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局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講話

時間:2022-04-04 02:22:00

導語:監察局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察局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把新上任的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同志請來,就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這個大家關注的話題進行交流、探討和溝通。在座的同志都是新上任的領導,有的從黨政機關調到企業,有的在企業調整后到新崗位任職,都涉及到崗位的變動,角色的轉換,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下面我想圍繞“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企業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這個主題談三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點,正確認識把握當前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所面臨的總體形勢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國有企業經歷了一場深刻的,甚至是脫胎換骨的改造。有一些企業,跟不上形勢發展,落伍了,破產了,被時代所淘汰;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緊跟時代潮流,不斷進行自身改造,重新獲得了新生。從*市的總體情況看,大部分國有企業健康發展,改革不斷深化,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國有企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1至10月,工業生產同比增長了129%。同時,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落實,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之中,與企業的改革、發展同步推進。二是企業決策議事、生產經營、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逐步健全,經營管理行為不斷規范,企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意識、廉潔經營觀念不斷增強。三是廠務公開工作不斷深化,“三重一大”制度進一步落實,以實行民主集中制為重點的黨內監督不斷加強,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也得到加強。四是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嚴厲懲處了一批腐敗分子,為國家挽回大量損失。近三年,全市共查處國有企業違法違紀人員1097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235億余元。

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復雜的環境中面臨著嚴峻考驗。全市立案案件中,涉及企業的案件占40%,說明企業違法違紀案件越來越突出。從總體上分析,企業違法違紀案件有以下八個特點:一是涉案金額越來越大,從以前的幾千元,到現在的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二是從個體行為向集團行為發展,窩案、串案、跨行業、跨地區的案件越來越多。三是作案手段越來越狡猾、隱蔽,利用企業改制、工程建設、洗錢等各種形式的曲線斂財問題越來越突出。四是作案目的從對消費資料的侵占發展到對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的侵占,從對財物的積累發展到對資本的積累,從對眼前利益的追求發展到對長遠利益的追求,表現為極大的貪婪性。五是新經濟領域和公共管理部門的違紀違法問題比較突出。如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領域以及交通、城建、教育、衛生等行業,都呈現出頻繁發案的態勢。六是腐敗分子往往集政治上蛻變、經濟上貪婪、生活上腐化于一身,集權、錢、色交易于一體。七是黨政“一把手”違紀違法問題異常突出。今年全國新立案件中,縣處級“一把手”占361%;地廳級“一把手”占464%;省部級干部16人,其中“一把手”占339%。如何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八是頂風作案現象仍很突出。全國2000年新立案件中,當年作案的占259%;2002年立案案件中,2001年作案的占588%;今年上半年立案案件中,2001年作案的占733%。這組數字,一方面說明我們的查處力度在不斷加強,另一方面說明腐敗蔓延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下面,我結合這幾年查處的企業案件,從六個方面加以說明。

第一,有的人利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尚不健全,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企業管理制度,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這是我們要達到的一個目標模式。但是,真正要實現這一改革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事實上,我們還沒有完全達到這個目標,有的還只是一種形式。在原有的黨委、經理、廠長領導的格局被打破,董事會、監事會又不健全的情況下,被有些人鉆了空子。如原京澳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蔡季良,既不經董事會同意,也不向董事會匯報,盲目發展合作公司,在境外組建了十多家公司。在合作公司故意違約欠款的情況下,仍繼續投資,屢投屢虧,屢虧屢投,從中收受賄賂,最后給國家造成118億元的重大經濟損失。法院終審判處其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作為這么一個資格很老的干部,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值得深思。

第二,有的人利用企業改組、改制之機,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行股份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是促進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的重大舉措。少數領導者在清產核資或資產置換中,把國有資產低價流出,個人謀取好處。有的甚至在置換以后,通過外商或私人老板,把國有股轉成自己的股份。如原物華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冀黨生,于1997年6月至11月間,利用負責公司接受項目轉讓和公司股份制改革之機,采取截留公款、偽造股東大會決議和轉讓協議等手段,暴斂國有財產,將40萬元公款和國有公司716%(折合人民幣2588萬元)的股權轉入自家名下,據為己有。法院以貪污罪、受賄罪判處其無期徒刑。

第三,有的人利用企業管理結構的缺陷,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組建控股公司、大企業集團,把企業做大做強,是國有資產經營模式的有益探索。有的總公司、集團公司或控股公司的領導,兼任下屬子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以利于控制和經營子公司的國有資產,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子公司由他負責,總公司的其他人插不上手;子公司的人又說他是上級領導碰不得。權力失去制約,從而產生很多問題。如原富億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楊書武,在兼任市針棉織品進出口公司經理、黨委書記期間,自認為是控股公司的副總經理,根本不把針棉公司領導班子成員放在眼里,而針棉公司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也難以制約他。他為了個人私利,未經集體研究討論,擅自為某公司貸款3500萬元提供擔保,從中收受賄賂717萬元,導致企業承擔了3500萬元債務,使國有資產遭受重大損失,法院以受賄罪判處其無期徒刑。

第四,有的人利用企業的粗放式經營,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目前,國有企業的管理有的是比較嚴格的,但整體來講還是粗放的。在這種粗放管理的情況下,我們有些領導人員不能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把企業依法享有的經營自主權視為個人權力,把自主經營變成自家經營;有的濫用經營權謀取個人私利;有的對重大投資項目,不經科學論證,搞個人說了算,拍腦袋決策,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有的搞資金體外循環,私設巨額“小金庫”,任意支取,甚至據為己有。如原金鼎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殷愿清,多次采取收款不入賬、簽訂虛假房屋銷售協議和直接收受賄賂等手段,貪污和收受賄賂1059萬元,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第五,有的人利用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也是防范資金風險、保障資金安全的關鍵環節。有的企業財務管理很嚴格;有的企業財務管理很不規范,盡管也有財務制度,卻存在著會計人員“頂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頂不住”的不正常現象,于是就串通一氣,領導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為腐敗分子大開方便之門。如原隆達輕工控股公司黨委常委、董事、副總經理兼*白菊電器集團總經理劉啟超,利用企業財務管理上的一些漏洞,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間,利用職權,強迫會計人員將白菊集團業務款210萬元挪用給自己,作為個人承包經營*氣象賓館的承包金和風險抵押金。目前,法院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20年。

第六,有的人利用對境外企業監管乏力,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當前,國有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開拓海外市場,建立跨國公司的步伐明顯加快。由于境外企業還缺乏規范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監控機制,加上派駐境外的個別工作人員經受不住誘惑,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前不久,我們對境外企業進行了調研,發現境外企業虧損很嚴重,贏利的很少,問題很多,我們正同有關部門商量如何加強境外企業的管理。如原*城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下屬恒萬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化學,利用負責城鄉集團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海外投資項目的便利,與其兄在澳大利亞設立澳大利亞金領地公司(李化學本人、其妻為股東)共同開發房地產項目,李將集團公司投資款2659萬元存入個人賬戶吃利息,直接貪污公款、侵占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合計人民幣1145萬余元,索賄68萬余元,挪用公款50萬元,法院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我舉了上面這些例子是想說明,在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如同大浪淘沙,泥沙俱下,一些意志薄弱者,由于放松了思想改造,最后走向犯罪,教訓極為深刻。當然,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的領導是好的。他們帶領職工闖市場,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以上講的這些,是希望大家對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的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第二點,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必須強化長效機制

今年7月份,市紀委專門召開了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情況通報會,剖析了兩個典型案件,從中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必須建立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即“一崗雙責”機制、權力制衡機制、財務監管機制、民主監督機制、自我約束機制、查防結合機制、源頭治理機制。今天,我重點強調三個方面。

第一,強化“一崗雙責”

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指出,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堅定不移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委主要領導同志對本地區、本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要負總責,要管住班子、帶好隊伍”,“每一個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都應明白,不重視或者不認真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就是嚴重的失職。”劉淇同志在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聯系我市實際提出了“三個作為”:一是要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為首都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二是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為加快發展、優化環境的重要內容;三是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為搞好奧運工程的重要保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反腐敗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制度。如果只是少數人、少數部門在抓,那么永遠也抓不好。因此,要發動全黨、全社會的力量,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紀委組織協調,依靠廣大群眾積極支持和參與”的工作機制。國有企業主要領導,也要做到“一崗雙責”。身為黨委書記,雖然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抓黨風廉政建設也是工作職責之一;董事長、總經理對企業的重大決策、長遠發展規劃、技術進步、日常經營管理、市場開發負責,同時也要對黨風廉政建設負責。只有大家都負起這個責任,黨風廉政建設才能落到實處。具體要做到“三個落實”:

一要主體落實。就是企業黨委、行政“一把手”都要作為落實責任制的第一責任人,凡涉及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涉及企業廉潔經營的重大問題,黨政領導都要親自過問,親臨指導,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不斷強化主體意識,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認真做到“五個親自”,對本企業貫徹執行責任制工作要做到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指導到位、監督到位、追究到位,不斷提高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水平。

二要工作落實。企業黨委、行政班子,要把黨風廉政建設的具體任務層層分解到各級經營管理者,像抓生產經營任務一樣狠抓落實,做到認真考核,嚴格獎懲。“一把手”一定要善于發現企業管理中的隱患,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內部管理的薄弱環節以及不廉潔經營的苗頭性問題,及時提出防范措施,加強制度建設。要樹立管理制度隨著改制走的思想,改革進行到哪里,制度建設、防范措施就延伸到哪里。要分口把關,各負其責。對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要親自過問,及時研究,盡快解決,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既要靠前領導,又要狠抓落實。

三要追究落實。針對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經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企業主要領導要敢抓敢管,對于企業干部經營中的不廉潔問題,及時提醒,早打招呼。總之,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要堅持黨性、堅持原則。對那些貪得無厭、腐化墮落的人員決不留情,決不手軟。

第二,強化權力制衡

一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要切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強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的責權建設,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對企業內部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進行合理分解和有效制約,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防止權力過分集中,保證權力的授予和運行受到必要的控制,防止權力行使的失范甚至濫用。

二要切實加強對企業決策過程的制約。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經濟損失,避免給企業發展帶來后患。當前要特別注意并切實抓好“三重一大”制度在企業的貫徹落實。凡涉及企業改革發展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額度資金的使用,都必須經過集體研究討論,決不允許個人或少數人擅自決定重大決策、重大事項。

三要實行廠務公開。增強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公開、透明,特別是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實行“陽光經營”,避免暗箱操作。在涉及大宗物資采購、企業工程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等生產經營事項,都要制定透明、嚴格的程序性規定,實現“陽光采購”、“陽光工程”。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下崗分流、收入分配等都要通過職代會討論,該公開的都要公開,不能想公開就公開、不想公開就不公開,真正使企業的管理與經營行為操作有規章、運作有規范。

四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建立健全的權力監督體系,不斷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加強上級對下級的監督、班子內部的左右之間的監督、黨內黨外的監督、群眾的監督,使所有人的活動和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處在受控狀態,把監督工作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第三,強化財務監管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也是防止腐敗、防范風險的一道閘門。一個企業財務管理是否規范有序,直接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現在一些企業中,在財務管理上確實存在著權責不清、管理松弛、賬目混亂、資金失控,特別是一些大宗資金的往來不明晰、監管不得力。因此,國有企業要注重強化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預算編制和預算管理。嚴格執行資金預算制度,通過財務預算控制企業的支出。企業領導干部在全權履行對財務監管的職責中,自己要帶頭遵守執行《會計法》,對企業內部的財務制度要首先模范執行,不能給有意侵害國家和集體利益的壞人提供可乘之機。二是加強對財務活動和會計活動的管理和監控。要明確各層經營管理人員和部門的授權范圍,超越授權的事項和超越授權額度的支出,財務部門不予支付,杜絕亂支、亂借、亂擔保問題的發生。三是健全并嚴格執行財務支出的審批程序。沒有程序就沒有規范。現在有少數企業經營者,不能正確認識和行使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把“一支筆”曲解為“個人說了算”,違反程序任意支出企業資金。四是加強企業審計工作。審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些企業的審計工作很薄弱,有的不太重視。因此,不僅要加強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審計”,而且要加強對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審計;不僅要加強離任審計,而且要加強日常性經濟責任審計。有條件的總公司(控股公司)對下屬企業逐步推行年審制度,甚至可以一年兩審,特別要加強對外埠和境外企業的監管與審計工作,及早發現企業的隱患和風險。

第三點,國有企業領導同志要帶頭廉潔自律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三大格局中,廉潔自律是第一位的。要加強教育,使每個領導干部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思想上保證清正廉潔,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同時,要加強學習,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充分認識到組織把我們安排到這個崗位是為人民服務的,要對得起崗位的光榮使命。因此,要特別注意三個方面問題。首先,要正確對待手中權力。很多人出問題,就是對權力沒有認識清楚,要做到權力越大,越要慎用,要把手中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作為一個主要領導者,如果聽不到不同的聲音,那么,你就應該反思,大家為什么不提問題了,是不是要出問題了。大家對你越尊重的時候,你越要謙虛謹慎,越要傾聽群眾的呼聲,多聽不同意見,這樣,才能做到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其次,要始終保持與群眾的聯系。人民是衣食父母,腐敗是從脫離群眾開始的。企業領導者天天與職工在一起,應該更有條件與群眾打成一片。這些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職工作出了重大犧牲,我們的廣大職工太好了,沒給我們出太大的難題。但為什么有的企業虧損了、破產了,職工不答應,就是因為企業領導者沒能從切實維護、發展、實現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考慮問題,甚至存有腐敗行為,侵害了群眾的利益。所以,作為企業領導者,要經常想一想,我們還有那么多的下崗職工,那么多醫藥費報不了,那么多孩子上不了學。想到這些,我們就會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就能夠與人民群眾保持更緊密的聯系。第三,要正確對待自身利益。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的分配制度也要進行改革,要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現在有一部分企業領導者,一上任首先想到的是自身利益,總拿自己與民營企業經營者相比,認為自己付出的并不比他們少,待遇卻比他們低許多,產生強烈的不平衡心理,于是開始換房子、換車子、擅自提高收入等。但是,國有企業畢竟不是私人企業,國有企業領導是國家和政府任命的,與通過市場競爭職位不同。國有企業領導很辛苦,收入稍微多一點是應該的,但是要有個限度,要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結合。

總之,我衷心地祝愿大家在新的崗位上,忠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