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
時間:2022-10-16 05:18:00
導語: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和加入WTO的形勢發展,我國迎來了旅游產業勃興的春天。各地適時提出了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創建優秀旅游城市的戰略目標。因此,如何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是各地必須思考和解答的重要課題。我認為,解答好這個課題,必須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正確處理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各種關系,堅持旅游業與經濟發展、資源保護與開發、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有機結合,促進旅游產業迅速壯大發展。
一、堅持搞好旅游業與發展區域經濟相地合、努力把旅游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
旅游業是發展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它涵蓋了行、游、吃、住、購、娛等要素,是產業關聯度極高的混合產業,旅游業與區域經濟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各地必須跳出旅游業僅僅是開發歷史人文景觀資源的誤區,把發展旅游產業放到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中去,與其它產業相融合,形成各類旅游體系和服務體系。一是建立旅游農業體系。就襄樊市而言,重點開發以南、保、谷綠茶和棗陽漢光糧液,帝王泉等為主的綠色飲品;以棗陽、老河口等縣(市)桃、梨、蘋果為主的觀光型農業;以襄陽肖灣、棗陽張灣高科技農業示范園為主的農業旅游項目吸引游客。二是建立旅游工業體系。發揮現代工業文明優勢,推動旅游工業的興起和發展,諸如東汽基地、高新科技開發區、福田汽車公司、金蘭集團等企業堪稱一流,過去接待的都是官方或國內外友好人士,現在要按市場化方式進行開發和運作,向廣大游客開放。三是建立旅游交通體系。實行周五工作制以來,人們每年法定休息日就有120多天,占全年三分之一的時間,為人們旅游休閑提供了時間保證。汽運、鐵運、水運等交通部門要敏銳洞察旅游商機,不斷延伸旅游鏈,強化管理和服務質量。四是不斷強化城市品牌,提升旅游服務功能,對能展示城市風采的文化、園林、休閑等項目要與歷史遺跡開發利用相融合,相互輝映,比如,距今6000年前的棗陽雕龍碑古文化遺址、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劉秀故里白水寺的建設開發、文化底蘊深厚,使游客一到襄樊就能全身心感受到高水平的文化品位。通過旅游業帶動相關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努力使襄樊成為中西部地區的旅游經濟強市。
二、堅持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相結合,打響各地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并重,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保護的方針,實現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襄樊作為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極其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古隆中、襄陽古城、白水寺、雕龍碑古文化遺址、米公祠、習家池、魚梁洲等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是襄樊開發旅游的王牌資源,是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首先要保護好,其次是充分開發利用,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辯證統一。
發展旅游產業必須加大資源開發力度,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旅游精品名牌。當前,襄樊旅游景點多而分散,沒有形成網絡,沒有形成在國內外打得響的品牌,要充分挖掘人文、自然資源、推出古隆中、襄陽古城、白水寺、雕龍碑古文化遺址等景區為代表的人文景觀精品和棗陽熊河風景區、谷城薤山、保康溫泉、南漳水鏡莊等為代表的自然景觀精品,使各景區有機結合,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優勢,通過塑造精品名牌,構筑立體宣傳促銷模式,把具有襄樊特色的旅游精品名牌推向國內外。
三、堅持旅游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相結合,樹立良好的旅游產業形象
旅游硬、軟件建設是一個地區旅游綜合水平的標志,是區域旅游產業形象的重要體現。加強旅游硬件建設開發是樹立產業形象的重中之重,務必要按多元化、市場化方式運作。當前,襄樊城區及各縣(市)區的旅游總體規劃已陸續出臺,它是近一個時期指導旅游硬件建設的藍圖,重點抓好隆中標志塔樓、諸葛亮成才之路形象化建設,參與性、娛樂性項目,香水河七彩瀑布群建成休閑游樂區,薤山開發成一個綜合性旅游度假游樂區等。襄樊市星級飯店比較多,但三星級以上的飯店不多,一定要抓住機遇,改造一批賓館飯店,建設好對外窗口。同時,還要加大旅游商品、工藝品、食品飲料。紀念品的開發,立足本地市場,逐步向外地旅游市場擴展。
加強旅游軟件建設是樹立產業形象的關鍵,要逐步實現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一是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市場型旅游產業人才。一方面要引進一批懂專業、善管理的高級業務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舉辦管理人員、導游人員培訓班,加強專業化知識以及WTO有關規則的宣傳教育;同時還要在實踐中鍛煉一批人才。二是強化旅游行業管理,要按照旅游管理條例等行業管理法規制度,對旅游景區(點)、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市場、旅游從業人員等,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推動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三是著力提高旅游服務水平。要以開展賓館飯店升級達標、景區(點)升A級等活動為載體,克服服務程序,服務標準不到位等現象,全面提高服務質量,以嶄新的姿態和良好的形象與國際旅游服務接軌。
四、堅持中心景區(點)建設與分散景區(點)建設相結合,大力構建完整的區域旅游體系
各地旅游總體規則、建設、開發、營銷,要充分體現重點與一般、整體與局部的原則。就一個地區而言,中心景區(點)建設是龍頭是重點,分散的景區(點)建設是龍身是一般;中心景區(點)建設是主要矛盾,分散的景區(點)建設是次要矛盾。必須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抓住主要矛盾,妥善外理好次要矛盾,從而防止工作的片面性。襄樊市在旅游景區(點)的建設、開發過程中,把襄樊城區作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的改造,修復了昭明臺、仿漢一條街、古城墻、諸葛亮文化廣場等景點,這些景點的相繼建成,為襄樊增添了光彩,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強了城市的吸引力。但各縣(市)區的旅游景點建設顯得滯后,長此以往,襄樊市景區建設也就只見龍頭,不見龍身;只見皓月當空,不見繁星滿天。相反,有了各地旅游景點的輝映、襯托,襄樊市才真正成為中西部地區的旅游航空母艦。
區域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市場營銷等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分割。一方面要把各地景點開發、建設,放在整個區域旅游的大格局中去統籌考慮,以形成完整的旅游體系。另一方面,在旅游市場營銷中,在挖掘推銷中心區歷史人文資源的同時,要大力拓展周邊的旅游資源市場。襄樊市要把地處所屬縣(市)的劉秀故里白水寺、雕龍碑古文化遺址、佛教文化遺址白竹園寺、道教文化遺址、唐梓山等等,一并納入襄樊市旅游熱線之中,借國內大旅游線、大景區、逐步帶熱帶活小旅游線、小景區,龍頭帶龍身,一活百活。
五、堅持利用內資與吸引外資相結合,多措并舉突破旅游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
旅游業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的產業,政府的投入十分有限,必須轉變觀念,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場的手段,既要重視向國外開放引進資金,也不要忽視國內特別是民間籌集資金,要貫徹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方針,多措并舉突破制約旅游業發展的瓶頸。一是拓展市場融資渠道,引導全社會辦旅游。要積極主動進入資本市場,籌措國內資金。要利用股票上市,債券發行、項目融資、股權轉換、產權置換等多種融資渠道,引導全社會興辦旅游產業。二是對小景區、景點項目采取賣斷經營權,轉讓、租賃、資源折股等多種形式,加快盤活存量,整合資源。三是積極鼓勵民營企業以及個體私營企業進行開發,對大的旅游投資項目要采取參股控股,經營權拍賣等方式,廣泛吸引資金。四是推進各景區(點)公司化,實行景區(點)經營市場化。五是利用優惠政策引進外資。各地要制定更加靈活的優惠政策,引進外資。通過各種招商洽談會和因特網等信息網絡,招商引資信息,推介本地旅游招商項目,吸引外來投資。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要搶抓機遇,加強與跨國公司、財團的聯系,積極引進外資,發展旅游產業。
六、堅持旅游項目建設與管理相結合,構筑與區域大旅游發展相適應的建設管理機制
旅游業的各種項目建設是基礎,管理是保障,一定要堅持建管并重的方針,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一個地方的旅游項目建設再好,設施再完善配套,如果管理不好,就會人為的破壞縮短旅游硬件的壽命,造成損毀資源和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克服重建輕管的現象。一是各地要像抓經濟工作一樣,組成強有力的旅游建設管理領導專班,明確職責、常抓不懈。二是旅游主管部門要強化管理職能,依法行政,加強行業管理,搞好服務。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法行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場。要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各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尤其是加強各類旅游節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