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在市工業經濟發展工作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4-03 03:47:00
導語:副市長在市工業經濟發展工作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同志們:
這次全市工業經濟發展難題會辦會的召開,深入分析各積極應對當前工業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經濟工作會、省工業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上階段工作,分析當前工作形勢,動員全市工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認清形勢、超前謀劃、堅定信心,扎實工作,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下面,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全省工業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精神公務員之家(一)會議總結了2009年全省工業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分析了當前工業經濟的發展形勢
會議認為,過去的一年,我省和全國一樣,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緊緊圍繞“止滑提速、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化挑戰為機遇,全省工業經濟率先實現止滑提速并保持逐月快速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2%,有力支撐了全省GDP增速過14%的發展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將達45%左右,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工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
會議分析了當前工業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形勢。會議認為,當前工業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不確定因素,一是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將繼續。二是結構調整的壓力趨大。三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挑戰嚴峻。同時,會議指出我省工業經濟發展仍面臨著諸多機遇,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新政將為我省工業發展提供新的政策支持。二是統籌城鄉發展聯動推進“三化”將為我省工業發展提供新空間。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將為工業發展形成新支撐。四是災后重建將繼續為工業發展提供新支持。
(二)會議提出了2010年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并對下一步工業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
會議提出了全省工業工作的總體要求:全省工業要牢牢把握“鞏固回升、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堅持“在鞏固回升中調優結構、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的工作思路,推動“7+3”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加快以“1525工程”為重點的產業園區建設步伐,發揮大企業大集團“兩個帶動”作用扶持中小企業配套發展,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度,狠抓工業節能降耗,強化經濟運行調節,努力實現全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會議對2010年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一是抓“開門紅”,確保全省工業在首季“開門紅”,實現“雙超過”,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2010年全國一季度平均水平,超過省委提出的全年增長奮斗目標(增長18%)”。二是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力爭全年“7+3”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79%左右。三是抓產業園區發展,推動“三化聯動”,繼續實施全省產業園區“1525工程”,促進形成10個特色產業集群,以產業集群催生特色產業帶。四是“抓大促小”,力爭全年全省新增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1200家,新增規模以下企業15000家。五是抓技術改造,力爭全年技改投資實現3000億元,保持20%增長。六是抓工業節能降耗,確保完成全年工業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七是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安全生產“兩個好轉”的根本任務。八是積極穩妥推進機構改革,要求各市(州)和全省非重災縣(市、區)的機構改革也要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公務員之家
二、2009年全市工業經濟工作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同全省一樣是最為艱難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工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圍繞“止滑提速、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影響,搶抓擴大內需、災后重建及優勢產業振興等政策機遇,突出資源轉化,著力產業支撐、狠抓技術進步、加速構建“1+7”園區體系、強化要素保障,全市工業經濟取得了觸底止滑、回升提速、恢復性增長的明顯成效。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49.2億元,增長26%,有力支撐了全市GDP增速完成14.2%的發展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36.5%,比2008年32.4%提高了4.1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主要表現在:
1、工業增速止滑回升。我市工業是2009年1月觸底,增速降為17.2%,一季度達到22.2%,二季度達到20.1%,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受金融危機滯后作用的影響,7月份工業再次增速降為17.5%,之后工業增速一路走高,三季度回升到22%,全年全市工業累計增速達到2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8個百分點左右,超額完成了市政府年初下達的“保20%爭25%”目標任務。
2、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市工業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綜合指數大幅攀升,達到313.19,同比上升43.16,創歷史最高水平。企業實現利潤大幅增長,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2.2億元,增長33.5%;實現利稅50.2億元,增長50.8%,其中:實現利潤24.7億元,比上年凈增9.6億元,增長63.8%。
3、技術進步取得突破。全市工業完成投資300億元,增長39%,其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140億元,增長50.5%,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超省定目標0.5個百分點。全市實施工業項目429項,其中技改項目362個,目前已竣工投產項目11個,在建91個,新開307個;完成市級以上新產品開發86個,完成新產品產值16.4億元,新產品產值達10.94%。渠縣華新、利森建材、川東及沽竹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達鋼高速線材等項目竣工給全市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4、工業規模不斷壯大。2009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1戶,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達到449戶。新增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0.3億元,占規模以上總量的3.5%,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6個百分點。完成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4戶,同比增加1戶;完成產值5億到10億元的企業18戶,同比增加12戶;完成產值1億元到5億元的企業173戶,同比增加29戶。其中達鋼集團率先突破100億元大關,完成102億元,工業企業規模效應初步顯現。
5、節能降耗力度加大。2009年,全市實施環保、節能技改項目80個,完成投資4.97億元;淘汰了12戶企業落后產能及設備,年節能37萬噸標煤。通過技術改造,循環經濟建設,節能降耗取得成效,全市規上工業生產綜合能耗873.8折標煤/萬噸,同比增長15.5%,比工業增加值增速低9.5個百分點,比現價產值低16.8個百分點;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3.51折標煤噸/萬元,同比下降8.3%。預計有望完成省上下達的目標任務。
6、園區建設有序推進。2009年,全市各類園區基礎設施及道路建設投入8.8億元,入園企業投資額87.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額53.1億元。入園項目共計5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64億元,本年完成投資29.5億元。其中:2009年新入園項目33個,竣工項目15個。納入園區統計的64戶工業企業共計完成現價產值141.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5.6億元,實現利潤2.7億元,實現稅金4.3億元。市天然氣能源化工區、大竹工業園區已納入省“1525”工程,宣漢、萬源、開江工業園區已納入省“1525”工程市級培育園區。全年爭取省工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引導資金1915萬元。
7、融資難題逐步緩解。加快引導完善市、縣二級信用擔保體系。已成立信用擔保機構22家,注冊資金7.4億元。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性資金支持,引導全市園區獲取省開行基礎設施貸款8.5億元。建立了企業信貸監測制度,推動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通過組織企業參加省、市銀企合作對接,207項重點工業融資項目達成貸款和授信項目80個,簽約金額達26億元以上。全年工業貸款余額達299.5億元,新增貸款79.6億元,增長36.1%,較好地緩解了企業的融資需求。公務員之家
8、綜合協調成效明顯。采取加大煤、電、油、氣、運的協調調度,發放“兩節”加班補貼100萬元,確保了“開門紅”順利實現。組織協調電煤300萬噸以上,并爭取省上對我市主網電廠發電指標分配,確保兩大電廠滿發滿供。為達鋼集團、金鷹電化、航達鋼廠等企業爭取直購電優惠電價,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幫助全市30戶中小企業爭取各類扶持資金905萬元。2009年,全市主網電廠到煤330萬噸,增長15.1%;發電量增長21.2%,天然氣產量增長13.1%,鐵路貨運量增長6.2%,
三、準確把握形勢,增強工業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
從國際經濟形勢看,世界經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今年形勢會好于去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嚴重經濟衰退,世界各國采取了規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和經濟刺激措施,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世界主要經濟體出現好轉跡象,一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加快,世界經濟有望恢復性增長。
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我國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今年經濟發展環境好于去年。中央決定保持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保持足夠的政策力度。將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以及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補貼,增加普通商品房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這些措施的出臺為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從我省工業發展的形勢看,我省工業經濟處于加速發展的上升通道,雖受地震重創和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依然保持了兩位數增速,在全國率先回升,持續向好的勢頭明顯。加之全省工業將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實施“三化聯動”,工業投入將進一步加大,工業加快發展的新機遇已經到來。
從我市工業發展的形勢看,目前,全市工業經濟形勢仍然嚴峻。一是工業回升提速的基礎尚不牢固,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不多,建成項目投產出力尚需時日;二是工業進一步發展仍面臨著縣域工業的產業特色優勢不明顯,輕重工發展比例不協調,工業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集聚程度低,資源低賴性強,工業外向度低等矛盾和問題;三是工業集中區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個別地方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投融資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尚未完全建立,客觀上影響了產業園區投資吸引力、發展集聚力;四是工業節能形勢面臨嚴峻挑戰,近幾年,我市高耗能行業如冶金、火電、建材等發展比重增大,加之在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技術創新上投入不足,工業節能減排任務仍十分艱巨。五是貸款難,擔保難問題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規上企業資金需求在8.7億元以上。縣、市、區擔保機構不健全,貸款手續復雜,成本較高。
盡管如此,綜合我市工業發展的勢頭來看,總體是好的,問題和困難就是我們發展的機遇,就是我們發展的潛力,所以,只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更早、更細致一些,我們就能克服困難,抓住機遇。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拿出擊鼓奮進的士氣、跳起摸高的勇氣、順勢而為的銳氣和崛起危難的虎虎生氣,我們就能化危為機,爬坡上臺階、蓄勁求突破、開創新局面。
四、2010年工業經濟工作的重點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為“十二五”打基礎的關鍵一年,做好全年的工業經濟工作,對于克服金融危機的影響,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意義十分重大。
2010年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省工業經濟工作會精神,按照“鞏固回升,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資源轉化這條主線,奮力推進“三大基地”建設,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強化經濟運行綜合協調,努力提高我市工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確保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2010年工業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實現雙“三十”即: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實現利潤增長30%。力爭三突破即:工業增加值總量突破3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全年技術改造投資突破170億元。完成一個確保即:確保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
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公務員之家
(一)著力提升工業競爭力。一是加快發展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重點推進產業鏈條延伸,通過招商引資新上一批天然氣、硫磺下游深加工項目,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化工產業集群。二是加快培育普光凈化廠、恒成集團、大竹煤電等企業集團的發展,努力打造百億企業,帶動一大批中小配套企業群的發展,夯實工業強市基礎。三是堅持重點發展戰略,積極支持55戶“成長型”企業的發展,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鼓勵重點企業做強做大。四是完善重點龍頭骨干企業的協調服務機制、充分發揮重點龍頭骨干企業在我市工業經濟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二)著力調整工業結構。一是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引導增量做大龍頭骨干企業、骨干優勢行業,進一步增強化工、冶金、煤炭、建材等行業的競爭力;加快發展機電、醫藥、農產品加工等行業,進一步夯實工業整體實力;二是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引導存量加快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步伐,加大產學研工作力度,促進產品上檔升級,提高新產品產值率;三是要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配套、特色、專業化發展,加快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培育,加大對“小巨人”企業和成長型中小企業扶持,夯實工業發展基礎。研究制定“海歸”及沿海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具體實施辦法,推動全民創業深入扎實開展。四是要編制完成《*工業“十二五”發展綱要》、《*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與布局規劃》、《*“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等13個規劃,為工業結構調整提供支撐。
(三)著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一是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完成工業園區發展目標、產業發展重點、發展路徑和布局規劃的研究和制定;二是積極開展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申報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宣漢、大竹、渠縣申報省級園區,通川區、達縣、渠縣等申報省“1525工程”工作。三是要進一步加大向上爭取工作力度,繼續做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信息網絡建設等項目申報,力爭2010年園區發展扶持資金有新突破。四是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對工業園區建設實行目標考核,同時,將定期召開縣市區園區建設流動現場會,督促各縣市區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發展;力爭全市園區工業的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發展速度5個百分點。2010年,全市退城入園企業、入園項目20個以上。
(四)著力抓好工業融入環渝區塊發展。依托我市豐富的資源優勢,按照“錯位發展天然氣化工產業,互惠發展煤電冶建產業,引進壯大醫藥食品產業,配套發展機電及配套產業”的總體思路,一是各縣市區要積極開展與重慶的對接考察,找準工業融入重慶的契合點;二是要組織已與重慶市企業合作或有意向合作的企業前往重慶,開展企業家之間的交流座談,積極尋求合作項目;三是要研究制定《達渝兩地產業對接規劃》、《達渝兩地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搭建達渝達工業合作咨詢平臺,企業融資平臺,加強人才和資金、項目的交流引進,四是要鼓勵支持優秀企業前期進入重慶保稅港,為*工業融入重慶,走向世界打下基礎。加快推進市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區和大竹苧麻工業集中區“融入重慶示范園區”建設,促進我市工業融入環渝腹地區塊加快發展。
(五)著力抓工業項目建設。一是要做好2010年及“十二五”各類工業項目的儲備工作,做到早謀劃、早安排、早啟動。力爭2010年全市省列重點項目30個以上,資金支持不得少于1000萬元;二是要重點抓好在建項目的峻工投產,確保項目如期或提前竣工、達產達效。尤其要做好市天然氣能源化工園區的幾個項目優惠氣價的落實,確保2010年投產達效;三是要認真開展工業項目的督查工作,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盡可能組織升達16萬立方米中纖板等一批工業項目及早開工,加快達興能源100萬噸焦爐干法熄焦節能技改、玖源化工30萬噸尿素生產線建設進度;四是加大對項目的引進、調度、管理和協調服務力度,確保實現2010年全市工業投資增長25%以上,竣工項目新增產值達100億元以上。公務員之家
(六)著力推進“兩化聯動”。2010年,省委、省政府決定聯動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按照省“兩化聯動”要求,我市要掀起工業化和城鎮化聯動發展的高潮,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互動,把“兩化聯動”作為傳統產業升級換代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一是在政策上突破。引導增量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要方向,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比重;引導存量以調整產品結構為突破口,促進產品上檔升級。二是在重點上突破。以技術改造、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重組為重點,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大技術改造中的信息技術應用,承接先進制造業的轉移,用信息技術支撐產業在重組中轉型升級。三是在總量上突破。把提高總量、擴大增量的重點放在以技術改造創新提升傳統產業上,實施一批具有重大帶動和示范作用的技改項目,加快推進天然氣化工、煤電冶建等重大工業加快發展。
(七)著力抓工業節能減排。一是要落實好2010年工業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關停計劃,督促企業按期實施關停;二是要大力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促進節能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三是要重點抓好鍋爐窯爐改造、熱電聯產、電機系統等行業余熱利用和能量系統優化等重點節能工程。四是要進一步強化節能“三色”管理,大力促進企業清潔生產,加大節能減排監察力度,強化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降耗,確保“十一五”工業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完成。
(八)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要警鐘長鳴。一是要強化“四抓”,即抓基礎、抓預防、抓本質安全、抓安全法制和安全責任制的落實,全力確保安全生產。二是要認真貫徹國務院安全生產的各項要求,切實抓好煤礦和非煤礦山、交通、消防、煙花爆竹、民爆物品、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專項整治。三是要通過全面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強化安全生產“一崗雙責”,不斷加強責任體系建設。四是要通過實施“科技興安”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和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事故預防與應對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確保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安全生產“兩個好轉”的根本任務。公務員之家
(九)確保首季“開門紅”。一是各縣市區要切實抓好企業春節前后企業生產經營的銜接和春節期間加班的組織協調工作,落實責任,細化工作方案,有針對性地采取推遲放假、提前上班等措施,加大組織生產的力度,組織有市場、有效益、貢獻大的企業春節期間加班生產。二是要加強煤電油氣運綜合協調,確保主網電廠今冬明春電煤需求,保障企業滿負荷生產用電,確保企業大宗原材料運輸暢通和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三是市經委、要進一步完善工業經濟運行監控體系,深入調研,及時發現和分析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帶苗頭性和傾向性的問題,市統計局要加強企業網上直報監測,防止經濟運行大起大落。四是各縣市區要指導企業抓住經濟回升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產需對接活動,抓好產品訂單工作,努力拓展產品銷售市場。五是要強化目標督查,市政府將按月對照檢查,并逐月調度考核,按月通報,對排名靠后且沒有完成計劃進度的,要予以通報批評。對完成任務的縣市區和2010年春節期間加班生產的企業進行加班獎勵和補貼。
- 上一篇:商務局服務外包產業經貿招商工作計劃
- 下一篇:外經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