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大會講話稿

時間:2022-02-15 09:41:00

導語: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大會講話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大會講話稿

同志們:

一會兒,書記同志還要做重要發言,希望大家認真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當前形勢,進一步增強推進“兩轉雙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盟委、行署著眼于解決全盟草原生態惡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牧民增收困難等“三牧”問題,作出圍封轉移、“一轉雙贏”直至“兩轉雙贏”的戰略部署。從圍封轉移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十屆五次旗委擴大會議提出“轉變、調整、開放”的發展思路以來,我旗通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了工業反哺畜牧業的能力,逐步完善了“兩項基本制度”和基礎建設、畜種改良、飼養管理、產業化經營、人口轉移等“五項重點措施”為主的圍封轉移戰略基本框架,提出了畜牧業“六大基地”和“四帶四區”等戰略目標。年我旗巴音圖嘎嘎查被確定為全國社會主義牧區建設試點以來,又提出了以“一個不變、兩個堅持、三個發揮、四個整合”的發展思路,草場整合、規模化經營等全新經營方式開始實施,向現代畜牧業邁出堅實的步伐。在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牧區經濟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思想認識全面提高。通過組織牧民出國考察、赴發達地區學習、現場觀摩、舉辦“”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引導,牧民思想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接冬羔、早春羔和縮減牲畜、劃區輪牧、養殖西門塔爾牛等新的生產經營方式被廣大牧民逐步接受,畜牧業開始由數量向質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針對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牧民成立了合作經濟組織;部分牧戶開始從事非牧產業經營,乃林郭勒旅游度假村、“烏博民族工藝制品廠”、民族服飾和餐飲等一批牧民興辦的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特別是通過轉變發展觀念,加快經濟轉型,確立了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提升壯大了縣域經濟實力,擺脫了長期以來對畜牧業的依賴,以城帶鄉、以工帶牧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了牧區工作的全面進步。

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取得成效。近年來,我旗相繼出臺了引進西門塔爾牛、接冬羔、早春羔、種公羊管理等優惠政策,對于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起到了至關重要地推動作用,實施了畜牧業“六大基地”建設工程。建設劃區輪牧、黃牛改良等精品戶300個,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建設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1個。羊標準化畜群達到2000群,良改比重達到96%,較年分別提高6.44個百分點;良改牛發展到近47000頭,良改比重達到73%,較年提高48個百分點。大小畜商品率分別達到58.05%和93.29%,四年接冬羔、早春羔311萬只。采取有效措施扶持肉食品加工企業壯大,引進臺灣元盛60萬只冰鮮羊加工項目,多家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年加工能力達到200萬羊單位。年,在牧業年度全旗牲畜數量縮減近70萬頭只的情況下,畜牧業產值穩中有升,由4.9億元提高到5.2億元,較年增加3000萬元。

牧區人口轉移步伐加快。出臺了《扶持引導牧區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實施意見》,在醫療、教育、住房租房、就業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投資6000余萬元完成牧區中小學布局調整,通過引導民子女進城讀書、富裕戶進城置業、青年人進城創業、老年人進城養老,開發牧民商業開發小區新艾里商城等牧民能人進城工程,以及建設生態移民奶牛養殖小區、強化企業用工等綜合措施,從年至今轉移牧區人口2057人。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草場“三牧”制度基本覆蓋全部可利用草場,突出抓好“四帶四區”建設,禁牧面積800多萬畝,輪牧面積超過1000萬畝,清理非牧戶草場247萬畝。實施了額和寶力格百萬畝草場禁牧、生態移民、200個劃區輪牧示范戶等精品工程和沙源治理、水源工程等生態項目,遏制了草原生態總體退化趨勢,植被蓋度較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局部地區治理成效顯著。

牧民收入穩步提高。產業化經營兼之支牧惠牧項目、免征涉牧稅費、發展非牧產業、算帳理財等綜合措施,促進了牧民增收。年,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84元,較年提高金1700元。

新牧區建設開局良好。在去年完成各試點規劃的基礎上,我旗把新牧區建設工作作為今年三大重點工作之一,提出用于新牧區的建設資金不低于2000萬元、全國新牧區建設試點嘎查牧戶安全飲水率達到80%和牧戶實行劃區輪牧、風光互補設備安裝率、電腦入戶率達到30%的奮斗目標,提高了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畜種改良等方面的建設標準。投資1292萬元啟動“戶戶通”工程,ETS升級改造、安全飲水等一批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實施。按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要求,各蘇木鎮全面啟動本級試點嘎查建設工作。

通過多年實踐,我們初步探索出恢復生態、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雙贏”之路。但我們在“兩轉”、“雙贏”上還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與推進“兩轉雙贏”、建設現代化畜牧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在生態建設方面。雖然草原生態整體退化的趨勢得到遏制,但距離草原生態環境根本性好轉還有很大差距,部分地區草原退化仍在加劇。這里有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逐漸減少的影響,造成草場整體功能下降。同時,草場集約利用水平低,非牧戶和超載過牧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據保守估計,目前超載戶數約占全旗牧業戶數的7%,其中牧業大戶約占70%。草原生態保護和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在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方面。飼養管理粗放,先進生產經營方式推進難度大,家畜品種優化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這幾年黃牛改良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良種牛數量仍然偏低,與總體目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存欄母畜比重低,牛羊母畜比重不足90%、60%,而發達地區的存欄母畜比重幾乎達到100%。畜產品加工企業就地加工能力不高,與“不加工不出境”的要求差距較大。今年,截至9月10日我旗出欄牲畜162萬頭只,外流近90萬頭只,且訂單收購比重低。這說明,肉食品企業市場開拓能力、產業化帶動能力還不夠強,牧區經濟組織還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牧民增收渠道單一,增收幅度不大。雖然牧民收入在增長,但年均增幅不足9%,主要收益仍然來自于畜牧業,且畜牧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升,生產成本加大;工資性收入、產業化經營收入所占比例偏低,畜牧業科技含量、單產水平和畜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由于因病致貧、自然災害、不合理消費等因素,貧困戶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增收難度較大。

牧區人口轉移工作還存在許多困難。我旗牧區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較低,相當多的牧民思想觀念仍然比較保守,轉移牧區人口難度很大。宣傳引導、落實政策、強化培訓、創造就業崗位等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當前,我旗牧區工作正處在一個歷史性轉變的關鍵時期。通過全旗上下的不懈努力、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實際的解決“三牧”問題的發展思路和有效方法,這就是加快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和轉移牧區人口、努力實現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牧民收入的“雙贏”目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兩轉雙贏”。這是指導我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牧”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也將成為我旗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主旋律。對我旗這樣一個傳統的牧業大旗來講,解決“三牧”問題任重而道遠,推進“兩轉雙贏”和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對“三牧’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要有足夠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注重政策的連續性、措施的配套性和操作實施過程中的創新性,堅定不移地推進“兩轉雙贏”,因地制宜地解決好“三牧”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

二、扭住“兩轉雙贏”,全力以赴推進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進程

我們仍處于向建設養畜、集約經營、質量效益型生產方式的轉變階段,所面臨的諸如生態環境、牧民增收等困難和深層次的矛盾,需要我們繼續扎實推進“兩轉雙贏”戰略,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我旗特色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道路。

(一)以“兩項基本制度”為核心,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草畜平衡、全面休牧、普遍輪牧、局部禁牧制度是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根本性措施,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

草畜平衡制度。在牧區主體經濟仍是畜牧業的情況下,如果不解決超載過牧問題,牧民以最經濟、最簡單的方式能夠獲取利益,就難以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就無法實現生態環境、畜牧業生產和牧民增收三者協調發展的目標,因此說,草畜平衡是當前牧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旗雖然總體上雖然基本能達到草畜平衡的要求,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實施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一是暖季超載問題。由于仔畜繁成,畜群規模擴大,普遍存在超載現象,特別是牧業大戶。今后,在暖季草畜平衡方面,要根據前四年的草場載畜量,核定出比較合理的標準。二是冷季超載問題。部分牧戶飼草儲備不足,與存欄牲畜數量不成比例,要依據牧戶貯存飼草量來核定載畜量。三是區域性局部超載。大戶即使不超載,由于畜群規模過大,對草場的破壞程度大,相當于草場局部超載。為防止大戶因數量擴張而破壞草場,今后,牧業年度一個畜群點上的畜群規模一般應控制在600至700只羊單位左右,而且要合理調整畜群結構,因而要求大戶必須要早出欄、多出欄。落實草畜平衡制度、核定載畜量一定要與轉變生產經營方式、集約利用草場相結合,一定要統籌打草場培育、轉人減畜、輪牧、接冬羔等內容,做到更準確、更科學、更合理、更有利于引導牧民轉變生產經營方式。落實草畜平衡制度,還需要嚴格監督和執法,有關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今后我們在實績考核中要實行“一票否決”制。

劃區輪牧工作。劃區輪牧是科學、集約利用草場和保護草場的有效方式。我旗草場面積大,戶均草場面積近1萬畝,居全盟各旗縣之首。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推行劃區輪牧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因而我們今后的主推措施就是劃區輪牧,實行“常輪常休”。由于思想認識和其它客觀條件的影響,全面推行劃區輪牧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大力加強宣傳引導。生態、農牧、科技等部門要幫助牧戶搞好規劃,林水部門要做好牧區水利設施布局研究工作,進一步抓好水資源勘探和規劃,為劃區輪牧創造必要的條件,為實現“十一五”末全部劃區輪牧的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休牧工作。在春季休牧方面,國家舍飼禁牧項目接近尾聲,投資縮減,對明年和今后春季休牧工作勢必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措施、投入各等方面工作跟不上,很可能會不進則退,甚至會前功盡棄。開展明年的春季休牧工作,需要涉牧部門、蘇木鎮從現在開始認真調研,強化儲草工作,準確掌握牧戶劃區輪牧、基礎設施、存欄牲等情況,為春季休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禁牧工作。要因地制宜,結合功能區劃分工作進行。“四帶四區”要嚴格實行禁牧,繼續擴大范圍,加強管護利用;額吉淖爾生態移民工程的遷出區和封育區170萬畝草場要嚴格實行禁牧,繼續鞏固成果;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項目要嚴格實行禁牧,確保項目建設的成果;無水區要嚴格實行禁牧,逐步培育成打草場。按照上級的要求,今年我們將開展調研論證工作,編制全旗功能區劃分規劃,進一步細化禁牧區域,今后的項目要結合規劃統籌安排。

落實“三牧”制度需要大力引導牧民轉變重畜輕草的傳統觀念,樹立以生態環境為本、資源永續利用和以建設求發展的新觀念,走立草為業,建設養畜的路子。除“四帶四區”禁牧區打草場以外,要逐步圍封無水區域草場。牧戶要將承包草場的5%進行圍封培育成打草場,并通過聯戶經營、集中連片的方式形成規模,體現出經濟效益。流轉的草場,可以在嘎查的統一管理下,圍封成打草場。要切實加強對打草場的監督管理,確保打草場功能和用途,嚴格依照打儲草管理辦法,實行輪刈制度。同時,要大力推廣伏草青儲技術,進一步提高機械化水平,推廣牧草高密度捆綁技術;引進飼草料加工龍頭企業,開發天然牧草顆粒飼料、草粉、草餅等草產品。建設高產飼料地是草產業有益的補充,要結合電力和水源點布局進行建設,并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必須逐級上報,經旗政府同意、業務部門規劃后方可進行,嚴禁私自開墾,嚴禁在無水無電、生態好的區域進行,進一步加強對重大生態建設項目的管理,不斷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益,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力爭早日實現重點治理區域生態狀況全面好轉。要積極探索建立與促進牧民增收相結合的有效機制,改變項目資金投入方式,逐步推行政府適當補助、牧民競標建設和以獎代補運作方式,努力在重點地區和重點項目建設上取得新的突破,并使牧民在項目建設中得到勞動收入。

(二)以規模化經營為切入點,推動畜牧業又好又快地發展。畜牧業發展較快、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也是規模養殖發展較快、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調整結構、產業化和規模經營是相輔相成的,畜群結構、畜種結構、品種結構必須與規模經營結合起來,需要抓住幾個關鍵環節。

加快草場整合工作。整合草場是規模經營的前提,要本著政府引導、牧民自愿的原則,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性作用,堅持內部流轉的原則,使草地資源等畜牧業生產要素向牧區能人集中,重點推進適度規模的現代化家庭牧場經營模式,實現“”末整合1000萬畝草場的目標。整合的草場大、牲畜多并不意味規模經營,現代畜牧業才是規模經營的宗旨,那就是落實“兩項基本制度”、合理利用草場、優化品種、調整畜群結構、提高母畜比重、開展訂單收購、疫病防治等各項工作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形成一定的效益。如果達到這樣的要求,就可以享受政府出臺的草場整合優惠政策。整合草場一定要按照“四個整合”的要求集約利用,科學劃分草場功能,實現劃區輪牧。涉牧部門要加大引導、支持力度,在項目資金上給予傾斜。

轉變生產經營方式。要堅持不懈地抓好畜牧業基地建設,大力開展家畜品種優化工程,提高個體產值。以主打西門塔爾牛品牌的黃牛改良工作,是提高畜牧業產值和增加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盟委、行署的戰略決策之一。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堅持黃牛改良路線不動搖,堅持主打西門塔爾牛品牌的技術路線不動搖,加強調查研究,完善措施,引進和冷配并重,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認識、飼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羊提純復壯工作方面,要加強標準化畜群建設,抓好種公畜基地建設和種公羊管理,鼓勵企業從事專業化種畜養殖,力爭使全旗種公羊達到特一級標準,后備種公羊要達到25000只。接冬羔、早春羔順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是保護生態、促進牧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要繼續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扶持,并注重推廣飼養技術、母子分群飼養模式。

提高產業化程度。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關鍵,以完善帶動牧戶的組織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建設標準化生產的畜牧業“六大基地”為基礎,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強烏里雅斯太畜產品科技示范區建設,提高畜產品加工規模和水平。實施元盛60萬只冰鮮羊出口加工項目品牌帶動戰略,擴大出口;繼續推進肉食品企業升級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加強產地環境、生產過程以及加工包裝、市場準入等各個環節的全程監管,打造原產地和綠色品牌,力爭通過原產地標識認證和無公害食品認證,努力實現優質優價。以中天絨毛為龍頭,促進絨毛加工上檔次;以悅藝生物制品為龍頭,促進牛羊臟器、骨血、角、糞原料的綜合利用。全面提升草產業、馬產業,盡快擴張乳產業,創新壯大特色產業,提高整體帶動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面向龍頭企業加工需要和市場需求,以城郊育肥、規模化育肥戶建設為重點,以加強推廣應用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為核心,切實加強規模化育肥、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水平。

落實扶持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各項政策,全面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發展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增強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面向畜牧業、服務牧民的支撐和保障功能,促進龍頭企業與基地牧戶之間結成較為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使更多的牧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受益。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網上交易等現代畜牧業流通方式,進一步做好信息網絡建設工作。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合作,加快推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整合全旗信息資源,健全畜牧業信息收集和制度。各蘇木鎮、各部門要加快信息資料收集和報送工作。

(三)繼續加快牧區人口轉移步伐。在不斷提高畜牧業集約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在減少牧區人口上做文章。樹立“統籌、互動”的理念,將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重點工業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與轉移牧區人口、改善草原生態緊密結合起來。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引導和扶持牧區人口向城鎮轉移,使廣牧民群眾成為工業化、城鎮化的推動者、建設者和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成果的共享者。著力通過市場需求牽動、政策和項目扶持、輿論引導、典型示范和政府服務,推動牧區人口自主轉移和牧民自主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機制的形成。牧民轉移能否成功,教育培訓是關鍵。要加強與用工單位的聯系,根據市場和不同行業需求抓好定向技能培訓,增強就業能力。深入持久地開展好“牧區青年創業行動”和“陽光工程”等培訓活動,整合培訓資源,充實培訓內容,擴大培訓數量,確保培訓質量,使經過培訓的牧民具備轉移進城就業的思想準備和勞動技能。要合理安排財政支出,支牧資金的投入重點要放到轉移人口的培訓和安置上。要健全城鄉一體化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做到蘇木鎮有工作機構,嘎查有協理員,為外出務工牧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逐步建立工資保障金制度,切實解決務工牧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務工牧民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進一步完善“三項保險”制度。要切實加強牧區人口戶籍管理,堅決杜絕外地人口、城鎮人口流入現象的發生。

(四)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牽動性強,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我們的認識和經驗還不足,必須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新牧區建設的內涵,把握好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中的幾個關系。

一是縣域經濟發展與新牧區建設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發展牧區先進生產力是中心,促進牧民增收是核心,這些都必須依靠縣域經濟發展。沒有縣域經濟的大發展,新牧區建設就是無本之木、就是空中樓閣。對我旗來說,發展縣域經濟,工業是主導戰略,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牧區建設的根本動力和重要支撐,必須持之以恒抓工業,突出重點抓招商,以工業化提升城鎮化和畜牧業產業化水平,促進企業向園區集聚、人口向城鎮集聚、各類創業資源向能人集聚,全面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二是政府主導與牧民主體的關系。建設新牧區需要政府與牧民群眾的雙向互動,各級黨委、政府和牧區基層組織,是新牧區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廣大牧民群眾則是新牧區建設的受益主體和建設主體。我們要按照既要防止忽視牧民的主體地位,習慣用行政命令推動工作,以政府主導作用取代牧民主體作用的傾向;也要防止政府工作缺位,一味依賴群眾,放任自流。要正確把握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責,加強宣傳引導,向群眾講清楚黨的方針政策,幫助他們認識新牧區建設的前景,充分激發廣大牧民群眾參與新牧區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牧民由“要我建”變為“我要建”。特別是要注意幫助牧民消除認識上的一些誤區,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勵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搞“一刀切”、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不盲目攀比,以牧民是否滿意、是否贊成來衡量新牧民建設的實際成效,最大限度地促使政府與牧民群眾目標保持一致,實現主導與主體的最佳結合。

三是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新牧區建設內容豐富,涵蓋了牧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既要注重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硬件建設,更要注重文明行為的培育、牧區工作新機制的建立等軟件建設,做到“硬件”和“軟件”同步建設,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在硬件建設上,要從牧民群眾反映突出、要求迫切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入手,著力改善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給牧民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在軟件建設上,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牧民。要加強牧區文化建設,大力推進牧區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開展牧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牧民生活質量和牧區社會文明程度。只有從軟硬件兩方面整體上提高牧區的現代文明程度,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才能深入人心,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四是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的關系。新牧區建設量大面廣,而且各蘇木鎮差異很大,必須處理好整體推進與典型示范的關系,既要營造整體推進的濃厚氛圍,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著力抓好示范嘎查的建設,打造一批鮮活典型,以典型示范推動面上工作,使新牧區建設干有目標、學有榜樣。國家試點、自治區試點、旗級試點以及各蘇木鎮本級試點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加快建設;旗內可調控的相關建設資金和項目要向示范點傾斜,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示范點面貌發生明顯變化,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在抓好示范點的基礎上,各蘇木鎮要切實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科學規劃、分類指導,以促進牧民增收、提高牧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以發展新產業、建設新嘎查、培育新牧民民為目標,穩步推進“十有十無”建設。

五是著眼長遠與立足當前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牢固樹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思想,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區分輕重緩急,從規劃和示范抓起,從牧民群眾最急最盼又能夠做到的事情做起,干一件成一件,一步一個腳印地加以推進。要注重抓好環境整治,加大對牧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并采取以獎代補、以物代資等方式,對示范點建設予以扶持。要抓住國家基礎設施投入轉向牧區的機遇,認真研究上級政策,有針對性地做好項目編制申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項目,增加對我旗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三、提高領導能力,為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要強化領導。黨政主要領導必須拿出足夠的精力研究牧區工作、指導牧區工作不斷完善解決“三牧”問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創造性地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要充分發揮新牧區建設辦公室、轉移牧區人口領導小組的作用,統籌協調推進牧區工作。要形成例會制度,定期互通情況,交流經驗,查找問題,發揮好議事協調、研究對策和督促檢查作用。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多深入基層,多深入群眾,時刻關注牧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切身利益,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要把增加牧民收入作為牧區的中心工作來抓,以解決農牧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把增加牧民收入作為著眼點、把解決牧民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把牧民得到實惠作為落腳點,多辦好事和實事,讓農牧民得到實惠。緊緊圍繞脫貧致富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突出抓好整嘎查村推進、產業化扶貧、轉移培訓三項重點工作。要采取責任到人的措施,把增收指標量化,把增收措施細化,促進牧民穩定增收、貧困戶穩定脫貧。

二要夯實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各項任務,最終要靠牧區基層黨組織帶領廣大牧民民完成。必須以“三級聯創”為抓手,堅持不懈地加強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牧區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堅持圍繞發展選任干部,著力把那些公道正派、群眾基礎好、“雙帶”(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牧區“能人”充實進嘎查班子。推進“兩轉雙贏”、建設新牧區需要現代畜牧業的技術、政策、法規、信息等進入牧區,關鍵在于牧區黨員和基層干部通過培訓全面系統地掌握,并主動運用到“兩轉雙贏”的實踐中,帶動牧民群眾提高致富的能力。要有針對性、分層次地開展政策法規培訓教育,著力構建牧區黨員經常性教育、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努力提高牧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執行政策的能力、加快發展的能力、服務群眾的能力和維護穩定的能力。要從蘇木鎮和嘎查兩級領導班子的職能職責入手,制定完善的責任目標和考核獎懲機制,加強日常考核和年終考核,獎優懲劣,促使基層領導干部增強干事創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真正成為加快轉型和實現“兩轉雙贏”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的堅強戰斗堡壘。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牧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

三要形成合力。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是全社會的事業,要跳出“三牧”抓“三牧”,堅持以工促牧、以城帶鄉,動員各種社會資源參與新牧區建設,形成一個共同關心和支持牧區工作的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要逐步建立健全“領導聯系、部門包扶、企業援助”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推進的局面。各相關部門要明確自身在新牧區建設中的職責和義務,結合各自職能,加強協調配合,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投資、調配相關資源等方面向牧區傾斜。新牧區建設辦公室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職能,抓緊做好各相關職能部門涉牧項目、資金的整合。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投身新牧區建設,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新牧區建設的濃厚氛圍。

同志們,做好牧區工作,破解“三牧”問題,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兩轉雙贏”戰略,為推進社會主義新牧區和現代畜牧業建設進程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