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干部加強資源管理會上講話

時間:2022-01-03 04:44:00

導語:水利干部加強資源管理會上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干部加強資源管理會上講話

加強水利工作薄弱環節建設、加快民生水利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水利改革、加強水利管理的攻堅階段,也是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重要時期。水利系統將持續推進市委文件中明確的四大體系”建設,大幅度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大幅度提升水利抗災減災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頻繁發生、被動受災、損失巨大的問題,實現水資源的綜合治理;大幅度提升水資源管理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管理粗放、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的問題,實現水資源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大幅度提升水利科學發展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的問題,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完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務的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加快山洪災害防治步伐。大力推進青衣江、大渡河流域堤防工程建設,重點完成雅安城區青衣江、周公河、濆江河、隴西河“一江三河”及各縣城區重點河段堤防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列入規劃的20條中小河流的38個治理項目,新建堤防75千米。三級以上堤防達標率為80%,城市城鎮防洪達標率為70%,洪澇災害損失率0.28%,山洪災害治理縣8個、抗旱水源工程建設8個及旱情監測點20個。

(二)著力加快民生水利建設。積極推進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有條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網,發展城鄉一體化供水。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落實管護主體,加強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項目按集體建設用地辦理,確保土地供應,對建設、運行給予稅收優惠,供水用電執行農業排灌用電價格。到2015年,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40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0%,基本解決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1.4萬噸,產值1.6億元,幫助農民人均增收15元以上。

(三)著力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益。“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建成永定橋水利工程、銅頭引水工程、九龍水庫和南郊水廠備用水源工程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完成好“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和“再造一個成都平原”規劃的項目,完成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糧食生產重點縣、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省市新農村建設示范片。新增供水能力1.5億立方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1500萬立方米。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雨水集蓄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規水源工程建設。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45。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有效保護體系基本建立。

(四)著力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十二五”期間將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科學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三條紅線”;突出抓好水資源費征收、使用與管理,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監督管理,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節水型社會建設四個重點;實現水政水資源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基本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區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全面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額指標體系,強化節水考核管理,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主要入河污染物限排總量4206萬立方米,水功能區達標率100%、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達標率7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10%;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總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制度,重點地區河段水體質量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五)著力強化水土保持與河湖生態修復。“十二五”期間,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狀態和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計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控制在4000平方公里以下。重點地區河湖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生態得到一定程度修復,新增河湖生態修復面積85平方公里。

(六)著力增強依法治水管水能力。進一步規范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完善水法規體系,完善計劃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水資源價格體系,加強執法力度。全面推進水利綜合執法,加大對非法取水、非法采砂等水事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河湖管理,嚴禁建設項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健全預防為主、預防與調處相結合的水事糾紛調處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水庫移民安置工作,深入落實后期扶持政策。完善水利安全監督管理制度。

(七)著力完善水利管理和建設機制。深化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發展。加快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農村水利建設新機制。完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人員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進一步深化各水管單位內部改革,強化水管單位內部管理機制,確保健康、和諧發展。推動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實現全市有效灌溉面積全部由農民用水戶協會參與管理。

(八)著力推進水利行業能力建設。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全面完成七縣一區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系統和水資源監測系統建設,加快建設市級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我市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系統,力爭在2015年覆蓋全市縣管以上的所有河流。完成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設二期工程建設,進一步分析全市水土流失特點,提高全市水土保持監測能力,建立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模式。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利管理和工程運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加大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調整、優化人才結構,培養和引進緊缺的專業人才和骨干人才,不斷優化人才隊伍,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整體素質高、創新能力強、思想品德好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為水利發展和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年水利踏上新征程

年是建黨周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一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以樞紐為綱,于極地奮起”戰略新思路,推動各項工作落實。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項目儲備工作。要吃透中央和省上政策的精神,吃透雅安的實際,深入研究、認真梳理、及時對接,準確把握政策的支持范圍、原則、方向和重點,超前做好相關專項建設規劃。要用足針對性政策、用活差別性政策、用好普惠性政策。要注重做好特殊政策的“放大”、“疊加”、“輻射”和“嫁接”工作,同時注意與省、水利部的“十二五”規劃對接,使所有項目都能進入中央和省上規劃。截止目前,我市已銜接落實“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人口48.71萬人,中央投資近2億元;落實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近5億元投資。

二是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永定橋水庫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度。銅頭引水工程和九龍水庫工程確保年開工建設。全力推進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市級中心項目建設,加快防汛指揮信息平臺建設。

三是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設。切實加快農村安全飲水項目,滎經、天全、雨城、名山四縣(區)-年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雨城、名山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名山小農水縣項目等民生水利工程的建設進度。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95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8萬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平方公里,新建和整治堤防24公里。完成水產品產量12040噸,漁業總產值達12280萬元。

四是加強防汛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防汛基礎建設,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主的各項防汛責任制,繼續完善防汛抗旱預案,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完善聯席會商、工作協同和信息共享機制,加大汛前、汛中、汛后防汛檢查工作力度,加強工作創新,加強防辦能力建設,增強快速反應能力。按照安全工作“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監管力度,加強涉水項目建設管理,嚴格項目審批、招投標備案,開工報告審查、竣工驗收等基本建設程序,把涉水工程的生產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五是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年計劃在下屬事業單位選調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機關水利專業隊伍;計劃公開招聘法律、會計等專業人員,充實機關管理力量;計劃對各縣(區)水務系統股(所)長以上人員進行涉水法律法規、招投標管理、基本建設程序、項目資金管理、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業務培訓,提高現有人員的綜合素質。

六是認真做好水利普查各項工作。年是水利普查的關鍵之年,各級普查機構要精密部署,周密安排,抓緊健全機構人員,保證普查隊伍的數量和質量;抓緊培訓縣級普查隊伍,保障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抓緊落實普查經費,確保水利普查經費足額落實到位;抓緊部署清查登記工作,確保清查登記工作不重不漏;抓緊做好宣傳動員,營造和諧的水利普查氛圍。

同志們,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肩負著歷史的重任,承載著人民的期盼,讓我們團結起來,努力拼博,奮勇向前,共同創造我市水利事業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