人才隊伍。包村領導和技術干部要帶頭學習好科技知識,帶頭深入田間地頭,逐村、逐戶進行技術指導服務,將科技服務延伸到千家萬戶,絕不留死角。要積極引導農民推廣使用“旱地龍”和“多功能超強吸水保水劑”等抗旱新產品,提高種植作物抗旱能力。六要真抓實干,協調配合,全面奪取抗旱救災的勝利。面對三十年不遇的旱情,怎樣將農牧民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解決好人畜的飲水、牲畜的飼料和人的口糧,這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水利部門要抓緊時間對農牧業基礎設施進行春檢春修和灌溉設施清淤工作,以確保苗灌的正常進行。對庫塘蓄水和河道來水進行預測分析,合理制定苗灌用水計劃,積極籌資加大對山區水資源和溝溪地下水的開發利用,盡力擴大灌溉面積,努力減輕旱災損失。要認真研究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對策,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人畜飲水不發生大的問題。農業、畜牧等部門積極引導農民推廣使用抗旱新產品、新技術,提高種植作物抗旱能力。引導群眾及時進行復種復耕,調整產業結構,壓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牧草和耕地飼草料種植面積,發展舍飼養殖。氣象部門切實搞好氣象服務工作,及時提供氣象信息,指導春耕生產。人影辦充分利用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工作,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各鄉鎮及扶貧、勞動等部門加大對移民政策的宣傳力度,不斷強化勞務輸轉工作,積極引導群眾外出務工,廣泛開辟增收渠道,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民政部門要充分利用救災資金,解決好群眾遇到的問題。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動員群眾大力發展日光溫室,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面開展抗旱救災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力爭取得抗旱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
- 上一篇:縣委書記科學發展觀專題輔導報告會講話
- 下一篇:農藥生產經營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