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委書記林業生產會發言稿
時間:2022-08-07 10:34:00
導語:鄉黨委書記林業生產會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鄉是個深山區林業大鄉,山場面積十分廣闊。全縣春季植樹造林綠化工作會議召開以后,鄉黨委、政府早規劃、早動員、早著手,迅速掀起以能源林建設為重點的春季林業生產高潮。截止目前,累計投入40多萬元,出工3萬多個,生態能源林工程、廊道建設、村鎮綠化、補植補造、幼林撫育、四旁植樹及義務植樹等任務全面開展。在施工期間,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深入現場檢查指導,縣林業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使全鄉廣大干部群眾受到了巨大鼓舞。我們的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一個“早”字,增強春季林業生產的緊迫感
一是早動員。縣林業工作會議召開后的第二天,我們就迅速召開了黨政聯席會議和春季林業生產動員大會,研究制定了2010年林業生產工作方案,成立了工程指揮部,六個工程項目均由一名科級領導干部負責,實行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山頭、地塊,進一步明確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真正形成了“人人身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擔子”的良好格局。
二是早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標語、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開展林業生產的目的、意義。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炒熱干部群眾的思想,在全鄉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三是早規劃。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邀請縣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深入實地調研,分工程、分類別、分項目,對2010年的林業生產進行具體規劃,形成了科學、全面、易于操作的造林綠化規劃體系,并根據每個工程的特點,因地制宜地確定造林模式,形成多樹種、多林種、多模式的綠化格局。
四是早動手。從1月19日開始,集中全鄉22個行政村的部分勞力,抽調44名鄉直單位干部職工和近千名群眾吃住在工地,拉開了春季林業生產的序幕。
二、突出一個“實”字,促進春季林業生產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結合實際。我鄉林地十分廣闊,根據我鄉實際,我們提出了“宜茶則茶、宜油則油、宜林則林”的發展理念,年前建設的均田洼千畝油茶基地,在沒有建設之前,山上生長了許多野生油茶樹,且長勢喜人,征求群眾的意見后,我們就連片發展油茶,可是山勢特殊不能采取機械作業,就先修通寬5米、長3公里的公路,再抽槽整地;與黃柏山相連的香子崗村,我們發展了2000畝的杉木林基地,英窩、新坳兩個村屬高寒山區村,很適宜茶葉生長,我們便在這兩個村分別發展500畝和300畝的茶葉基地;汪埠村地處灌河岸邊,土壤肥沃,適宜速生白楊生長,我們便在這里種植800畝的速生白楊;新店村有1000多畝的次疏林,我們改造成油桐基地。廊道建設、村鎮綠化也都因地制宜,結合實際,作出了具體規劃,使造林綠化工作步入了規范化、標準化軌道,為提高林業建設質量和成效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是真抓實干。大會戰一開始,150多名的鄉村干部及抽調人員一律實行簽到制度,施工期間認真把好各自負責區域的工程質量和進度,適時開好現場會、督戰會、小評會。大家以身作則,坐鎮指揮,早出晚歸,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與群眾同甘共苦,沒有一名同志埋怨叫苦的。每個村每天都有上百人參加勞動,許多返鄉年輕人脫掉西裝革履扛著工具上了山,有的村為了完成任務,臘月二十八那天還組織人員在山上施工,有的群眾自備干糧,在山上起灶做飯。山上山下,道路旁,溝畔邊,房前屋后,處處紅旗招展,人頭攢動。石船村從動員會后的第二天為了抓時間搶進度,租賃兩臺挖掘機不間斷地干了兩天兩夜。工會、婦聯、共青團、民兵等群團組織也是這次春季林業生產的生力軍,他們充分發揮各自作用,通過采取營建“三八林”、“民兵林”、“青年林”、“少年林”等多種形式,把社會各階層、各團體的人員發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全鄉林業建設中來,掀起宣傳全民植樹造林的高潮。鄉廣播電視臺在山上架起喇叭,現場報道好人好事,晚上將拍攝到的典型鏡頭插播在本鄉自辦節目里,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三是突出實效。在整個施工期間,縣鄉技術人員分工協作,全程跟蹤監督,始終堅守在工地,隨時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發現未達到標準的,一律要求返工修復,臺地未整好的不予驗收,不準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各村在整體工程大頭落地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對已形成的臺地和開挖大穴開展“回頭看”,確保工程質量。對重視不夠、人員不足、質量不高、進度緩慢,影響整個工程進度的村,當場責令立即整改,堅決不留任務死角、質量死角,確保任務落實,質量達標。
三、彰顯一個“特”字,努力打造春季林業生產新亮點
一是發展特色林業。鄉是個山區鄉,人均只有三分田,卻有六畝山,山場資源豐富、林果種類繁多,為我鄉發展特色林業提供了良好基礎。希望在山,成功在林,前些年發展了大量的板栗,可是隨著市場的變化,板栗價格一跌再跌,農民本喪失了發展的信心,針對這一情況,國家提出了能源林發展戰略。尤其是消費者對綠色油類的渴求十分強烈,茶油又是當前世界三大品牌油之一,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我鄉的農民有著油茶種植的傳統習慣,現存面積約1.8萬畝,市場價格不斷攀升,鄉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發展壯大山區豐富的油茶產業,實行低產林改造,實行板栗、油茶、茶葉間作套種,提高林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對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二是解決“特別”問題。當前制約林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就是投入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鄉黨委、政府形成了一套符合我鄉實際的“政府出錢整地,林業部門規劃,專業隊伍栽植,鄉村兩級管護,最終百姓受益”的新機制。一是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吸引社會能人投資林業生產,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對新建林地實行以拍賣、租賃、承包為主,農戶分散經營為輔的管理模式,確保荒山有人造,林地有人管,造一處,成林一處,收益一處。二是按照《省義務植樹條例實施辦法》的規定,要求每一個適齡公民每年植樹不低于3—5株,動員群眾自覺參加兵團作戰或搞好四旁植樹。三是采取財政投入、項目傾斜,對農戶新造林給予負責提供苗木,并協調金融單位優先為造林戶提供貸款,解除造林戶的后顧之憂。公務員之家:
三是做好“特別”工作。首先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由于臨近春節,為了抓時間搶進度,我們教育廣大鄉村干部要增強發展林業生產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淡化節日觀念,站在講政治、講黨性的高度來努力實現2010年林業工作“開門紅”。其次,解決好勞力問題,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取消了“兩工”,我們針對“雙節”臨近,大量農民工返鄉,剩余勞力相對較多,通過宣傳教育,發動返鄉民工積極參加勞動。
雖然我鄉春季林業生產工作已初步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離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和與兄弟鄉鎮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決心乘這次會議的東風,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搶抓機遇,堅定信心,真抓實干,銳意進取,為完成全年林業生產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國際貿易中規避風險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農業企業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