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8-22 01:50:00

導語:(市長)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主要是傳達貫徹(上級市)市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市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市委、市政府對這次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十分重視。市委常委會聽取了(上級市)市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會議精神的匯報,研究確定了我市的貫徹意見。在今天的會議上,金杰同志還要對有關問題作說明。下面,我就做好全市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中央的決策部署

2002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研究機關事業單位調資問題,最終決定從2003年7月1日起,適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這是中央綜合分析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后做出的重大決策。

今年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容應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果斷決策,科學調控,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克服困難,贏得了抗擊非典的階段性重大勝利,戰勝了連續發生的自然災害,保持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從各方面情況看,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良好的經濟形勢和發展實績,使我們從總體上具備了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適當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物質基礎。

在適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標準的同時,黨中央、國務院重視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這次調資前已做出統籌安排,并取得了積極成效。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將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推遲至2003年實施,先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體現了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的一貫宗旨。從近年來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的實踐來看,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明顯的。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待遇不斷提高,與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差距較大的問題逐步得到緩解;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政策不斷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災區群眾得到及時救濟,災后重建工作有序推進。與此同時,還調整提高了傷殘人員、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和紅軍失散人員、革命烈士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和病故軍人家屬的撫恤金標準,提高了在鄉老復員軍人生活補助標準;并對部分企業軍轉干部生活困難、企業中小學退休教師待遇等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有的已出臺政策,有的正在進一步研究。

這次機關事業單位調資政策完全符合我市實際。這項決策對進一步理順收入分配關系,穩定機關事業單位人才隊伍,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逐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水平,有利于進一步理順社會收入分配關系。多年來,中央對理順社會收入分配關系問題一直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強調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維持國家機關正常運轉的中堅力量,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而且知識層次總體上比較高,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全社會工資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這部分人員的工資待遇,符合理順社會收入分配關系的要求,體現了黨的十六大的有關精神,對于促進廉政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其次,逐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水平,有利于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機關事業單位聚集著各條戰線上的優秀人才,他們在教育、科研、文化、衛生、行政管理等各個領域為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呈現出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趨勢。一個時期以來,機關事業單位人才流失問題普遍存在。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收入水平偏低是一個重要原因。在16大行業人員中,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水平一直處于中等偏下的狀況。在這種形勢下,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各地紛紛采取各種優惠措施,優化人才創業環境,其中一條重要舉措,就是建立起有利于吸引人才并促進人盡其才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水平,是吸引人才、穩定人才隊伍的客觀要求。

三是,逐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水平,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走上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軌道。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48.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1%;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76億元,同比增長26%;進出口總額達到3.2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1元,增長4.2%。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生活中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對經濟增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是城鎮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從總體上說屬于中低收入群體。逐步提高這部分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對于刺激和帶動全社會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嚴格執行政策,精心組織實施。

這次調資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政策性強,社會影響較大。各部門、單位要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嚴格執行有關政策,認真搞好組織實施,確保按時圓滿完成工作任務。

工資問題政策性很強。調資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三個實施方案,嚴明工作紀律,規范辦事程序,切實維護工資政策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各級各部門在制定調資實施辦法時,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不得擅自改變標準或搭車出臺任何增資項目,不得自行擴大增資范圍。對違反國家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查實,一定要嚴肅處理。

人事部門要充分發揮工資政策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切實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增資方案審批和備案制度。要按照編制定員,認真核實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數量,促進編制定員落實。財政部門在核定撥付資金時,要嚴格按照編制定員人數進行控制。要結合這次調資工作,進一步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嚴肅編制紀律,下決心把超編人員減下去。

三、強化工作措施,維護社會穩定

這次調資,盡管幅度不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可能在社會上產生一定反響,處理不好甚至會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對此要估計充分,應對周密。各鄉鎮(街道)、市直各部門必須把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擺在工作首位,在組織實施調資工作時,把可能出現的情況估計得充分一些,把工作做深一些、細一些、實一些,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勞動保障、民政等部門要密切關注企業退休人員、下崗人員及困難企業職工、低保對象等群體的動態,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公安和信訪等部門要針對可能出現的集體上訪等群體性事件,制定預案,加強防控;人事、財政等部門除做好調資有關工作外,還要積極主動地配合上述有關部門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防止局部性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要按照中央確定的宣傳統一口徑,深入細致地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積極引導社會各方面正確看待這次機關事業單位調整工資,真正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上來,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保證調資工作順利進行,確保我市社會政治穩定。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也要看到,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解決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問題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還需要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要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上級市)市黨委、政府關于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的各項政策措施,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當前,要進一步鞏固“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成果,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低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和促進再就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繼續做好三條保障線(下崗職工生活保障、失業職工生活救助、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銜接和再就業工作。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對企業軍轉干部、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和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企業退休干部的有關政策。要保證包括在鄉老復員軍人在內的優撫對象撫恤金、補助金等及時足額兌現。要采取生產自救、互助自救、互助互濟、政府求助、開倉借糧等多項措施,保證受災農民口糧。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確保各項社保資金足額到位。財政部門要加強資金管理,加強資金調度,保證有關方面及時將社保資金發放到困難職工和群眾手中。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切實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四、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調資工作順利進行

按照上級黨委、政府及這次會議的部署與要求,各部門、單位要把這次調資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抓好新增工資和離退休費兌現,真正把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關心落到實處。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對重大政策性問題及時請示匯報。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保證調資工作在年底之前順利完成。

同志們,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和適當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關系到廣大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切身利益。我們一定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好事辦好,為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