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問題及投資制度創新
時間:2022-11-16 03:16:00
導語: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問題及投資制度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資金運用問題已成為制約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目前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存在明顯的問題,因此,必須借鑒國外保險資金的運作模式和投資渠道,開展保險投資制度創新,提高我國保險行業的競爭力。
一、問題的提出
近兩年來,保險資金的運用_直是理論界和保險業的共同話題和關注焦點。隨著我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可運用的保險資金的總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帶來的問題是,如果不能以較高的投資收益彌補潛在的、日益增大的承保虧損和利差損,保險業將面臨被動局面。而隨著我國加入,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及產生的競爭,也迫切要求我國保險公司提高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從而能夠降低保費、減輕保戶負擔、提高自身應付風險和承保的能力,進而提高競爭力
從前瞻的角度看,發達國家的保險保障制度相應發達,居民儲蓄率普遍低于,而我國“銀行大、保險小”,保險業發揮的金融作用尚不夠。據調查,銀行信貸中以養老、教育、防病、防失業為動機的占一半,這些長期資金與保險業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和可替代性。隨著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保險業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有巨大的空間,這也要求保險業具備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
自年國內保險業務恢復以來,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經歷了初期的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年,為無序投資階段,房地產、有價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年以后,進入逐步規范階段,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形成了金融行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金融各子市場分割的嚴格分業模式,此后又逐漸放開對保險行業投資的限制。目前我國的保險資金的運用存在明顯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保險資金的收益率明顯偏低。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年全國保險業保費收入達億元,比上年增長。但保險資金運用卻不理想,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年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率為,××年減少至,××年有所好轉,但××年上半年又出現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外部環境的約束和政府的管制,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并且存在較大的風險,進而導致保險資金的利用率低。當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買賣金融債券、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國債回購、買賣證券投資基金。到目前為止我國各保險公司的資金主要用途之一還是銀行存款,由于利率深幅下挫,盡管最近有所上升,但銀行存款的利息仍遠不能使保險資金增值;政府債券也是保險資金的另一個主要投放渠道,而債券市場風險凸現,交易所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幅度接近;在中國的證券市場,由于結構性和市場基本面的原因,正經歷漫漫熊市,各證券投資基金價格大幅下跌,對各保險公司的業績影響很大。
二資金運用規模迅速擴大,資金運用壓力明顯增大。××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億元,總資產達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億元,同比分別增長、和。在資金運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金運用的集中度也不斷提高。例如,中國人壽的資金集中度從年的提高到了××年的。保費的快速增長以及資金集中度的提高,導致資金運用的壓力增大,巨額資金需要尋求出路。數據表明,目前除了協議存款、債券、基金等投資品種之外,保險業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資金高達億元,占可運用資金余額的。
三保險資金運用的潛在風險不斷積累。現有資產組合的利率風險較高。從目前保險公司投資的資產結構看,銀行存款、債券加上回購在總資產中的占比高達,這些固定利率產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貨幣政策和利率走勢的影響十分明顯。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資產負債失配現象嚴重,存在著較大的再投資風險。保險資金中以上為壽險資金,壽險資金中約以上是年以上的中長期資金。保險負債的特性要求資金運用在期限、成本、規模上與其較好地匹配,以滿足償付要求。但由于現有投資工具缺乏、投資品種單一、投資期限較短,資產與負債失配現象十分嚴重,姑且不考慮收益率失配的因素,期限失配的狀況粗略估計也在以上。各家保險公司目前辦理的協議存款大部分是年期,到期日集中度過高,存在再投資風險。
系統性風險正在集中放大。由于投資渠道受限,保險資金運用集中在幾個有限的品種上。協議存款占全部可運用資金的比例超過;保險業在基金市場的投資達多億元,約占基金市場現有規模的/;債券的中長期品種大部分為保險資金持有。由此可見,單一品種在保險資金組合中的占比過高或占市場規模比例過大,系統性風險呈上升趨勢,一旦發生市場波動,保險投資的安全和收益將受到嚴重影響。
四基礎管理的壓力開始顯現。在資金壓力不斷增大、市場風險不斷涌現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中的投資決策、風險控制、人才隊伍以及信息技術系統等方面都經受了檢驗,保險公司現有的資金運作體系在市場反應能力、風險控制、管理效率等方面也受到了嚴峻考驗。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