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鄉經濟發展會領導發言

時間:2022-01-09 03:39:00

導語:全鄉經濟發展會領導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鄉經濟發展會領導發言

同志們:

今天在鎮召開的這次會議,既是座談會,也是現場會,主要是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創新突破,推動鄉域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剛才,實地觀摩了鎮的五個開工項目,聽取了有關情況介紹。鎮在項目建設、社會穩定、結構調整等方面走在了全縣前頭。概況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鎮干部群眾精神狀態好,發展熱情高。全鎮上下呈現出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分管負責同志帶著干、親自干,介紹情況如數家珍,體現了親力親為、扎實務實、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拼搏進取、積極作為、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二是鎮開工項目比較多,發展后勁比較足。實施了城區綠化、水系、道路和社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上了鑫興橡塑再生膠及內胎生產、凱亞再生資源廢舊鋼鐵處理及金屬鑄件項目等循環經濟項目,開工了宜坤、國安、華盛等一批化工項目以及金源物流、博安倉儲二期等物流業項目,對增強鎮工業園的承載能力、解決民生問題、增強發展后勁都具有較強的拉動和支撐作用。三是鎮推進落實的力度大,工作效率高。鎮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時,具體聯系推進一個企業、一個項目或一項工程,有規劃方案,有實施計劃,有質量要求,工作效率高,推進速度快。鎮敢為人先的思想境界和精細管理的經驗做法,值得其他鄉鎮(街道)、縣直部門學習借鑒。關于下一步的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切實增強發展壯大鄉域經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鄉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發展壯大鄉域經濟,不僅是一個鄉鎮(街道)區域發展的問題,更是一個關系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第一,鄉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街道)在行政管理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特殊地位,鄉域經濟是國民經濟中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基本單元。目前,我縣的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鄉域經濟發展的速度還不夠快、質量還不夠高。從最能體現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地方財政收入來看,年鄉鎮(街道)地方財政收入為1.94億元,僅占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1.5%;增幅21.61%,落后于全縣增幅7.49個百分點。只有鄉域經濟發展了、農村繁榮了、農民富裕了,才能真正實現全縣解困變強、富民強縣的目標。對鄉域經濟在全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現狀,各級各部門務必要有一個足夠的、十分清晰的認識。

第二,發展鄉域經濟是實施黃藍兩大戰略、實現跨越崛起的重要舉措。當前,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在東營交匯融合,為縣帶來了千載難逢、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搶抓黃藍戰略機遇,積極作為,在加快追趕中實現跨越崛起,是我縣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基調和奮斗目標。縣經濟開發區、鎮工業園、利北濱海經濟園和中部高效生態農業園“一區三園”是我縣對接黃藍兩區建設的主戰場,也是全縣經濟建設的主陣地。從地理布局上看,“一區三園”主要分布在鳳凰城街道、鎮、刁口鄉和鹽窩鎮等四個鄉鎮(街道),占據半壁江山;從所占比重上看,年,“一區三園”新上重點產業項目37個,完成投資6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產值、利稅分別占到全縣的90%以上,地位舉足輕重。只有搶抓黃藍兩大國家戰略機遇,大力發展鄉域經濟,盡快提升“一區三園”的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才能做大做強我縣經濟總量,才能在黃河三角洲19個縣(市、區)和省半島藍色經濟區51個縣(市、區)中爭名次、往前趕,才能實現跨越崛起的發展目標。

第三,發展鄉域經濟是壯大鄉域財力、解決民生問題、推動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一個區域,如果沒有財力支撐,就沒有能力去保障和改善民生;老百姓如果長期得不到實惠,不能安居樂業,信訪問題、治安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只有不斷發展壯大鄉域經濟,有效解決民生問題,使發展的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百姓,使一些矛盾和問題得到及時有效地化解,才能樹立黨委、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才能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發展、推動發展的積極性。當前,由于鄉鎮歷史欠賬比較多,保工資、保運轉的壓力還比較大。要解決鄉鎮(街道)無錢辦事、無力辦事的難題,妥善解決民生問題,就必須要加快發展鄉域經濟,培植財源,增加收入,壯大財力,為和諧穩定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資金保障。

第四,發展鄉域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實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戰略任務和發展主線。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層次不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資源制約和環境壓力大等矛盾和問題,在鄉域經濟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和突出,迫切需要把加快鄉域經濟發展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任務來推進來落實,用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思想來指導鄉域經濟建設,在加快鄉域經濟發展中促進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圍繞“六大產業”,培植龍頭企業,拉伸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推動一二三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就一定能夠實現鄉域經濟的創新突破、后發崛起。

二、創新謀劃,快速突破,努力推動鄉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加快發展鄉域經濟,必須做好“創新、突破”文章,理清工作思路,發揮現有優勢,挖掘發展潛力,著眼長遠科學謀劃,立足當前快速突破。

(一)要著力解放思想,提升發展境界。境界決定水平。當前,區域發展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地都在搶抓機遇競相發展,發展勢頭迅猛,給我們帶來了空前的壓力。面對大好機遇和激烈競爭,必須解放思想,以高人一籌、先人一步的境界和氣魄,努力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根據縣委統一部署,縣直機關正在深入開展“找差距、抓機遇,促發展、爭排頭”大討論活動,待村“兩委”換屆完成后,鄉鎮(街道)和農村也要全面開展這項活動。開展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全縣上下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正視差距中搶抓機遇,在積極作為中爭當排頭,形成萬眾一心推進發展的生動局面。各鄉鎮(街道)要以即將開展的“找差距、抓機遇,促發展、爭排頭”大討論活動為契機,對照先進找差距,解放思想抓機遇,明確自身定位,樹立追趕標桿,鎖定目標,加快趕超。比如,鎮將勝坨鎮作為追趕標桿,提出用三年時間實現地方財政收入、城鎮建成區面積、農民人均純收入“三個翻番”的發展目標,決心大,信心足,發展勢頭強勁。其他鄉鎮(街道)也要立足實際,選擇資源條件有可比性、產業特色有相似性的先進鄉鎮(街道)作為學習對象和追趕標桿,深入分析自己與追趕目標相比,到底差距在哪里,怎么去追趕,一一列出單子,建立臺賬,千方百計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理清發展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實現鄉域經濟大發展,必須著眼長遠科學謀劃,立足當前快速突破。在發展布局上,要突出以產業為紐帶和依托,對鄉村布局、農村社區布局和產業園區布局進行戰略規劃,優化人口與資源配置,促進生產要素集中;在發展定位上,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經濟實力和人文條件,發揮比較優勢,明晰主攻方向。一是加快工業發展。與兄弟縣區相比,縣落后就落后在工業上,希望和潛力也在工業上。各鄉鎮(街道)要以規劃為引導,進一步研究工業發展的重點,理清工業發展思路,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縣戰略。鳳凰城街道、鎮要繼續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盡快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鄉、鎮等傳統農業鄉鎮要加大資源開發和轉換力度,著力挖掘工業發展潛力,力爭短期內實現工業經濟的新突破。二是狠抓城鎮建設。城鎮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各鄉鎮(街道)要把推進城鎮化放在重要位置,科學規劃,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提升水平,努力在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上邁出更大步伐。要按照構建“一中心三組團”的城鎮化建設格局,全面提升鄉鎮駐地建設水平,重點培育鹽窩鎮、鎮、刁口鄉三大城鎮組團,逐步完善城鎮功能,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帶動鄉鎮駐地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加快城鎮化建設。三是突破園區經濟。園區是鄉域經濟發展的平臺和產業集聚的載體,牽動發展全局,決定發展后勁。要進一步明確“一區三園”的發展定位,不斷完善修訂分區規劃和產業規劃,整合土地資源,集中財力配套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迅速拉開發展框架,確保達到承載大項目的要求。各鄉鎮(街道)都要認真研究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建設工業集中區,打造各具特色的經濟園區。

(三)要突出工作重點,主攻項目建設。抓工作不能平推平擁,必須分清主次,抓住重點,集中攻堅。鄉域經濟要發展壯大,加大投資上項目是關鍵。全縣上下要進一步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項目攻堅年”行動為抓手,把項目推進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一門心思招項目、一鼓作氣干項目,使抓項目帶投入的熱潮持續升溫。一是現有企業膨脹。目前,宜坤化工、津博化工、金源物流等一批地方企業初具規模,成為支撐鄉域經濟的骨干企業。要扶持引導企業有序推進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協作配套水平,加快壯大產業集群;著力改造提升石化、紡織等傳統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強化企業家隊伍培養,實施科技創新和品牌戰略,膨脹企業規模,形成新的發展優勢。二是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借力發展、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要圍繞資源優勢抓招商,發揮農村勞動力、農副產品、自然資源等優勢,積極引進加工貿易、農產品深加工和資源開發項目,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要圍繞特色產業抓招商,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在擴張規模的同時,提升“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水平;要圍繞大項目抓招商,圍繞“六大產業”及現有產業鏈配套,重點引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引導要素資源向大項目、優勢產業集聚,為項目集群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三是發動全民創業。自去年全民創業動員大會以來,全縣的民間資本、智慧、人才等方方面面,已經由小到大、由點到面啟動起來,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總體上感覺,民間資本還沒有完全激發出來,創業潛能還沒有徹底挖掘出來,全民創業的空間還很廣闊。各鄉鎮(街道)要突出全民定位,發動全民創業,把市場主體定位于民營,壯大私營企業、培育個體大戶,促其盡快擴規模、上檔次、延鏈條,加快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

(四)要克服畏難情緒,破解發展難題。實現超常規發展,需要不走尋常路,需要新的機制體制,需要新的工作舉措。要著力強化市場運作觀念,改革因循守舊的傳統模式,堅持用發展的辦法破解前進中的難題,堅持用創新的精神培植發展新優勢,以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環境創新的大突破,推進鄉域經濟大發展。一是要切實克服畏難情緒,破除與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的思想障礙和思維方式,提升攻堅克難的勇氣。特別要深入研究黃藍兩大戰略賦予的土地、融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搞好科學論證和主動對接,積極爭取,加快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和難題。二是要健全完善推進工作落實機制,重點是大項目推進制度、產業發展推動制度、發展環境保障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靠嚴格管用的制度,保障各項改革創新、攻堅破難事項的有效實施。三是要積極“走出去”,黨政“一把手”要帶頭“走出去”招商引資,主動“跑上去”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借助外力助推發展。

(五)要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農業方面,各鄉鎮(街道)要在穩定糧棉生產的基礎上,著力引導群眾擺脫傳統種植模式,走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種植,大力發展畜牧、水產、瓜菜等優勢農業,擴大特色種養殖基地規模,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尤其是鹽窩鎮,要依托中部高效生態農業園,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和大棚蔬菜種植業,搞好畜產品大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大力發展健康養殖園區,打造綠色生態畜產品加工基地。工業方面,要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主動跟進、接替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的輻射,加快形成優勢明顯、規模較大、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和板塊經濟,走出一條適合本地實際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縣城駐地兩個街道、北宋鎮和鄉,要依托縣經濟開發區,重點促進石化、紡織等傳統產業升級,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石油裝備配套、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業項目,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區。鎮、鎮和鹽窩鎮,要依托鎮工業園,積極引進有機化工、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刁口鄉要依托利北濱海經濟園,加快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和濱海工業,著力打造低碳經濟園區。服務業方面,兩個街道和鎮、鹽窩鎮要依托區位交通優勢,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和中介服務業;刁口鄉要抓好濕地生態游、休閑體驗游和濱海觀光項目建設,打造全市生態旅游區的重要節點;其他鄉鎮也要發揮各自區位、資源和特色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果蔬采摘、農家樂等休閑觀光旅游,促進鄉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為鄉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實干興邦,空談誤國。要實現鄉域經濟的快速突破、發展壯大,關鍵是狠抓落實。各級要切實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轉變作風,提高本領,真抓實干,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要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作為鄉鎮(街道)的主要負責人,擔負著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職責。要適應崗位需要,引領區域發展,就必須強化實踐鍛煉、提升素質能力。首先,要提高市場運作和引領發展的能力。要經常分析宏觀形勢,認真研究經濟發展規律,善于從學習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真正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會用市場的手段籌集資金,用改革的辦法破除障礙,創造性地做好新形勢下的鄉鎮工作。其次,要提高組織協調和駕馭全局的能力。發展靠一個人不行,必須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上下溝通,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聯系內外,順暢各種關系,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不斷增強駕馭全局、化解矛盾糾紛、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要細化目標,狠抓工作落實。提高本領,增強干勁,最重要體現到推動落實上。各級都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改進作風,注重全程,下沉一線,確保各項任務落實。一要改進作風保落實。工作作風決定事業成敗。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干不好工作食不甘味、寢食難安的壓力感,把鄉鎮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發展的事當成第一位的事,拼盡全力抓落實、抓推進,真正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實。二要提高效率快落實。發展要提速,工作必須先提速。對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要態度堅決、措施有力、雷厲風行;對確定的重要工作部署,要立說立行、快速推進、高效執行。三要強化督查促落實。突出督點,改進督查方式,對全年重要工作、階段性工作和重點項目定期調度、定期督查、定期通報,全程跟蹤落實。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和督查局要加大對全縣76項重點工程、民生實事和重點項目,特別是十大工程十件實事和十大項目的督查力度,堅持旬檢查、月通報,深入現場,督促落實。6月底前,對全縣鄉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一次現場觀摩。

(三)要部門聯動,凝聚發展合力。鄉域經濟發展,是一項綜合性工程任務,離不開各級的支持和配合。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自覺服從于全縣工作大局,自覺服務于鄉域經濟發展,加大鄉域經濟發展要素的扶持力度。發改、經信、科技等經濟綜合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及時提供經濟信息,幫助做好項目篩選、論證、儲備和申報工作,對需向上級發改部門協調推進的重大項目,指派專人負責協調,共同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農業、水利、畜牧等農口部門要搞好技術指導,引導鄉鎮(街道)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動群眾發展特色農業。住建部門要幫助搞好小城鎮規劃修編工作,幫助規劃建設農村社區建設。國土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建設用地指標,對鄉域經濟項目用地進行認真調查摸底,在指標分配上優先保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項目用地。其他有關部門、單位也要立足自身職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傾力提供支持和服務。

同志們,鄉域強則縣興。希望大家繼續發揚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優良傳統,再接再厲,扎實工作,努力推動鄉域經濟在創新中發展、在突破中壯大,為實施黃藍兩大戰略、實現富民強縣目標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