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專題講話
時間:2022-04-03 03:25:00
導語:政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專題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這次市政協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題,召開專題常委會議,對于推動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促進*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圍繞這一主題,今年以來,市政協組織專門力量,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形成了24篇調研報告,內容涉及工業強市戰略、發展資源經濟、加快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產業化、旅游開發、城鄉協調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選題較準,重點突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剛才,聽了8位同志的發言,也很受啟發。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大家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政府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消化吸收,切實把調研成果運用好、轉化好。
下面,我就學習黨的十七大和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談一些看法。
科學發展觀,是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必須全面領會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義、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這一基本要求、統籌兼顧這一根本方法,緊密聯系實際,找準結合點和著力點,又好又快地推進*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加快和諧*建設步伐。應當看到,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使*能夠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
發展經濟,首要的是找準自身優勢,盡快發揮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優勢。就狹義的資源優勢來說,我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農業資源、旅游資源、人力資源,等等。我們的礦產資源,不僅品種多、儲量大,而且品位高、品質優;我們的農業資源十分豐富,糧油棉主導產業已成規模,“兩水一菜”高效農業優勢明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方興未艾,品牌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在全省也很有影響,在安徽乃至長三角都占有相當的份額;我們的旅游資源,不僅有山有水,生態環境好,特別是“一湖三泉”不可多得,而且歷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觀眾多,旅游開發很有前景。就廣義的資源優勢來說,*區位優越,地處皖中,毗鄰長三角,周邊有合肥、蕪湖、馬鞍山、南京等大中城市;*交通便捷,水運可通江達海,路網完善,還有合寧、滬蓉、合巢蕪、合銅黃4條高速和合九、淮南2條鐵路,特別是182公里的長江岸線,更是寶貴的資源,這對于發展沿江乃至全市經濟,極為重要。此外,*城市建設的發展空間也很大。800平方公里的*,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堅持“一腹兩翼、擁湖發展”,建設濱湖城市,彰顯湖光山色,把*建成最宜人居住的濱湖山水城市,這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大寶貴資源。雖然*有如此豐富的資源,有如此眾多的優勢,但*的發展現狀,與我們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很不相稱。
正因為如此,2004年底,市第二次黨代會提出了“一年小變化、三年中變化、五年大變化”的奮斗目標。應當說,這一目標,立足于*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諸多的有利條件,體現了科學發展觀關于又好又快發展這個本質要求;確定這個目標,就是要不斷地爭先進位,加快發展,努力使綜合經濟實力由全省中等偏下達到中等偏上水平。這完全符合黨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的實際,也完全符合廣大干部群眾的心愿。工作中,我們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立足*的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以縣域經濟為基礎,以東向發展為主戰略,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民營經濟和勞務經濟,培育壯大化工、電工器材、船舶制造、建材、采掘加工和旅游等支柱產業,積極推進沿江經濟帶、環湖經濟帶建設,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切合*實際的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之路。
近年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實現了“一年小變化”和“三年中變化”。去年,全市各項經濟指標跨上新臺階,有6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來,全市經濟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長勢頭,呈現出穩中加快、質量提高、結構優化、后勁增強的態勢。預計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14.3億元,同比增長12.7%;財政收入21.8億元,增長38.1%;固定資產投資107.6億元,增長40.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7億元,增長27.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7.0億元,增長19.4%;外貿進出口總額2.2億美元,增長10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6元,增長13.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78元,增長24.2%。可以說,“五年大變化”的奮斗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這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生動實踐。
當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必須進一步在找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上下功夫,攻堅克難,扎實苦干,努力使今年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水平、明年更上新臺階;必須進一步拉高標桿,爭先進位,瞄準更高的目標,推進更大的變化,早日實現*在安徽的奮力崛起。
一、要迅速培育壯大六大支柱產業
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經濟,關鍵是要進一步培育壯大支柱產業。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們已初步形成了化工、電工器材、船舶制造、建材、采掘加工和旅游等六大支柱產業。去年,5大工業支柱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30億元,旅游產業實現總收入18.3億元。最近,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了千億工業振興計劃。我們提出,到2010年,全市工業銷售收入要達到1000億元,其中五大工業支柱產業銷售收入要達到800億元左右;到202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要達到1000億元。我們要繼續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依托資源優勢抓“頂天立地”,依托工業園區抓“鋪天蓋地”,推動支柱產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推動園區經濟迅速膨脹、發展壯大。這是*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化工產業,今年計劃投資19.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3億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資6.9億元。其中無為煤化工一期工程,正在抓緊做好全面開工的準備工作,目前已完成投資3億元;總投資4.87億元的中遠硫基化工,已完成投資5000萬元;總投資2.06億元的星諾化工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1800萬元。
下一步,重點是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無為煤化工建設進度,按照三個時間節點的要求,做好配套服務工作,確保今年10月18日主體工程全面開工;2010年完成投資60億元,一期工程竣工,2011年投產發揮效益,年銷售收入69億元、稅收7億元;2015年總投資達到350億元以上。我們要千方百計做好地方工作,搞好配套服務,特別是防洪工程和征地拆遷等工作。雖然這些工作很艱苦、很繁重,但必須攻堅克難,加快進度,提高質量,樹立形象,讓投資方理解、放心、滿意。第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引進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化工產業。目前,美國的塞拉尼斯公司、法國的阿科瑪公司,已多次派員來無為二壩考察洽談項目。這說明,國際大企業、大集團看好二壩的資源優勢。依托長江岸線資源,進一步引進外資,發展壯大化工產業,大有前途。第三,扎實推進其他重點項目建設,其中星諾化工一期工程力爭今年8月份竣工投產,下半年再開工建設二期工程;中遠硫基化工項目主體工程,年內要全面開工;皖維集團醋酸甲酯深加工技改項目,年內要開工建設;華星化工園在建項目,要盡快竣工投產,并啟動新的項目建設。
電工器材產業,今年計劃投資14億元以上,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資9.4億元。目前,有80個投資超3000萬元的電線電纜項目正在推進中。今年以來,華菱、明星、渡江、華源、凱博爾等企業新開工的重點電纜項目,主體工程都在建設中;安徽楚江銅導體產業園已經落戶;無為縣電線電纜行業協會也進行了換屆。
下一步,要做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進80個投資超3000萬元的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明星、渡江、華源等電纜項目年內投產;二是打破行政壁壘,對電線電纜產業進行統一規劃,并按照規劃,打造無繁路工業走廊,盡快形成集聚效應;三是推動電線電纜產業拉長產業鏈,積極開發銅加工等上游產品;四是加強電線電纜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促進企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良性發展,避免惡性競爭;五是認真抓好高溝、二壩等沿江城鎮的規劃和建設,大力發展服務業,以工業化拉動城鎮化,以城鎮化推動工業化,進一步促進沿江經濟建設。
船舶制造產業,今年計劃投資1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7億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資5億元。無為的二壩、劉渡等船舶工業園,已有12家企業建成投產,2家正在建設,其中二壩船舶工業園現有79艘船正在生產中;和縣已有1家企業建成投產,楚江、中洋、中潤等造船項目已先后開工建設,其中中洋、中潤即將正式造船。
下一步,要一手抓招商引資,一手抓在建項目,積極推進無為二壩船舶工業園建設,按照規劃發展劉渡船舶工業園,加快和縣的楚江、中洋、中潤等重點造船項目建設,力爭無為縣今年形成100萬載重噸的造船能力,和縣盡快形成148萬載重噸的造船能力。同時,要強化政策引導,促進造船產業實行工廠化生產;要制定好船舶工業發展規劃,合理開發利用長江岸線資源,進一步打造沿江工業帶。
建材產業,今年計劃投資2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目前,全市有26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項目正在推進之中,其中4條日產5000噸、1條日產2500噸的生產線年內將陸續竣工投產,下半年還將有4條日產5000噸的生產線開工建設。上半年,已完成投資15.5億元。其中,總投資9.2億元的海昌水泥,已完成投資2.18億元;總投資13.5億元的瀛浦水泥,已完成投資3.6億元;總投資11.96億元的盤景水泥,已完成投資5.5億元;總投資2.1億元的潤基水泥二期,已完成投資1.06億元。
下一步,要繼續堅持“上大壓小、保優汰劣”的原則,淘汰落后產能,整合資源,發展大水泥,培育大產業。一方面,抓好在建項目,確保今年有4條日產5000噸、1條日產2500噸的水泥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其中瀛浦2條線要盡快投產,海昌、盤景各1條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年底建成;潤基二期生產線,以及余熱發電配套項目8月份要建成投產。下半年再開工建設瀛浦、海昌、盤景、大江等4條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其他日產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項目。盡快做好各個項目的環評,推進各項前期工作,抓好征地拆遷等服務工作,營造良好環境,推動項目落實。已開工的項目達產后,全市水泥產量將突破3000萬噸,干法水泥比重達95%;26條生產線全部上馬后,*的水泥產量將達到7000萬噸,成為全國的水泥建材大市。同時,要大力發展新型建材,積極開發石膏礦,研發新產品,進一步壯大建材產業。
采掘加工產業,今年計劃投資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資3.9億元。其中,總投資14.9億元的羅河鐵礦,已完成投資500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總投資4.2億元的馬鞭山鐵礦,已完成投資300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2億元;總投資10億元的龍橋鐵礦,已完成投資180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4億元,其中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建成投產;總投資10億元的雍鎮磁鐵礦,已完成投資610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
下一步,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在建的羅河鐵礦、馬鞭山鐵礦、龍橋鐵礦二期、雍鎮磁鐵礦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大包莊硫鐵礦,做好金牛礦業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盡快形成1100萬噸的生產能力;二是繼續推進泥河大鐵礦的探采工作,進一步培育采掘加工產業新的增長點;三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資金,再上新項目;四是積極發展礦產資源深加工,推進年產300萬噸特種鋼項目,發展深加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旅游產業,今年計劃投資23億元,實現總收入24億元。目前,全市投資2億元以上的在建旅游項目有12個,總投資97億元,已經投資15億元。上半年,完成投資7億元,其中,總投資40億元的如山湖國家小球訓練中心,完成投資3.8億元;總投資20億元的姥山島地中海世界水城,完成投資0.69億元;總投資6.4億元的濱湖旅游觀光大道,完成投資1.16億元;總投資7.2億元的半湯空療溫泉開發,完成投資0.14億元。全市有6個五星級酒店正在建設之中,這對于發展*大旅游業、加快城鎮化建設,非常重要。
下一步,要繼續堅持以“一湖三泉”為重點,以在建工程項目為抓手,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進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濱湖旅游觀光大道、如山湖國家小球訓練中心、姥山島地中海世界水城、中廟整體開發、半湯空療溫泉開發,以及湯池、香泉溫泉開發等項目建設。在此基礎上,注意挖掘整合其他旅游資源,依托歷史文化,適時將人文景觀建設融入山水景觀建設中,進一步提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并切實做好宣傳和促銷工作,吸引外來投資,吸引外地游客,培育壯大旅游經濟。
二、要迅速做大做強園區經濟
總書記視察安徽時,要求我們搶抓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機遇,積極參與“泛長三角”的分工合作,加快發展,迅速崛起。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必須抓好“筑巢引鳳”,大力發展園區經濟。一方面,要抓好園區建設。全市現有6個省級開發區和60個工業集中區。這66個園區是我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積極進取的結果,正成為支柱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承載著*振興工業、富民強市的希望。去年,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83億元,銷售收入300億元,稅收15億元。我們要進一步堅定發展工業園區的決心,堅持把園區規劃建設與支柱產業、小城鎮規劃建設結合起來,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堅持以改革的思路、市場的辦法,積極探索園區建設的新途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化解突出問題,優化發展環境,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另一方面,要抓好園區招商。創新招商方式,依托園區抓好“鋪天蓋地”,不斷地充實園區項目,豐富園區內涵,壯大園區經濟,進一步增強園區的產業集聚功能,更好地發揮載體作用。總之,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培育高新科技企業,至關重要。
三、要迅速做大做強城市和小城鎮
近年來,我們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城鎮化水平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去年城鎮化率達到34%。應當說,我們的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的確很快;但與周邊城市的差距還很大。要充分認識,工業化與城鎮化相輔相成、相互依托。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必須堅持以工業化拉動城鎮化,以城鎮化推動工業化,進一步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防止城鎮化成為“短腿”,這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加快城市建設,按照“一腹兩翼、擁湖發展”的思路,又好又快地推進城市建設,又快又穩地推進老城改造,進一步完善規劃,加快規劃建設環湖新區,形成濱湖特色;加快推進裕溪路東橋、裕溪路西橋、北外環建設,盡快貫通“一環”,推動城市道路成網、貫通;加快推進人民路等六個重點區域老城改造,抓緊實施新推出的4塊改造項目,適時推出新的區域改造。同時,要按照“通、疏、截、駁、綠”的思路,抓好城市活水工程,抓好城市防洪排澇等規劃建設,努力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水平相適應、相協調。在此基礎上,抓好市博物館、*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市體育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抓好城市文明創建,不斷提高城市文明素質,樹立城市良好形象,真正把*建成最宜人居的濱湖山水城市。目前,縣城和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做得都很好,要進一步加快發展,迅速膨脹規模、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人口向城鎮轉移,不斷地整體提升城鎮化水平。
四、要迅速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發展的優勢所在,亮點所在。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去年,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92家,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20家,超10億元的1家,實現銷售收入55億元,帶動50萬農戶增收6億多元,并獲得省級品牌農產品58個、國家級名牌農產品3個。實踐證明,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是加快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從戰略上重視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重大舉措。我們要堅定發展農業產業化的信心不動搖,堅持用工業的理念抓農業,在加快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經營的基礎上,大力培育畜禽、水產、油脂、大米、蔬菜等農產品加工產業,加強農業產業化招商,加強與臺商的合作,推進槐祥工貿、香泉湖農業、大平工貿等重點龍頭企業發展。今年,全市要新增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4家、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2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100億元。
科學發展觀內涵十分豐富。同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也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統籌兼顧的思想,在抓發展的同時,注意解決好以下五個方面問題。
第一,注意進一步解放思想。欠發達地區不能有欠發達的思想觀念。近年來,我們不斷深化“跳出*看*”活動,拉高標桿找差距,對照先進學經驗,推動了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促進了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但是,思想觀念問題還沒有解決好,特別是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小農意識,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的自滿情緒,求穩怕亂、怕擔風險的保守理念,束縛了我們的思想,束縛了我們的手腳,也束縛了*的發展。可以說,沒有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就不能有工業的大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大跨越、旅游經濟的大開發、城市建設的大推進、改革開放的大突破。跨越式發展必須有跨越式發展的思想觀念,這是總結實踐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得出的帶有規律性的認識。當前,解放思想的重點,還是要繼續克服傳統的小農經濟觀念、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傳統的地區工作觀念,防止從歷史發展的不足上、從區位的相對劣勢上、從加快趕超的難度上找理由解脫自己,引導全市上下把心思放在發展上,不動搖、不爭論、不分神、不彷徨,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進一步樹立奮力崛起的雄心壯志,以得力的措施、扎實的作風,又好又快地推進*跨越式發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既要靠宣傳教育去引導,更要靠深化改革去推進,特別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進一步營造鼓勵解放思想、支持改革創新的良好環境。
第二,注意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發展是根本,改革開放是動力,和諧穩定是前提。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要大發展、快發展,必須大改革、大開放,快改革、快開放。要進一步堅定改革開放的決心,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按照積極穩妥、富有成效的原則,不斷加大力度、拓展幅度、推進深度,推進企業改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探索金融體制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東向發展主戰略,搶抓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突出抓好面向泛長三角、珠三角的招商,強化對臺招商,改進招商方式,增強招商實效,促進跨越式發展。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的觀念,在戰略上堅持改革發展穩定,在戰術上堅持穩定改革發展,認真落實穩定工作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扎實推進“平安*”建設,狠抓安全生產,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努力把*建成全省最穩定的市之一。
第三,注意解決好民生問題。這幾年,我們從自身實際出發,從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我們在省政府實施12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從生活保障、醫療保障、國民教育、居住環境、就業培訓、交通條件改善等方面,實施了20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8.42億元,惠及人口310萬。今年,我們在省政府18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擴大覆蓋面、提高受益率,實施25項民生工程,總投入10多億元,切實解決好群眾最迫切、最現實、最需要,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實際問題。上半年,已籌資6.15億元,其中,中央和省補助4.25億元,市、縣區配套1.9億元。要進一步抓好資金落實,抓好實施進度,加強對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的監管,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民生工程與科教文衛事業,密切相關。要結合民生工程,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大發展。總之,在經濟發展、財力增加的同時,要按照“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其所”的要求,力所能及地解決好民生問題,發展社會事業,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第四,注意環境保護。當前,*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階段。又好又快地推進跨越式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堅持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中加快發展。對此,我們要聯系實際,認真研究,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簡單化、絕對化。比如,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是客觀經濟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我們搶抓機遇,承接產業轉移,也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必由選擇。我們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撿到籃子都是菜”。要面對現實,尊重規律,搶抓機遇,招商選資,引進更多更好的項目,發展經濟。這里,關鍵是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認真研究政策,積極主動地做好重大項目環評審批工作,引導企業依靠科技,節能降耗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循環經濟;另一方面,要加快實施環保項目,抓住*綜合治理作為國家工程的歷史機遇,全面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整治污染企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生態建設,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發展、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
第五,注意抓好政治生態建設。我們一直強調,又好又快地推進跨越式發展,必須有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思路和舉措,必須有跨越式發展的思想觀念、組織和作風保障,并以此來推進政治生態建設。這幾年,我們一天不放松地抓政治保障,在發展中解決“反生態”的現象,正黨風、正政風、淳民風,不斷優化政治生態環境。當前,要緊緊圍繞又好又快地推進跨越式發展這個最大目標,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強化干部隊伍建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堅持“四化”方針,大力選拔那些德才兼備,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又不出事的干部,大力選拔懂工業化、城鎮化的干部,大力選拔思想解放、銳意進取的干部;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人選好、把班子配強,建立健全基層干部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弘揚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作風,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作風,營造政通人和、風清氣正,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政治生態環境。
政協工作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委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把政協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積極支持政協履行職能,充分發揮政協的作用,努力為政協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大力支持政協開展履職活動,認真聽取政協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監督,不斷改進工作。各級政協組織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準確把握履行職能與促進發展的切入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履行職能,切實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上來。
推進大跨越,實現大變化,對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為發展政協事業提供了重要機遇。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人民政協的光榮傳統,群策群力,團結奮斗,又好又快地推進*跨越式發展,為實現“五年大變化”的奮斗目標,推動*在安徽奮力崛起,爭先進位,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憲法解釋方法論之論文
- 下一篇:金融合約例外條款評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